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殘疾人來說,障礙可能會出現在日常生活中的每個地方,也許是因為一個台階而無法通行,也許是因為家裏的門口太窄坐著輪椅進不去,也許是聽力障礙家裏來人敲門卻無法聽見等等,給他們的生活帶來十分的不便。2021年,黃埔區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工作,曆經半年的施工順利完成。本次改造共投入127.3萬元,為95戶殘疾人家庭進行無障礙設施改造,改造項目包括肢體殘疾人安全扶手、輪椅坡道、灶台、坐廁、折疊浴椅;聽力殘疾人可視門鈴;智力、精神殘疾人防護網安裝等無障礙設施。同時,為有輔助需求的殘疾人發放輔具用品1288件,讓1006名殘疾人受惠。
無障礙設施改造是幫助殘疾人補償功能,改善其生活環境的重要途徑,是殘疾人融入社會的基本條件,是滿足殘疾人對美好生活需要的一項切實民生工程。自2013年開展這項工作以來,區殘聯高度重視,每年都申請專項資金,特別並區後,率先在全市將改造標準由原來的5000元/戶提高到8500元/戶。2013年至2020年,我區共完成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1009戶,對190戶殘疾人家庭進行輔助器具適配,適配輔助器具381件,為549名視力和聽力殘疾人配送無障礙信息終端(手機),投入資金約557.19萬元。
我區完成了95戶家庭無障礙改造,其中,殘疾人阿周今年55歲,是多重殘疾人(含肢體一級),2015年跌倒受傷後,身體每況愈下,骨頭壞死,行走困難,隻能在家休養。他的妻子是肢體二級殘疾人,兒子剛畢業出來工作,收入不高,因夫妻二人行動不便,家裏很多事情都要兒子幫忙。未進行無障礙改造前,兩夫妻無論是上廁所還是洗澡都不方便,而且兒子要上班不能時常在身邊照顧。對於雙腳不便的他們來說,上廁所和洗澡都要加倍小心,花費時間也比較長。安裝了防滑可折疊扶手後,上廁所時隻要用力一拉就可以站起來了。有了折疊浴椅,洗澡也不用站得那麼辛苦也不怕摔倒。家庭無障礙的改造為兩夫妻的生活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提高其生活質量,也大大減輕了他們兒子的負擔。他們對這次的家庭無障礙改造感到非常滿意,深切感受到黨和政府對他們的關懷。
自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黃埔區殘聯將黨史學習教育成果轉化為為民辦實事的效果,落實到為殘疾人群眾辦實事的具體服務中,通過走訪需求、一線辦實事、回訪再反饋,以解決殘疾人困難、滿足殘疾人需求為宗旨,推動無障礙工作取得新突破,不斷增強殘疾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