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無障礙    長者助手 我的收藏   收藏
政府信息公開 規章庫

廣州市黃埔區人民政府信息公開

索引號: 114401120075262080/2021-00498 分類:
發布機構: 廣州市黃埔區人民政府 成文日期: 2021-11-23
名稱: 廣州市黃埔區人民政府辦公室 廣州開發區管委會辦公室關於印發廣州市黃埔區、廣州開發區製造業高質量發展“十四五”專項規劃(2021-2025年)的通知
文號: 發布日期: 2021-11-23
主題詞:
【打印】 【字體:    

廣州市黃埔區人民政府辦公室 廣州開發區管委會辦公室關於印發廣州市黃埔區、廣州開發區製造業高質量發展“十四五”專項規劃(2021-2025年)的通知

發布日期:2021-11-23  瀏覽次數:-

  黃埔區各街道、鎮,區府屬各單位;廣州開發區管委會直屬各單位:

  《廣州市黃埔區、廣州開發區製造業高質量發展“十四五”專項規劃(2021-2025年)》已經區政府、管委會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實施過程中如遇問題,請徑向區工業和信息化局反映。  

  廣州市黃埔區人民政府辦公室 廣州開發區管理委員會辦公室

  2021年11月12日

  前言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全麵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之後,乘勢而上開啟全麵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也是黃埔區、廣州開發區全麵貫徹新發展理念,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實現新作為的關鍵時期。科學編製和實施《廣州市黃埔區、廣州開發區製造業高質量發展“十四五”專項規劃(2021-2025年)》,對全區打造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重要引擎、實現更高水平開放合作意義重大。依據《中共廣州市黃埔區委、中共廣州開發區工委關於製定廣州市黃埔區、廣州開發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黃埔區、廣州開發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編製形成《廣州市黃埔區、廣州開發區製造業高質量發展“十四五”專項規劃(2021-2025年)》。


  一、發展基礎

  “十三五”時期,全區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中小企業能辦大事”深深關懷和殷殷囑托,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用新發展理念引領製造業高質量發展,持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紮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麵落實“六保”任務,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製造業發展,先後出台了“金鑲玉”、IAB、工業互聯網、民營及中小企業、5G、新基建等政策文件,創新驅動持續加速,融合發展不斷深化,“十三五”重點任務圓滿完成,製造業邁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為“十四五”奠定堅實基礎。

  (一)綜合實力邁上新台階

  “十三五”期間,全區緊密圍繞經濟發展總目標,全麵推進穩增長、優服務、調結構、促轉型,製造業綜合實力實現跨越提升。發展規模全國領先。全區工業總產值穩居全市第一,2020年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首次突破8000億元大關,連續三年位居全國工業百強區前三甲。發展質效顯著提升。先進製造業成為支撐全區製造業增長的關鍵力量,2020年實現高技術產品產值3774.19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達47.55%;企業經營績效表現突出,規模以上製造業企業營業收入利潤率達9.2%,分別高於全國、全省、全市3.12、2.87、2.21個百分點。投資動力持續強勁。“十三五”期間工業投資年均增長21%,2020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653億元,完成技術改造投資138.2億元,兩項指標居全市第一;實際利用外資穩居國家級經開區前三名,占全省的比例達10%。項目支撐能力強化。引進GE、龍沙、正威等優質重大項目700多個,樂金OLED、粵芯、百濟神州、諾誠健華等300多個重點項目投產,IAB、NEM等新興產業項目數量占製造業總引進項目數量的比重超過70%,總投資超1400億元,榮獲“2019年度全球傑出投資促進機構大獎”。

