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知識產權局公布了關於第23屆中國專利獎授獎的決定,廣州開發區斬獲36項獎項,創下曆史佳績。
值得一提的是,廣州開發區兩家企業涉及產學研協同創新與知識產權協同運用的發明專利均獲得銀獎。“這是廣州開發區強化知識產權運用、促進產學研深度融合的生動體現與鮮活樣本。”廣州開發區知識產權局局長鍾梓堅表示。
2016年7月,廣州開發區經國務院批準成為全國首個知識產權運用和保護綜合改革“試驗田”。隨後,一場以知識產權運用和保護為主線的全鏈式知識產權革新浪潮在這裏掀起。圍繞打造知識產權高地的核心目標,廣州開發區在強化和完善知識產權運用體製機製方麵重點發力,持續探索模式創新,不斷提升轉化運用水平,為高質量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
政策引領 打通知識產權協同運用“動脈”
產學研結合作為知識產權運用的重要模式,近年來得到國家和地方的高度重視。為充分發揮企業在產學研結合中的樞紐作用,促進科技創新成果轉化,實現知識產權價值,廣州開發區主動探索、積極實踐,在知識產權協同轉化應用方麵不斷邁出新的步伐。
製度是知識產權發展目標的重要保障。2017年5月,廣州開發區開全國之先河,頒布實施知識產權運用和保護綜合改革試驗的專項政策——《廣州市黃埔區 廣州開發區加強知識產權運用和保護促進辦法》(簡稱“知識產權10條”)。該政策首創知識產權運用全鏈條扶持模式,對知識產權交易轉化、金融應用、信息分析等進行全方位扶持。
以推動產學研知識產權深度合作為目標,《辦法》鼓勵企業向國內外高等院校、科研機構購買技術成果,對涉及核心技術發明專利且在廣州開發區內實現轉化的項目,按照技術交易額的20%給予補貼,單個合同補貼金額最高200萬元,每家企業每年累計最高1000萬元。
“這項政策的支持力度可以說是全國領先。”鍾梓堅表示,“我們希望以此引起創新主體對知識產權轉化運用的重視,推動科學家與企業家攜手合作,加速科技成果從‘實驗室’走向‘生產車間’,轉化為現實生產力,促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在政策推動下,廣州開發區許多產業的領跑者主動向創新的主力軍——高校與科研院所靠攏,建立起長期穩定的合作關係,協同核心技術攻關和知識產權產業化。
京信通信技術(廣州)有限公司(以下稱“京信通信”)位於廣州開發區,是全球領先的通信與信息解決方案及服務提供商,既是產學研的積極參與者,也是受益者。據京信通信集團高級副總裁李學鋒介紹,公司已形成一套與高校長期合作的機製。其與華南理工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等高校合作,成立了多個研發實驗室,開展核心技術研發工作。
“我們始終堅持自主創新,在積極創造知識產權的同時,注重對知識產權的運用,為企業贏得技術優勢。”李學鋒表示,通過對關鍵技術的聯合開發,京信通信掌握了核心專利技術,並將其產品化和產業化,創造了可觀的經濟效益。
以獲本屆中國專利獎銀獎的“高異頻隔離寬帶雙頻基站天線陣列”專利為例,京信通信聯合華南理工大學進行產學研合作,對該專利技術實施轉化。為進一步加強戰略合作,雙方還共同建立無線通信聯合實驗室,就上述共有專利相關技術展開更深度的合作開發與產業轉化,促進該關鍵專利技術的廣泛應用。
“目前,‘高異頻隔離寬帶雙頻基站天線陣列’專利技術已成功應用於4G/5G融合基站天線、超多端口多係統共用天線等多款產品,並銷往海內外多個國家和地區。”李學鋒說。
2020年5月,“知識產權10條”實施滿三年後,其2.0版——《廣州市黃埔區 廣州開發區 廣州高新區進一步加強知識產權運用和保護促進辦法》出台,對知識產權轉化運用的申請標準進一步完善,支持力度也進一步加大。
受政策環境持續向好的鼓舞,更多產學研合作項目往廣州開發區加速聚集,在這裏將“0—1”的原始技術創新推向“1—10”(小批量生產)、“10—100”(中批量生產)乃至“100—1000”(大批量生產)的產業化轉變。
“廣州開發區創新創業氛圍濃厚,聚集了眾多龍頭企業和上市公司,且政府配套了強有力的產業扶持政策,服務精準、到位、持續。”廣州女媧生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稱“女媧科技”)知識產權負責人李榮芳在談及公司選址時表示,政府服務是推動女媧科技落戶廣州開發區的一項重要因素。2021年6月,女媧科技在廣州開發區注冊成立,是以胚胎植入前DNA甲基化診斷和篩查為核心的生命科技企業。今年4月,該企業成為“知識產權10條”2.0的受益者之一,獲得資金補助高達164萬元。
