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廣州的地理幾何中心、黃埔區北部,有一座新城,叫中新廣州知識城。十年前,知識城還是一片阡陌桑田,現如今,已然蛻變。一棟棟高樓拔地而起,高速公路、地鐵、輕軌等現代交通網絡四通八達,煥發出蓬勃向上的無限生機,成為現代化國際化城市建設的新標杆。
隨著經濟的發展,人流的聚集,知識城的交通出行安全順暢顯得尤為重要。2021年以來,黃埔公安交警大隊圍繞交通違法打擊、重點路口路段交通疏導管控、交通安全知識宣傳、交通隱患排查、係統化解、源頭預防等重點工作,全力打好交通整治“組合拳”,努力營造更安全、更有序、更暢通的知識城道路交通環境。
01
重拳打擊交通違法行為
黃埔交警持續加大知識城片區重點交通違法行為打擊力度,自2021年以來,黃埔交警在知識城內處罰各類車輛違章共計2.5萬多宗,其中查獲醉駕50多宗、酒後駕駛90多宗、查處泥頭車違法7000多宗、查扣違規五類車2千多輛、教育勸導行人非機動車違規8千多宗,道路安全指數得到進一步提升。
日前,黃埔公安成立知識城“鐵騎突擊隊”,25 名鐵騎隊員、12 輛警用摩托車組成一支執法經驗豐富、裝備精良的 " 精英隊伍 ",重點打擊知識城片區 " 泥頭車 " 超速、超載、闖紅燈、非法改裝等違法行為。自“鐵騎突擊隊”成立至今,共查處超載、闖紅燈、撒漏、非法改裝等“泥頭車”交通違法行為300多宗,有效遏製、消除道路交通安全隱患,為平安黃埔建設貢獻力量。
02
嚴管嚴治重點路口路段
為了切實做好網格化精細化管理,改善人民群眾出行習慣,預防和減少交通事故發生,結合全區交通大整治行動和知識城片區的交通特點,黃埔交警靈活部署參戰力量,到各社區、重點路段、交通黑點,重點整治不戴頭盔、逆行、闖紅燈、超載等“五類車”交通違法行為,並形成常態集中整治機製。
同時,黃埔交警設置嚴管路、重點管控路口,排查交通秩序黑點,加強嚴控路段的巡邏管控,每天開展針對摩托車、行人非機動車違法行為的專項整治行動,安排早晚高峰巡邏崗、夜間巡控崗、校園護學崗、重要路口定點崗,專職開展交通指揮疏導工作,確保道路交通秩序平安暢順。
03
“七進”鋪開交通安全宣傳
從運輸源頭入手,做好交通宣傳和教育,提高民眾的交通安全意識,始終是黃埔交警的重要工作之一。黃埔交警采用“七進”方式,通過座談會、知識講座、經典案例講解、派發宣傳單張等形式,重點對學校、運輸企業開展宣傳教育。
年初,針對知識城片區未成年人飆車的問題,黃埔交警從教育、打擊兩方麵入手,聯合學校、街道等部門,召集有駕駛摩托車、電動車情況的學生及家長,開展飆車專題宣傳教育講座,並結合飆車專項整治行動,精準打擊飆車違法行為,及時挽救迷途少年。
自2021年以來,黃埔交警在知識城片區開展交通安全宣傳活動30多場次,受眾2000餘人,不斷提升轄區群眾的交通安全意識。
04
“地毯式”摸排整治隱患
知識城正處於大開發階段,道路、地鐵、村居改造工程多,交通情況複雜多變。為完善轄區道路設施,改善路麵環境,黃埔交警多次聯合知識城片區街鎮政府部門,對轄區主幹道開展摸查,對路麵損壞、路口標誌標線、紅綠燈增設、違章抓拍設備安裝、區間測速調整等情況進行全麵調研,不斷對各隱患點位進行整改完善。
同時,采用道路管理“路長製”,將轄區重要路段的交通安全隱患排查任務分片負責,落實到每個民警,並結合日常巡邏工作,對各路段交通安全隱患及時摸查上報,積極協調相關職能部門跟進整改。
05
係統防範化解風險
九龍大道貫穿知識城片區,是知識城建設發展的交通主動脈,大客車、大貨車等重型車輛通行量大,與行人、非機動車之間的事故風險突出。對此,黃埔公安交警大隊主動謀劃,聯合住建、養護單位和街鎮政府等部門,對交通違法規律特點和交通肇事原因研判分析,對症施策,針對性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和管理措施,全力消除涉及大貨車的道路交通安全隱患。
一年來,九龍大道全線實施大貨車靠右行駕管控措施,推進非機動車道建設,設置沿線大貨車主要出入路口“內輪差警示區域”標誌。共設置大小貨車分道行駛地麵標線、標牌21處,“內輪差警示區域”標誌路口17個,實現非機動車道全線貫通,有效規範了九龍大道行人、非機動車、機動車的交通通行秩序,實現了非機動車“安全、連續、舒適”的行駕體驗,對於預防大貨車、非機動車、行人的交通事故風險起到了積極的防範化解作用。
06
多點發力源頭預防
群眾所期盼的,就是黃埔區道路交通治理的方向所在。針對“泥頭車”等大型車輛的交通安全隱患,黃埔區交通、公安、城管、應急等部門緊盯重點車輛、重點企業,開展風險隱患大排查,強化風險源頭防範。
強化貨運車輛源頭監管,綜合采取聯合約談、聯合懲戒、曝光等措施,壓實企業主體責任,督促在建工地製定安全監管方案,安裝車輛進出口視頻監控設備,依法查處黑榜企業、高危企業,嚴查違規超載超限貨運車輛,及時清理逾期未檢驗、未報廢車輛。
通過交通整治、路口管控、交通宣傳、設施完善、源頭治理等方麵多管齊下,知識城轄區交通事故發生率連年下降,交通亡人事故較去年同期下降40%,道路交通環境向著更安全、更有序、更暢通的方向不斷奔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