穗東街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曆史文化遺產 保護重要指示精神,以得天獨厚的“南海神廟、扶胥運河” 曆史文化資源為核心,厚植海絲文化底蘊,助力城市文明傳承,打造區域文化高地,實現文化建設與基層治理的有機融 合。
一、活化利用傳承載體,留住文化真本味
一是保留原汁原味“曆史味”。打造文化保護陣地,重視曆史遺存的保護活化。深入對傳統文化挖掘和提煉,立足資源優勢,打造海事博物館、非遺文創 IP 工作室、夏園湖粵劇人民戲台、麥炳榮粵劇主題公園等優秀文化陣地。目前, 共計摸查十類古遺存 68 處,逐步探索形成曆史文化保護傳承的“穗東樣本”。推陳出新展示非遺文化,開發 2 條海絲研學旅遊線路:“秋楓古堤-文昌塔-護龍古廟-民國古墟-古海涯-初心館-粵劇館-麥氏祠堂-古街巷-麥信堅故居”采風路線; “秋楓古堤-居仁巷-南約大街-榕影大街-南安正街”“非遺”展示路線。
二是還原扶胥盛景“民俗味”。承辦第16屆廣州民俗文化節暨黃埔“波羅誕”千年廟會,設置“海絲盛會”“非遺華彩”“五子朝王”“‘扶胥號’龍船朝王”“章丘詩會” “尋味廟會”等 12 項主題活動讓廟會可觀、可賞、可玩。 同時融入嶺南民俗文化快閃、非遺藝術展演、波羅粽、波羅雞、嫁女餅非遺項目展示等活動,創造“沉浸式”民俗文化體驗,為推廣嶺南文化注入新的內涵,擦亮獨具黃埔特色的 海絲文化品牌。活動持續 3 天,吸引 22 萬遊客來訪南海神廟感受非遺魅力。
三是深度融入非遺“海絲味”。推陳出新編撰曆史文化彙編文獻、發布影音作品。曆時近兩年,充分挖掘和利用轄區曆史文化資源精髓,整理編纂一批《穗東曆史文化彙編》, 20 餘萬字的內容涵蓋史話穗東、紅色穗東、文旅穗東、粵韻穗東、Rock 穗東、美食穗東、賽龍穗東、詩書穗東八大內容。 編創並多渠道發布海絲主題原創歌曲《起航》和《穗東“十 古”故事講堂》視頻共 10 集。
二、持續提升服務效能,突顯惠民立品牌
一是創新治理,拓展宣傳之勢。以扶胥古運河帶和黃埔東路為主線,打造“穗東八景圖”和 500 米唐宋明朝先賢之路,鋪陳黃埔東路 3.7 公裏海絲文化長廊,全方麵展示穗東 海絲文化立體畫卷。建設集粵劇舞台、粵劇文化科普欄、粵劇唱段展示台、粵劇文化名人麥炳榮生平展覽等功能於一身的“麥炳榮粵劇公園”。合理布局生態綠地,融合兼具藝術性和功能性的高胡雕塑設計,科技力量加持,可自動感應播放粵劇,訴說令人流連的繁盛海絲曆史。
二是搭建平台,彰顯服務之優。依托街道黨群服務中心、 社區綜合文化服務中心等陣地,為轄內社區群眾文化團隊提供展示和提升的平台,組織開展了新春戲曲惠民活動、“粵響穗東”LIVE 音樂會、“我與院士麵對麵”科技文化交流活 動、“弘揚海絲文化展現美麗穗東”短視頻大賽、“絲路 啟航·唱響粵韻夏園”等文化惠民活動,提升基層公共文化服務效能,助力轄區文化團隊高質量發展。
三是建強隊伍,發揮人才之智。重點打造海絲國際粵劇八大團、海絲穗東現代音樂樂隊以及街道女子樂隊、演唱組合、舞蹈隊、醒獅隊、龍舟隊等文化團隊,培養 10 名海絲文化講解員,組建一支“講古人”宣講隊伍,滿足人民更加豐富充實精神文化生活。與廣東粵劇院深度合作,建成全省首個“廣東粵劇院”街道粵劇傳承基地、爭創中國粵劇第一強 街,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養老、中、青、少四代粵劇傳承人才梯隊,向培訓學員頒發結業證書,共計培訓 1500 人次。
三、加大文化建設投入,把握轉型關鍵點
一是水旅融合,謀劃文化產業發展。圍繞“廟—水—山 —運河”,啟動河湧整治工程,做好扶胥古運河的修複與提升項目,強化古運河水文化、水經濟建設與城市更新項目的統籌結合。助力扶胥運河、黃埔東路沿途項目建設,提升南海神廟、扶胥運河、龍頭山森林公園等周邊景觀,形成空間互聯,產業互補的海絲文化盛景,樹立文旅融合發展旗幟。探索文化建設助力基層治理的新途徑。
二是串珠連線,描繪扶胥運河圖景。穩妥推進 18 個重點項目征拆工作,在海絲文旅產業堅實根基上展示“千年商都”風采。串聯廟頭、南灣、墩頭基、夏園、沙步等舊改, 推進連通工程二期階段。分別打造以南海神廟為中心的信俗文化水岸,以廟頭村為核心的商貿印記水岸,連通段河道形成的濱水休閑水岸,特色綠化水岸,運河記憶水岸等七個景 觀風貌區,創造具有獨特文化特色的海絲景觀。打造集文化旅遊、綠色生態、商貿金融、科技創新為一體的海絲文化與創新國際交流的新窗口,促進區域產業升級。
三是聚焦發力,規劃建設協同推進。緊密布局交通網絡,快馬加鞭推進扶胥運河連通、黃埔東路廟頭隧道貫通、臨江 大道先行段開工,龍頭山路市政道路已入場建設,港前路二期已正式通車。助推地鐵五號線延長線通車,完善南海神廟周邊交通配套設施建設,於節慶高峰期增設停車場、臨時廁所,提升出行體驗。優化路旁綠化景觀建設,設立 7 處微型景觀,聚焦重要景觀節點種植 7200 株開花地被。增強景區周邊道路的安全性、舒適性、便捷性和美觀性,為廣州海事 博物館、外貿博物館打造全新的文旅地標創立新生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