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樂村晚賀新春,踏歌起舞頌盛世。1月11日,以“紅山紅 心連心”為主題的“村晚”新年活動在黃埔區紅山街道希爾頓歡朋酒店拉開序幕,“到黃埔去”APP線上平台開啟同步直播。民間藝人、文化能人、文藝愛好者自編自導,老青幼同台獻藝,共同打造一場全民參與、精彩紛呈的新春視聽文化盛宴。
新年伊始,在黃埔區委宣傳部、黃埔文化集團的支持下,“到黃埔去”2024年首場戶外音樂季活動落地紅山。紅山街道黨工委、辦事處借助戶外音樂季成熟的品牌資源,連續兩天舉辦兩場“村晚”新年主題活動,奏響文化自信主旋律,書寫高質量發展故事,展望鄉村振興圖景,演繹群眾身邊日常,唱出百姓幸福心聲。
老青幼齊唱戲,紅山“村晚”刷屏“朋友圈”
在紅山“村晚”,村民群眾是絕對的主角。紅山街道為社區文藝團隊和幼兒園開設兩個展演專場,上至耄耋老人,下至黃發孩童,老青幼全動員、齊上陣,自編自導、自演自賞、自娛自樂,形成政府搭台、群眾唱戲的良好文化氛圍。
“村晚”是村民群眾展示風采和文化交流的平台,能推動鄉村文化建設,為鄉村振興注入新的活力。紅山街道綜合服務中心副主任姚素華表示,聽說要舉辦紅山“村晚”,雙崗、沙埔、華坑村民熱情高漲,社區居民同樣積極參與,主動報送表演節目,經過精挑細選最終保留了25個。
岑阿姨是沙浦村飛揚舞蹈隊的一員,在“村晚”表演古典舞《人間煙火》。自從知道自己的節目選上了“村晚”,她和隊友精心打磨每個舞蹈動作、仔細琢磨每個表情神態,力爭以優秀的舞技展現沙浦人民的精神風貌。
舞台上,老年文藝愛好者、街道青年職工、幼兒園師生驚豔亮相,專業院團、村裏社團、學校原創同台獻藝,中國舞、民歌、粵劇、武術、醒獅、傳統樂器、旗袍T台秀輪番上演。台下觀眾掌聲雷動,喝彩聲不斷。韻味十足的傳統舞蹈、大氣磅礴的背景音樂、激昂奮進的情景表演,吸引不少路人駐足觀賞,還有人拿起自己的手機記錄精彩瞬間,分享到“家族群”“朋友圈”進行“線上直播”。
居民黃玉芬為紅山“村晚”豎起了大拇指,“今年‘村晚’有粵劇、醒獅、舞蹈、二胡等各種類型表演,能在家門口就欣賞到這麼高水平的演出,非常開心。作為本地居民,深刻感受到這些年舉辦的文化活動越來越豐富,上個月地鐵5號線雙沙站也開通了,出行更加方便,我感到非常幸福。”
紅山“村晚”不僅將文藝演出送到百姓家門口,還把新春祝福送到群眾心坎裏。活動現場邀請了5名書法家揮毫書寫對聯、福字。群眾也可自行領取物料進行DIY,寫下專屬自己的新年祝福語。
“村晚”群眾自己辦,演繹以文化人生動實踐
紅山“村晚”以“紅山紅 心連心”為主題,旨在發揮文化的社會治理功能,以黨建引領文化,以文化凝聚民心。“村晚”群眾辦,這是紅山街道黨建引領社會治理的生動縮影。
去年以來,紅山街道著力打通社會治理過程中的難點、堵點、痛點,創新培育“紅山紅 心連心”黨建引領社會治理品牌,實施黨建引領凝心、風清氣正廉心、平安建設安心、公共服務舒心、矛盾化解順心、網格治理聚心、誌願服務暖心、環境美化貼心“八心”行動。
紅山街道將文化建設融入“八心”行動,打造“以文化人,以德潤心”文化品牌,立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嶺南文化,織密公共文化服務網,推出社區文化節,包含音樂會、粵劇演出、舞蹈表演、非遺傳承體驗活動等。同時,針對不同年齡、職業的居民文化需求,開展書法、攝影、手工藝等公益文化培訓。2023年累計舉辦培訓160班次,惠及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孤寡老人等群體超過7000人次。
在街道和社區黨委的支持下,居民群眾也自發組織曲藝社、舞獅團、舞蹈隊等文藝團體,活躍於波羅誕、龍舟節、社區晚會等各類節慶和文化活動中,展現紅山文藝力量。
“村晚”小舞台,唱響高質量發展“好聲音”
多年來,紅山街道把辦好“村晚”作為促進經濟發展、推動鄉村振興、豐富群眾文化生活的重點工作來抓,結合波羅誕、端午、“乞巧節”等傳統節日,組織開展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文藝活動,還推出了廣州首個社區“媳婦節”這一亮眼IP。沙浦“媳婦節”獲評2023年廣州市“十大村晚”。
“村晚”小舞台,唱的是老百姓幸福生活,舞的是黃埔區高質量發展的嶄新氣象。小小“村晚”,成為展示紅山街道錨定高質量發展目標,推動落實“百千萬工程”,實現老城煥新生、鄉村新蝶變的一張新名片。
作為新時代答卷人,紅山街道紮實落實省委“1310”具體部署、市委“1312”思路舉措和區委“十大專項行動”,搶抓廣州海絲城建設發展機遇,以雙沙社區舊村改造為突破口,以舍我其誰的擔當、“二次創業”的魄力、隻爭朝夕的步伐,奮力打造海絲“未來城”、營造養老“舒適圈”、撐起群眾“幸福傘”、織密民生“保障網”,努力交出高質量發展紅山答卷。
連續兩天的“紅山紅 心連心”村晚活動,為居民群眾獻上了一道視聽文化大餐,為紅山實現高質量發展、推動鄉村振興和區域協調發展寫下了生動注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