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灣區 麵向國際
獎勵優秀企業家和高層次人才,對技能工匠進行資助,設立企業家寓所、科學家寓所……近日,廣東省廣州開發區、廣州市黃埔區發布“人才高質量發展30條”政策(簡稱“30條”),實施企業家聚能、科技人才領跑、青年人才強基、技能人才支撐、緊缺人才補鏈、人才環境提升等六大行動。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簡稱《綱要》)提出,要創造更具吸引力的引進人才環境,實行更積極、更開放、更有效的人才引進政策,加快建設粵港澳人才合作示範區。《綱要》發布5年來,粵港澳不斷落地各類政策措施,攜手推進大灣區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設,吹響人才“集結號”。
強化培養
前不久,廣東舉行全省高質量發展大會人才專題分論壇,廣東省委常委、組織部部長程福波在會上表示,廣東將推動粵港澳人才發展深度融合、人才培養引進使用深度融合、人才發展和產業科技創新深度融合,全力打造與科技創新、產業發展相匹配的人才大軍,為廣東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撐。
人才發展離不開青年的成長和培養。據了解,今年廣東省將繼續安排43.5億元推進高等教育“衝一流、補短板、強特色”。其中專門安排了基礎學科人才培養“長基”計劃專項補助1.38億元,支持13所高校基礎學科拔尖人才培養。
在廣州黃埔,“30條”為青年人才的培養、引進、儲備提供助力,具體措施包括鼓勵科研院所選派優秀青年人才到境外知名高校進行國際博士聯合培養,並給予最高60萬元資助;深化與國外高水平大學合作,開展創新型人才培養,給予培養經費支持;設立專項資金,支持校企合作定向培養人才等。
聚焦產業
今年的廣東省高質量發展大會人才專題分論壇上,20家高校、實驗室、企業就加強產業科技人才合作舉行了簽約儀式。嘉賓們一致認為,人才發展要和產業科技創新深度融合,積極“築巢”才能“引鳳”。
粵港澳大灣區數字經濟研究院理事長沈向洋認為,為彙聚更多人才,政府和企業都需要采取措施,創造開放的研究和創業環境。在這方麵,廣東省創造性地結合粵港澳三地的區位優勢,作出了積極探索。
以黃埔區為例,該區已建成國家實驗室、國家級技術創新中心、國家級製造業創新中心各1個,國家級產業創新中心2個,各類高端研發機構1300多家,省級新型研發機構39家,省級高水平創新研究院9家。與此同時,該區近5年引進重大項目近1000個,形成新型顯示、新材料、汽車、綠色能源、美妝大健康等五大千億級產業集群和集成電路、生物技術、高端裝備等三大百億級產業集群。在重大產業和科創平台發展的同時,黃埔區近3年引進的高層次人才,90%集中在人工智能、生物醫藥、集成電路等戰略新興產業。
完善保障
2月4日,深港之間的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深圳園區,南方電網深圳供電局建設的國內首個“紫荊花”型高品質供電接線正式投運,滿足高新科技企業、研究機構等對供電可靠性的極高要求。“任何一次意外的停電或短暫的電壓波動都有可能會造成實驗樣品的損壞或實驗數據的缺失,高品質供電是我們入駐的最大保障之一。”香港應用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智慧能源係統總監楊超表示。
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各項服務保障必不可少。除了提供合適的工作場地和配套設施,製度創新也十分重要。中國科學院院士、鬆山湖材料實驗室主任汪衛華日前表示,該實驗室探索出具有“並購+技術參股”“成果轉讓”“室企攻關”“產業集聚”4種渠道的科技成果轉化模式,讓不少人才團隊成功孵化企業。
“來了就是黃埔人!這是我們對廣大人才的承諾。”黃埔區相關負責人表示,5年來,該區逐步完善、深入實施“安居、樂業、暢行、健康、上管老、下管小”六大人才服務工程,提供住房、體檢、政務谘詢、出入境辦理、文體休閑等全方位精細化服務,營造“拴心留人”的優質引才生態。目前該區已把人才父母、嶽父母納入住房和養老保障體係,開辦人才幼兒園44所,提供學位超過1.6萬個。2023年陸續建成“零跑動”服務大廳、國際人才會客廳、國際人才生態島等陣地,開展細分領域沙龍等人才活動300多場。
(人民日報 2024年03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