  (二)產業引領邁出新步伐

  “十三五”期間,全區加速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大力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構建了“3+3+5”現代產業體係。“3+3”主導產業成為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的“壓艙石”。形成汽車、電子、能源等3大千億級產業集群和化工、食品飲料、電氣機械等3大百億級產業集群,占全區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接近80%,支柱效應明顯。視源電子液晶顯示主控板卡、瑞儀背光模組等產品全球市場占有率連續多年穩居第一。IAB、NEM等5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引領作用突顯。產業規模快速壯大,五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占全市50%以上,以樂金等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以廣石化等為代表的新能源產業成長為千億級產業集群。重點領域實現跨越式提升,集成電路實現“從0到1”的突破,粵芯建成全省唯一一條量產的12英寸芯片生產線;成功獲批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智能裝備),擁有8家廣東省機器人骨幹企業,約占全省20%;百濟神州二期、諾誠健華一期等項目建成,生物醫藥產值約占廣州市60%,聚集超2000家企業,加速打造全球頂尖的生物醫藥產業集群;以金發科技為代表的新型高分子材料產業穩居全球龍頭地位,擁有各類新材料產業創新平台80多個。產業空間承載能力不斷提升。全麵強化“四區四中心”戰略支撐,國務院批複知識城總體發展規劃,省委深改委印發科學城創新發展行動方案,黃埔港啟動建設廣州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魚珠片區),廣州國際生物島聚集全國高端生物醫藥研發產業集群,灣區半導體產業園、中國新材料CID(中央創新區)、翟洞智能製造產業園、生物安全產業園、粵港澳大灣區智能傳感器產業園等加快建設,形成“智穀氫穀藥穀美穀納米穀”五穀豐登產業發展新局麵。

  (三)企業活力展示新氣象

  “十三五”期間,尤其是2018年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東以來,全區加快推動“中小企業能辦大事”先行示範區建設,企業發展活力迸發。企業綜合實力顯著增強。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量顯著提高,從2015年的758家快速增長到2020年的1117家,擁有千億級企業1家、500億級企業2家、百億級企業15家。聚焦IAB、NEM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重新組建十大區屬國有企業,國有企業的引領支撐作用更加明顯。“中小企業能辦大事”作用更加突出。獲批“中小企業能辦大事”先行示範區。習近平總書記2018年會見的12家民營及中小企業牢記“中小企業能辦大事”殷殷囑托,堅持“心無旁騖創新創造”,加快自主創新和國產化替代步伐,突破了一批“卡脖子”難題,創造了多項世界領先技術。潔特生物打破國際技術和品牌壟斷,實現生物實驗室耗材進口替代,成為國內實驗室耗材科創板第一股;昊誌機電自主研發的諧波減速器產品打破國外巨頭壟斷,成為全球電主軸產銷規模最大的企業。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新格局初步構建。構建“小微—兩高四新—專精特新‘小巨人’—單項冠軍”梯度培育鏈條,成功獲批國家級大中小企業融通型發展特色載體示範園區,擁有單項冠軍示範企業7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6家、“兩高四新”企業238家、省級“專精特新”企業68家。

  (四)創新能力鑄就新引擎

  “十三五”期間,全區堅持創新為第一動力,圍繞產業鏈布局創新鏈,創新發展活力不斷迸發。創新實力穩居前列。科技創新實力蟬聯全國經開區第一名,廣州科學城“雙創”基地連續2年獲國務院督查激勵。研發投入快速增長,科技投入翻了近6倍,占GDP的比重由3.7%穩步提高到4.4%。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更加穩固。建成華南地區最大的科技孵化器集群,擁有高新技術企業2110家、增長3.1倍,總量居全國經開區首位。擁有上市公司63家、增長80%,總量居全市第一位。6家企業成功在科創板上市,總數占全市的83%。技術創新資源集聚成勢。粵港澳大灣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落地。成功創建新型顯示技術創新中心、印刷及柔性顯示製造業創新中心、先進高分子材料產業創新中心等3家國家級創新中心,啟動建設cps離散製造數字化創新中心、輕量化高分子材料創新中心等5家省級製造業創新中心。人類細胞譜係、航空輪胎動力學、慧眼等重大科技基礎設施落戶,國家納米科學中心、太赫茲等13個中科院項目落地建設,高水平創新研究院占全省2/3。創新成果不斷湧現。電磁屏蔽膜、高能量密度膜電極、高端裝備關鍵密封件等領域打破國外壟斷、填補國內空白。新冠疫情防控技術取得突破,全區核酸檢測試劑盒供應量超全國4成,檢測能力占全省的90%。創新生態日益完善。首創以人才為核心的招商4.0新模式,引進鍾南山、施一公等戰略性科學家91名,集聚各類高層次人才1099人,居全市第一。

