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你們幫我們追討回工資,辛苦你們了!”在紅山街綜治中心,調解完一宗債務糾紛後,當事人激動地向司法所、綜治辦工作人員連連道謝。這是紅山街道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為基層治理蓄力賦能的真實寫照。
(組織召開糾紛協調會)
紅山司法所深入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聚焦黨建引領、人民調解、社矯幫扶、法律服務,著力打造新時代“楓橋式”司法所,助力實現“小事不出村(社),大事不出街,矛盾不上交”。
(司法所工作人員在綜治中心接待來訪群眾)
突出黨建引領,凝聚基層善治合力
在推進“楓橋式”司法所建設過程中,紅山司法所堅持旗幟鮮明講政治,注重抓黨建促提升,持續深化固本強所工程。一是實現規範建設。借助綜治中心提檔升級建設,規範設置人民調解室、社區矯正工作室、法律援助辦公室等,切實發揮基層司法行政服務功能,全力服務街道各項中心工作。二是強化教育管理。按照“人員充實、保障有力”的要求,配齊配強司法所工作人員6人,加強對司法所黨員的教育管理,積極參加街道開展的各類培訓。三是提升服務水平。堅持服務大局,始終緊扣街道中心工作,以深入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賦能基層法治建設為目標,培育25名“法律明白人”,轄內6個社區法律顧問實現全覆蓋,形成政府主導、律師參與、群眾受益、持續發展的法律服務長效機製。
(開展階段性風險評估研判)
突出人民調解,健全機製防控並舉
一是部門聯動實現“有呼必應”。在“大綜治”格局基礎上,建立街道綜治辦、應急辦、司法所、派出所、社區居委會、基層網格等多方聯動響應機製,實現信息資源互通共享,及時分流和有效化解信訪矛盾。司法所多次會同街道綜治辦等部門,第一時間趕赴現場妥善處置如人員意外猝死、農民工討薪、涉工傷糾紛賠償等輿情案件,來訪、信訪滿意度大幅提升。二是健全機製實現“化解在小”。堅持排查在先、關口前移,健全矛盾糾紛風險隱患排查研判和多元化解機製,街道定期組織召開階段性風險評估研判專題會議,對於可能引發群體性事件、可能出現過激極端情形、可能造成不良後果的事件,及時製定相應穩控措施和處置預案;深入風險隱患大、矛盾問題多的重點地區、重點領域、重點人群,開展有針對性的重點排查,每季度開展一次全麵排查,全麵疏導穩控矛盾糾紛風險隱患。堅持抓早抓小、應調盡調,凝聚綜治辦人員、應急辦人員、司法所人員、調解員、法律顧問、法律明白人、網格員等基層調解力量,聚焦群眾需求紮實有效做好矛盾糾紛源頭預防、排查預警、調處化解工作。三是整合資源實現“一站辦理”。始終堅持“小事不出村(社)、大事不出街、矛盾不上交”,依托街道綜治中心平台,實現綜治信訪維穩與人民調解有機結合,借助“平安黃埔智慧治理平台”,實現區、街道、社區三級調解互聯互通。實施法律援助負麵清單製度,擴大援助範圍,實現與仲裁、信訪等部門無縫對接。今年開展司法調解16宗,涉及65人,涉及金額191.61萬元,調解成功率100%。
(組織社矯對象參加誌願公益勞動)
突出社矯幫扶,築牢安全穩定底線
36名在管在冊安置幫教人員實現一人一檔,落實底數清、情況明、幫教到位,完成核查率、核查成功率、銜接成功率、安置率及幫教率均達100%。一是開展“誌彙紅山”行動。組織社矯人員加入“紅山紅 心連心”誌願服務隊,每月定期到小區、醫院、公園開展環境衛生清掃服務活動,培養矯正對象服務社會、公益同行的意識。組織矯正對象積極參加普法宣傳活動,提升其法治意識。二是建立社矯“心連心”工作室。依托街道綜治中心打造紅山司法所“心連心”工作室,致力於搭建起拉近司法所與社矯對象彼此信任的橋梁,助其順利回歸社會。目前,司法所已成功幫助社矯對象陳某爭取部分免費醫療幫扶、協助取回羈押金;引導嚴重雙相類型精障對象曹某自覺接受幫扶教育,病情有所好轉;轉變未成年人張某錯誤認知行為,引導其參加公益活動並找到工作(現已成年)。三是組織多樣“矯心正行”教育活動。緊跟社會時事熱點事件,每月開展諸如防詐騙、禁毒、安全駕駛等以案說法教育活動,清明期間組織社矯對象到牛山炮台公園開展“紅色洗禮,矯心正行”主題活動,緬懷先烈、厚植愛國情懷、珍惜現今幸福生活。
(邀請法律顧問到學校開展普法宣傳)
突出法律服務,推進基層依法治理
一是深入實施法律“六進”行動。充分利用一村一居法律顧問資源,推進公共法律服務進網格、進園區、進項目、進社區、進學校、進家庭,開展婦女權益保護法、未成年人保護法、民法典、禁毒法、道路交通安全法、生產安全法、反詐騙等普法講座、宣傳谘詢活動,為社區、企業、居民群眾等提供優質法律服務。二是優化社區法律服務資源。實行村居法律顧問坐班參與法律谘詢及矛盾糾紛調處化解工作製度,與以案說法普法活動有機結合起來,積極培育“法治帶頭人”“法律明白人”,完善法律服務網絡。三是加強“楓橋式”法治宣傳。拓寬普法陣地,豐富普法形式,通過擺攤設點、流動宣傳車、法律明白人走訪、開設法律知識講座、舉辦法律培訓班等方式,廣泛開展普法宣傳,形成“大普法”工作格局,群眾知法懂法用法氛圍愈加濃厚,法製環境進一步淨化。今年累計提供法律谘詢141人次,開展普法宣傳13次,發放法治宣傳資料800餘份。
主辦:廣州開發區管委會 廣州市黃埔區人民政府承辦:廣州市黃埔區政務服務和數據管理局聯係我們
版權所有:廣州市黃埔區人民政府備案號: 粵ICP備2022017031號-1
粵公網安備 44011202000021號網站標識碼:4401120001
0
视窗区
0
导航区
0
交互区
0
服务区
0
列表区
0
正文区
开启“阅读”后,点击文字或控件可以阅读其内容;双击文字或控件,则是操作对应的文字或控件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