據介紹,2021年8月,女媧科技受讓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和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共同持有的名為“一種篩選優良發育囊胚的無創檢測方法”的專利,並同以上單位建立合作關係,進行胚胎植入前甲基化篩查(Preimplantation Methylome Screening,PIMS)相關技術的研發和產業化。目前,該技術已完成產品轉化並啟動臨床應用。
“基因檢測技術是高端前沿技術,必須依靠國家研發實力走過漫長的基礎研發階段。而專利要形成產品、走向市場,又迫切需要社會資金、市場化運作經驗,才能取得良好社會經濟效益。”李榮芳告訴記者,“在產學研合作模式下,女媧科技作為產業端的代表,主要職責是整合社會資源,完成專利到產品的轉化、臨床應用及產業化,讓創新成果造福社會。”
在產學研合作和知識產權轉移轉化中,鍾梓堅亦認為,企業應發揮主導作用,成為研發投入、技術創新和成果轉化的主體。“我們希望走在前麵的企業,能夠打造知識產權協同創新與運用的特色樣板出來,為全區知識產權協同轉化運用工作提供有益借鑒。”
平台支撐 助力科技成果落地生“金”
如果說在產學研合作中,企業是知識產權轉化運用的“主力軍”“掌舵者”,那麼知識產權運營平台則是促進知識產權協同運用的“金絲帶”“連心橋”。
自2012年以來,國家和地方陸續出台了一係列促進知識產權轉化運用的政策,其中多次提出推進建設知識產權運營服務平台、建立健全知識產權交易市場等舉措。
(2014年12月,國家、省、市、區聯合共建知識產權交易場所——廣州知識產權交易中心)
在係列政策推動下,2014年12月,廣東省首個受地方金融管理部門監管的知識產權交易平台——廣州知識產權交易中心(以下稱“廣知中心”)落戶廣州開發區,為技術及知識產權交易提供全鏈條服務。
廣州開發區知識產權局副局長陳光輝指出,知識產權交易平台能夠在高校、科研院所與企業之間發揮橋梁和紐帶作用,作為知識產權供需信息的撮合方、產學研深度融合的粘合劑,為各方提供專業化的知識產權交易服務,打通科技成果轉化的“最後一公裏”。
自成立以來,廣知中心積極拓展知識產權交易運營業務,創設了知識產權掛牌交易、技術和知識產權交易鑒證、產學研合作經紀服務等九大產品,業務覆蓋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等知名高校院所,以及南方電網科學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中國南方電網有限責任公司控股子公司,以下稱“南網科研院”)、金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大型國有、民營科技企業。
“知識產權具有專業性強的特點,需要交易雙方對知識產權的權屬信息、價值含量、市場前景有一定的研究和了解。”廣知中心董事長洪澤榮表示,由於知識產權交易標的的特殊屬性,交易雙方往往難以針對交易標的進行公允定價。對此,廣知中心一方麵運用專業優勢,對知識產權產品進行合理的價值分析;另一方麵不斷優化交易模式,利用網絡競拍等創新方式充分激活交易市場,鼓勵意向受讓方公平競爭,從而實現無形資產保值增值。
據統計,截至2022年5月,廣知中心累計完成交易12030宗,交易金額約222.32億元。其中,技術合同交易金額162.42億元,專利交易金額45.81億元,版權交易金額13.93億元,商標交易金額0.16億元。
在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製的戰略背景下,廣知中心在廣州開發區的支持下謀劃新的發展定位和發展戰略,向更高層次、更高水平、更高質量發展躍升。洪澤榮表示,廣知中心將依托粵港澳大灣區中心城市區位優勢和中新廣州知識城作為國家級雙邊合作項目優勢,在全麵推進知識產權運用和保護綜合改革試驗中先行先試,以自身為主體升級打造中國(廣州)國際知識產權交易中心,致力成為立足粵港澳大灣區、輻射全國、麵向全球的國家級國際化創新型知識產權交易流轉樞紐。
除推動打造綜合性知識產權運營服務樞紐平台,廣州開發區還支持建設了電力新能源產業知識產權運營中心(以下稱“運營中心”)、前沿新材料產業知識產權協同運營中心等一批國家級、省級重點產業知識產權運營中心,為構建多層次知識產權交易生態體係、促進知識產權綜合運用提供有力支撐。
2020年11月,在省、市、區知識產權局聯合推動下,中國南方電網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稱“南方電網”)獲國家知識產權局支持建設能源領域首家知識產權運營中心——電力新能源產業知識產權運營中心。運營中心落戶廣州開發區,以南方電網知識產權運營中心為基礎,重點開展專利運營、高價值專利培育、產業合作等業務。