  (五)數字賦能帶來新機遇

  “十三五”期間,全區圍繞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加快基礎設施建設,穩步推進製造業數字化轉型,數字經濟與製造業融合發展駛入快車道。四大區域繪就頂級藍圖。統籌布局廣州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魚珠片區)、工業互聯網融合發展示範區(科學城)、通信網絡國際數字樞紐(知識城)、生物安全智慧島(生物島)等“新基建”四大區域。基礎設施建設逐漸完善。構建新一代國際數字樞紐,率先開通華南唯一的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國家頂級節點(廣州),累計解析量和二級節點接入數量全國第一。累計建成5G基站近4300座,聚焦人工智能、大數據中心、工業互聯網等領域落地建設超100個數字新基建項目。融合進程加速推進。加快打造粵港澳大灣區5G第一示範區,集聚了5G核心器件、5G網絡設備、5G終端設備等產業鏈核心環節龍頭及相關企業90多家,產值突破200億元,其中京信通信全球市場占有率連續9年穩居前三位,全盛威、程星通信在射頻芯片、毫米波等領域打破國外壟斷。加快建設工業互聯網示範基地,兩大通用軟硬件適配測試中心在區內正式掛牌。產業數字化轉型由單點應用向連續協同演進,累計開展“機器換人”項目119個,打造數字化工廠超60個,建立了國內首條非標智能製造裝備柔性裝配生產線;集聚統信、麒麟、飛騰信息、龍芯中科等50多家信創企業,形成“芯片+軟件+雲生態”的安全可控信創產業集群。

  (六)綠色發展幹出新成效

  “十三五”期間,全區堅持“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的原則,出台了“綠色低碳10條”等係列政策,加快建設綠色創新平台,穩步推動綠色產業發展,綠色低碳發展實踐成效得到廣泛認可。綠色創新體係基本形成。形成“1+18”產學研一體化的重大科技創新平台,建設7家國家級、76家省級和94家市級研發機構,“產學研”創新體係和綠色技術科技成果轉化體係基本構建完成。綠色製造有序推進。企業綠色製造水平不斷提升,綠色產業形成規模,2020年綠色產業工業總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超過20%。推廣電動汽車、氫能源汽車,率先實現公交電動化,建成充電樁2894個、加氫站5個。獲批國家新能源綜合利用示範區,連續四年榮獲“國家級經開區綠色發展最佳實踐園區”稱號,成功創建國家循環化改造示範試點園區、國家綠色產業示範基地。圓滿完成“十三五”節能目標。嚴格落實能源雙控和清潔生產要求,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比“十二五”末下降17.6%。

  (七)發展環境展示新麵貌

  “十三五”期間,全區創造性推動營商環境改革,加強政策創新,高質量改革取得成效。營商環境改革成效顯著。成功創建全省首個營商環境改革創新實驗區,營商環境指數連續兩年居全國經開區第一名,獲評“2020年國際化營商環境建設十佳產業園區”第一名、“企業家幸福感最強區”。“12345”審批服務體係、“秒批”等多項改革經驗在全市、全省甚至全國複製推廣。建設全國唯一經國務院批準的知識產權運用和保護綜合改革試驗區,集聚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局專利審查協作廣東中心、中國(廣東)知識產權保護中心等知識產權專業服務機構300餘家,發行全國首支純專利知識產權證券化產品、首單知識產權海外侵權保險。政策環境更加完善。創新出台“金鑲玉”“民營及中小企業18條”“高端生物製藥8條”“新基建10條”等係列政策,“一門式”政策兌現改革入選“2020中國改革年度十佳案例”。在全省率先開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綜合評價試點,建立政企互動機製,政策服務的精準性持續提高。

  (八)開放合作取得新突破

  “十三五”期間,全區高層次推進對外開放合作,成功打造開放型合作高地。加快布局“雙城”聯動。與深圳前海、寶安合作進一步深化,廣州科學城與光明科學城的聯動進一步加強。深度參與“廣深惠”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集群、“廣深佛莞”智能裝備產業集群等建設。全麵融入“雙區”建設。啟動建設廣州科學城粵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基地,與澳門共建穗澳知識合作先行示範區,與香港共建穗港智造合作區,廣清經濟特別合作區“一區三園”建設全麵提速。全力參與“一帶一路”。知識城中新合作一期圓滿完成,啟動中新二期高層合作項目,持續推進中以智能製造和生物產業培育、中歐區域政策交流、中國-沙特吉讚產業聚集區等園區建設。

