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黃埔區在廣州率先出台《關於進一步提高財政資金使用績效的若幹措施》(下稱“財政績效10條”),提出將“過緊日子”作為財政部門預算管理長期堅持的基本方針,原則上未來三年不新增安排部門預算的非重點非剛性一般性項目支出。
同時,黃埔區在廣州市首創將單位預算績效管理考評納入政府年度績效考核,促使預算部門自覺提高績效管理意識,不斷提升財政資金使用效率和效果。
據介紹,2020年,黃埔區落實落細“過緊日子”要求,大力壓減一般性支出,共壓減經費7.4億元,調減回收資金6.4億元。2020年該區區本級“三公”經費預算比年初預算和上年預算減少0.1億元,下降13%。
堅持過緊日子
鼓勵固定資產調劑共享
“財政績效10條”第一條提出,要將“過緊日子”作為財政部門預算管理長期堅持的基本方針。除應急救災、事權下放等特殊事項外,原則上未來三年不新增安排部門預算的非重點非剛性一般性項目支出。
在有效盤活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提升使用效能方麵,“財政績效10條”提出,要在摸清存量基礎上,按規定標準從嚴、合理配置固定資產,不能一邊出租出借固定資產,一邊新增配置。同時,首次提出要積極推進和鼓勵固定資產在單位內部以及全區跨部門、跨級次的調劑共享,減少新增購置。
項目支出預算標準體係建設是加強和改進預算管理的重要內容,是實施現代預算製度的重要技術支撐。近年來,黃埔區已先後出台了多個支出定額標準,此次“財政績效10條”明確,各項支出原則上不得突破已有標準,以期切實發揮定額標準在預算管理工作中的基礎支持作用,進一步規範預算編製管理薄弱環節。
2020年,黃埔區財政加大了對創新驅動、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投入。與此同時,該區進一步提高產業扶持政策的精準度和集成度,使財政資金發揮出1+1>2的巨大效能。
“財政績效10條”提出,對於涉及財政資金的政策,政策實施部門要定期開展效果評估。支出績效不高的要及時調整,支出內容相似的統籌整合;加大對交叉重複、碎片化政策的整合力度,及時清理到期、績效低下的政策。
在2020年該區四個“黃金10條”2.0版政策修訂中,就體現了這一導向:優化項目落戶獎,重點對企業成長壯大、產業發展環境營造方麵予以扶持。
此外,“財政績效10條”加大了對基建投資管理的監管力度。比如其中提到資金監督關口前移,2020年通過技術聯審對項目進行審核,涉及項目估算金額226.66億元,聯合審減12.99億元,實現項目建設“沉澱”資金轉變為靈活資金。
加強績效管理
花出去的錢每分問效
圍繞預算績效管理,“財政績效10條”強化了全流程管理。
在事前績效評估方麵,推進績效關口前移,從源頭實現績效管理和預算一體化。各部門單位須對新出台重大政策和新增重大項目開展事前績效評估,強化成本效益分析。財政加大預算績效評審力度,借助第三方力量對擬申請資金的政策(項目)必要性、投入經濟性、目標合理性、實施方案可行性、籌措資金合規性等進行評審。
近三年,黃埔區選取95個重點項目開展事前績效評審(評估)工作,涉及預算申報資金43.5億元,核減7.18億元,核減率為16.5%。
2021年,黃埔區進一步利用預算績效評估手段提高預算編製科學性和精準性,其中對設備購置類預算實施了更嚴格的審核評估。
比如,相關專家對三個預算申報金額較大的設備購置項目進行了深入分析,認為部分設備未達到報廢的年限、部分設備屬於重複配置、部分設備使用效率不高,對立項依據不充分、項目需求迫切性較低的設備購置經費給予了部分或全部核減,共節約財政資金1063萬元。
在事中支出績效運行監控方麵,該區則按照“誰支出、誰負責”原則,對項目和部門整體支出預算執行情況和績效目標實現程度開展“雙監控”,及時掌握財政資金支出進度和績效目標實施情況。
在事後績效評價管理方麵,“財政績效10條”提出,將部門整體支出績效評價結果與部門公用經費預算安排掛鉤,對評價為低、差的項目,扣減低效無效的支出事項預算或按比例扣減下一年度部門公用經費。對沒有完成上一年度績效自評的單位,原則上不予安排新增支出。
南方日報記者 吳雨倫
通訊員 鍾燚 潘曉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