近年來,黃埔區以廣州市農村集體“三資”(資金、資產、資源)監管“一張網”試點為契機,聚焦數字化技術創新,打造黃埔“三資雲”新模式,成效明顯,助力鄉村振興跑出“加速度”。近日,相關做法得到市委深改委肯定並在《廣州改革》中刊發,廣州市農村產權流轉管理服務平台聯席會議辦公室要求各區學習推廣。
一、繪製 “三資雲圖”,建立智能管理“中樞神經”
運用大數據、雲計算等新技術全麵提升“三資”服務和管理智能化水平,將全區778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61個經濟聯合社、717個經濟合作社)資產傳統列表式展示通過精準測繪、信息高度集成、關聯,形成集統計、對比、分析、預警、督辦、跟蹤為一體的數圖綜合性“三資雲圖”,建立“三資”服務監管中樞。
這一舉措打破了傳統“三資”管理各項工作相互獨立、關聯性差的局麵,將“三資”監管線下模式轉移至線上、雲上模式,為綜合分析農村集體“三資”情況提供科學的數據支撐。
二、搭建“三資雲服務”,打通服務群眾“任督二脈”
實現項目“雲交易”、資產“碼上查”、租金“碼上付”、議事“雲表決”、信息“雲公開”、業務“雲辦理”、數據“雲共享”等全鏈條“雲服務”,不斷突破服務瓶頸,暢通服務通道,解決服務群眾“最後一公裏”問題。
一是提升辦事便捷性和群眾參與度。農村集體直接通過“三資”業務辦理係統提交業務辦理申請,不須提交紙質資料,業務申請實現即時受理,省去辦事人員送資料在路上花費的時間,減輕基層負擔,讓辦事人員多動手、少跑路。農村集體成員通過“黃埔三資”小程序參與線上決策,人臉識別及在線簽名確保真實有效,全麵提升成員參與集體事項決策的便捷性和覆蓋麵。通過二維碼可直接查閱集體資產及交易項目信息,“三資雲”及時公開資產交易、財務報表等信息,進一步提升成員監督與群眾參與的便捷性。
二是提高工作效率。農村集體資產項目交易申請、公告公示、報名受理、保證金管理、競投報價、合同存儲等全鏈條實現線上操作,交易效率和管理效能全麵提升。承租戶通過“黃埔三資”小程序可實現所承租物業的租金交付情況查詢和二維碼交租,同時係統結合收款情況自動生成收款記錄和收款憑證,全麵實行租金管理智能化。“三資雲”平台各係統之間打通數據壁壘,實現數據共享,數據直接對接到省“三資”平台、市農村財務監管平台等,提升工作效能。
三是助力疫情防控。通過網站、微信公眾號等媒體廣泛宣傳,引導群眾和基層幹部“無紙化”審批、“非現金”支付、手機App查詢、“雲端”議事,線上辦理“三資”事務或參與監督,有力減少了人群聚集造成交叉感染的風險,在抗擊疫情中發揮著積極作用。
三、強化“三資”“雲監管”,鍛造農村集體“強健體魄”
形成了“一網(“三資”一張網全覆蓋)一線(與銀行專線對接)一票(通過一票一碼對票據領取、使用、核銷全流程管理)一卡(推行農村集體日常開支“村務卡”支付模式)”為主體、“線上+線下”監管良性互補的“三資”監管模式,實現財務“雲核算”與“雲審批”、問題“雲預警”與“雲督辦”、幹部薪酬“雲考核”等功能,同時運用區塊鏈技術形成全數據、全流程、全方位的“鏈上管”,用全覆蓋、精準化監管促進農村集體健康發展。
一是促進鄉村綜合治理。“三資雲”對“三資”監管的強化,切實維護了農村集體及其成員的合法權益,提高農村基層治理水平,密切黨群幹群關係,促進農村基層社會和諧。據各級信訪和紀檢部門反饋,近年來涉及集體“三資”管理工作的信訪件或投訴信數量大幅度下降,每年均不超過10件,大部分農村集體實現“零信訪、零投訴”的目標。
二是改善鄉村營商環境。“三資雲”信息化服務,使農村集體資產資源信息廣為社會知曉,交易公平公正公開,改善了農村地區營商環境,加上我區城市發展的帶動,更多優質社會資本投向農村,集體物業由廠房、倉庫向大型商業綜合體、高級寫字樓嬗變,提升了集體物業和引進企業的整體質量,農村產業不斷向高質高效發展。如通過“三資”平台,蘿崗經聯社引進至泰商業廣場項目,建築麵積2.5萬平方米,成為新商業地標;文衝經聯社引進中國軟件CBD,項目整體建成後,將進駐企業500家以上。
三是推動農民富裕富足。“十三五”期間,我區農村集體資產總量、收入總額和成員分紅總額實現“五連增”,分別從2016年的224.71億元、18.39億元和19.07億元增加至2020年的384.59 億元、39.46億元和33.98億元,增長率分別為71.15%、114.57%、78.19%,農民生活更加富裕富足。(農村集體資產財務管理服務中心、政策法規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