  二、發展環境

  “十四五”時期,世界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建設新征程開局起步相互交融,世界進入競爭優勢重塑、經貿規則重建、力量格局重構交織疊加的動蕩變革期,我國製造業加速構建新發展格局,進入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高質量發展階段,全省製造業發展環境麵臨深刻複雜變化,處於充滿挑戰、大有可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全區製造業進入構建現代產業體係、塑造全球競爭新優勢的關鍵期。

  ——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推動全球產業鏈價值鏈深度重構,要求全區製造業轉換發展動能、激發內生動力。一方麵,創新驅動的重要性更加凸顯。3D打印、工業互聯網等柔性製造技術的發展提高了生產的柔性程度,導致製造配套能力、技術創新在國際分工中的地位此消彼長。製造業將向我國、美國等創新活躍的國家集聚,以專業化分工為主的日本、德國由於適應能力慢存在被削弱產業競爭力的可能性。全區必須進一步提高技術創新能力,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塑造國際競爭優勢。另一方麵,外資驅動發展模式受到挑戰。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高端機器人等新科技發展和應用帶動製造業智能化、綠色化發展,服務型製造深入演進,勞動力、土地等生產要素比較優勢在全球分工中的地位和影響日漸弱化,美國等發達國家紛紛出台政策引導製造業回流,跨國公司加速調整戰略資本布局,削弱了我國製造業吸引力。從全區實際看,全區製造業外資外貿占比較大,自歐美進出口頻繁,光刻膠、芯片等關鍵原材料和核心零部件主要依賴進口,發動機等區內配套零部件也基本以外資企業、合資企業為主,部分領域關鍵核心技術受製於人,麵臨“削供”甚至“斷供”風險。

  ——我國製造強國建設縱深推進,新發展格局加速構建,要求全區製造業打造深度融入國內國際雙循環的前沿陣地。一方麵,新發展格局構建對全區打造現代化製造業體係帶來新機遇。主要表現在國內超大規模市場孕育全區發展新動能。我國人口數量超過全球發達經濟體的總和,廣東常住人口超過1.1億人,消費潛力巨大。預計“十四五”期間,我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將超過1萬美元,廣東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將超過1.5萬美元,消費能力強勁。龐大的內需市場將為全區產業發展提供巨大動能。另一方麵,區域競爭加劇削弱了全區對製造業高端要素的吸引力。近年來,各地主動破題要素配置、供需適配等問題,紛紛出台要素、營商等重點領域改革政策和建立“鏈長製”製度,更加重視技術、人才等高端要素和先進製造工藝的招商引資,全區招引先進資本、先進要素、先進工藝的難度加大。同時,土地等資源要素更趨緊張,隨著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加速推進,全區產業工人住房成本、生活成本、通勤距離增加,影響人才穩定性。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和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要求全區把握產業空間布局和區域協同發展新形勢。一方麵,全省加速產業布局為製造業高質量發展帶來新活力。為強化優勢產業領先地位,廣東省重點布局新一代電子信息、汽車產業、先進材料等10個戰略性支柱產業集群和高端裝備製造、智能機器人、新能源等10個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出台了“1+20”戰略性產業集群政策文件。同時,區域協同發展動能增加。廣東積極承擔大灣區建設主體責任,攜手港澳建設充滿活力的世界級城市群,以同等力度支持深圳先行示範區建設,助力廣州實現老城市新活力、“四個出新出彩”,“雙區”驅動效應將充分釋放。另一方麵,區域間產業同質化給全區產業鏈競爭力帶來挑戰。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持續推進,深圳前海、珠海橫琴、深港河套等粵港澳重要地區戰略地位不斷提升,佛山、惠州等周邊城市及白雲、增城等市區不斷加大產業扶持力度,全區汽車製造、新材料等支柱產業存在企業外遷風險,產業鏈競爭力下降風險加大。

  綜合判斷,“十四五”時期,全區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麵不變,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縱深推進,已經進入構建現代產業體係、塑造全球競爭新優勢的攻關期。要堅持用全麵、辯證、長遠的眼光分析當前經濟形勢,努力在危機中育新機、於變局中開新局。充分利用國內強大內需市場、先進基礎設施網絡、全球創新資源集聚地、“雙區”驅動、“雙城”聯動等有利條件,把已經形成的創新優勢、增長動力優勢、營商環境優勢、對外開放優勢與打造現代產業體係、構建新發展格局緊密結合,進一步提升創新驅動、產業鏈協同、資源高效利用的產業綜合競爭實力。

