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山街道黨工委、辦事處始終對殘疾人工作格外關心、格外關注,全麵促進殘聯人事業的高質量發展。近年來,大力支持、鼓勵指導街殘聯會打造具有“紅山”特色的拾光拓夢植物染項目,自去年10月份以來吸引貴州省殘聯、廣東省殘聯、廣州市殘聯等近10家殘聯主要領導前來參觀調研,被黃埔區殘聯重點宣傳和推廣。
因地製宜探出特色之路
自2015年起,紅山街道殘聯會即開始探索利用廢舊品進行手工藝作品創作,如:手編幸運繩、毛線掛包、招財車掛、毛線玫瑰花等作品,在義賣場上,受到大眾喜歡。2023年2月開始,紅山街道殘聯會緊跟時代浪潮,以興趣愛好為基礎,通過自學自教,成立拾光拓夢植物染工作坊,邀請專家提供技術指導,從采集植物、植物固色、構圖設計版麵到敲拓上色,協作學員製作,提升手工藝品價值,厚植“綠美”底色,激發“綠美”動能,提升“綠美”內涵,傳承與保護“非遺”文化,創新發展中華民族傳統植物染手工技藝,並豐富殘聯人朋友的精神文化需求。
搭建平台走好增收之路
以春節、菠蘿誕、香雪節等特色節日為契機,積極引入獅子會等社會資源,大力開展“紅山紅 心連心”黨建引領公共服務暖心助殘活動。全年完成手提包、抱枕、衣服等作品200餘件,參加了大大小小義賣20餘場,創手工收入23000元,其中一幅拓染山水畫作品在獅子會的大型晚宴上拍得善款5000元。通過就業創業幫扶,培養殘疾人的自強自立精神,幫助殘疾勞動者創收增收,共享社會發展成果。
融入社區鋪平推廣之路
推進殘聯人個性化發展,深挖潛能,培養勞動技能,全年開展技能文娛訓練累計305.5小時,服務6420人次,誌願活動22次,有效擴大殘疾人社會交往圈子,增強回歸社會信心。在此基礎上,讓積累了一定植物拓染技藝的殘聯人以“小老師”身份深入社區,把學到的手藝傾囊相授給社區老人,豐富社區群眾的文化生活,得到了社區居民的高度評價,在鞏固殘疾人技能的同時,也把愛傳遞出去。
下一步,紅山街道將以保障殘疾人基本民生、完善殘疾人幫扶製度和服務體係、促進殘疾人全麵發展為重點,守正創新,勇毅前行,讓“春天的事業”綻放更多精彩,奮力譜寫殘疾人事業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供稿:紅山街道 張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