“遵循價值最大化原則,我們聯合產業鏈上下遊優質企業、國內頂尖院校和科研單位、高端知識產權服務機構等成立了電力新能源產業知識產權聯盟,共同推進運營中心的建設。”南網科研院科創中心主任柳勇軍表示,“我們將通過發揮龍頭企業集聚創新資源和產業鏈整合作用,促進知識產權運營與電力新能源產業高質量發展深度融合,做大做強運營中心。”據了解,從2021年9月起,運營中心的籌建工作由南網科研院統籌負責。
自2021年11月以來,在廣州開發區知識產權局的支持下,運營中心積極麵向電力新能源行業提供知識產權運營服務,聯合廣東省知識產權保護中心、廣知中心等專業機構開展係統互聯互通、知識產權交易等工作,探索構建低成本快速交易運營機製。據統計,2022年1—6月,運營中心推動廣東電網有限責任公司、南方電網數字電網研究院有限公司等產業創新主體完成科技成果掛牌交易46項,其中專利34項、軟件著作權6項、集成電路布圖設計1項、非專利技術22項,交易金額達782.22萬元。
資源集聚 鋪就成果轉化應用“高速路”
廣州開發區是改革開放起步最早的地區之一,經過三十餘年的發展,已逐步成長為廣州乃至廣東的實體經濟主戰場、科技創新主陣地和知識產權改革主引擎。近年來,該區通過疊加區位特色、政策紅利和產業承載優勢,推動了以廣東粵港澳大灣區國家納米科技創新研究院(以下稱“廣納院”)為代表的諸多大院大所在此開展院地合作,以期在進一步厚植科技創新“沃土”的同時爭取跑出知識產權成果轉化“加速度”。
新的合作既提供了發展機遇,也帶來了困難挑戰。“廣州開發區與中科院係統、國內外重點高校合作共建的新型研發機構一直致力於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但在這一過程中我們遇到了一係列共性問題,如知識產權權屬問題、複合型人才缺乏問題,以及與政府、企業、科技中介、金融機構等溝通不暢問題。”廣納院副院長楊祥良坦誠指出推進成果轉化工作的難點。
(2021年4月26日,廣州開發區知識產權成果轉化聯盟揭牌)
為解決上述共性問題,2021年4月,廣州開發區知識產權局聯合廣納院等區內13家科研機構,發起成立了廣州開發區知識產權成果轉化聯盟(以下稱“聯盟”)。作為首任理事長,楊祥良表示,聯盟的出發點是引導科研院所開展知識產權成果轉化工作,利用聯盟化手段整合知識產權資源,凝聚創新力量,疏通科研院所發展過程中的知識產權成果轉化堵點,降低知識產權成果轉化成本,提升轉化效率。
立足實際,聯盟打造了一個廣州開發區知識產權成果轉化的“朋友圈”——“政產研金服用”多方協同聯動的交流平台,旨在共享各成員單位知識產權成果轉化工作的經驗,疏通成果轉化障礙,助推科研院所尤其是新型研發機構快速發展。目前,聯盟成員單位已發展至35家,其中包括13家科研院所、7家重點企業、1家知識經濟發展集成服務商、14家知識產權服務機構和平台。
“目前而言,聯盟已充分發揮了經驗分享、政策宣傳等的重要作用。”據楊祥良介紹,自成立以來,聯盟相繼組織召開首次成員大會、知識產權成果轉化交流會等會議,並積極開展納米技術供需對接等活動。
談及下一步的發展規劃,楊祥良稱,聯盟後續將逐步開展高價值專利培育轉化服務、產業專利導航、人才培訓等相關工作。期望聯盟在推進工作過程中能做出亮點、樹立典型、積累經驗,切實促進廣州開發區知識產權成果轉化。
為更好支撐知識產權成果轉化運用工作,今年6月,廣州開發區引進華南師範大學、廣州奧凱知識產權大數據聯合實驗室技術團隊,為區內中小微企業提供科技創新信息和知識產權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務。
“實驗室以知識產權大數據建設為樞紐,將充分發揮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等先進信息技術在知識產權服務中的‘賦能增效’作用。”廣州奧凱信息谘詢有限公司(以下稱“廣州奧凱”)董事長、實驗室負責人王峻嶺介紹,實驗室算法技術前期研發工作已告一段落,目前該技術功能也已上線試運行,未來可直接支持知識產權成果轉移轉化工作。
據了解,實驗室由廣州奧凱和華南師範大學知識產權信息服務中心於2021年9月合作共建。廣州奧凱作為一家高新技術企業,在知識產權大數據研發方麵已有十幾年的積累和沉澱,而華南師範大學知識產權信息服務中心技術團隊在算法和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領域有較好的基礎,但此前尚未開發知識產權應用場景。雙方希望通過互補有效的產學研合作,提供更優質的服務。
“我們希望將來更多的科研成果從實驗室‘走出來’後優先服務於廣州開發區的中小微企業,然後輻射到全國,成為廣州開發區知識產權事業發展的一張‘新名片’。”王俊嶺表示。
奮鬥不息,創新不止。接下來,廣州開發區將持續深化知識產權運用和保護綜合改革,探索更多知識產權成果轉化新路徑、新模式,形成知識產權成果轉化的“黃埔樣板”和“黃埔經驗”,爭當知識產權轉化運用的先行者、領跑者。(廣州開發區知識產權局 羅曉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