  三、總體目標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全麵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係列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創新、改革”為根本動力,以“發展、安全”為底線,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以“雙區”建設、“雙城”聯動為戰略牽引,加快建設“數智黃埔”,著力構建現代產業體係,推動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水平提升,服務雙循環發展格局,奮力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國內現代產業標杆區、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灣區國際產業創新中心先行區、具有特色優勢的資源集約利用示範區,在全省製造業高質量發展征程中勇當尖兵,在全市推動“四個出新出彩”中爭當標兵。

  (二)基本原則

  ——創新驅動、質效為先。堅持創新在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統籌基礎研究與技術創新,暢通創新鏈、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推動跨行業跨區域協同創新,營造充滿活力的製造業創新生態。保障工業投資穩步增長,全麵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深入推進數字賦能,實現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產業效益穩步提升。

  ——強鏈固鏈、安全高效。堅持製造業鏈條式集群化發展,以國內需求為主導,全力服務新發展格局,下大力氣突破一批“卡脖子”問題,推動產業鏈強鏈補鏈,增強自主可控能力。分行業做好戰略設計和精準施策,優化產業布局,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產業集群,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和高效性。

  ——培優扶強、融通發展。堅持企業主體地位,構建優質企業梯度培育體係,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統籌企業培育與主導產業引領,打造高質量發展支撐點。推動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鼓勵大中小企業創新組織模式、變革生產模式、優化商業模式。

  ——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發揮改革開放排頭兵、先行地和試驗田優勢,以思想破冰引領改革突圍,打造更多具有全國標誌性引領性意義的改革品牌,在國家優化營商環境創新試點創建上當先鋒。以開放促改革,深度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在“雙區”建設、“雙城”聯動中作示範,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構建全麵擴大開放新格局。

  (三)發展目標

  到2025年,製造業高質量發展取得顯著成效,邁入全球價值鏈高端,奮力打造具備全球競爭力的現代產業體係、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核心引擎。

  ——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國內現代產業標杆區。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優選增量、提質存量,深度融入國際產業鏈和價值鏈,不斷增強產業國際競爭力。打造新興產業鏈,加快推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水平明顯提升。引導資源要素向優質企業集聚,實施黃埔製造萬億計劃,打造萬億級產業體係,築牢新一代信息技術、集成電路、汽車製造、新材料、綠色能源、生物技術、高端裝備、美妝大健康八大產業“頂梁柱”。力爭到2025年,規上製造業增加值年均增速維持在7%左右,規上工業企業數量突破1500家,形成具有發展新優勢的萬億級現代產業體係。

  ——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灣區國際產業創新中心先行區。集聚更多高端創新資源,加快打造全球創新策源地。引進一批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創新服務平台,在產業鏈關鍵核心環節突破一批核心技術、掌握一批自主知識產權,培育形成一批創新型領軍企業,增強核心競爭力和話語權,建成灣區國際產業創新中心先行區。力爭到2025年,研發經費支出(R&D)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5%,規模以上工業每億元主營業務收入有效發明專利數1.8件,製造業上市企業數達80家。

  ——打造具有特色優勢的資源集約利用示範區。綠色發展持續深化,工業領域用能效率明顯提升,工業汙染物排放顯著減少。堅持產業發展與空間布局相統籌,促進土地增量集約利用和存量提質增效,領跑全國製造業高質量發展。到2025年,單位GDP能耗累計下降率、主要汙染物(二氧化硫、化學需氧量、氨氮等)削減任務完成比率均完成市下達任務。

  表1  “十四五”時期製造業高質量發展主要指標

類別

序號

指標

單位

2020年完成

2025年目標

屬性

綜合

質效

(3項)

1

製造業增加值年均增速

%

5

7

預期性

2

規上企業數

1117

1500

預期性

3

製造業上市企業數

52

80

預期性

創新

發展

(2項)

4

研發經費支出(R&D)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

%

4.38

5

預期性

5

規模以上工業每億元主營業務收入有效發明專利數

0.97

1.8

預期性

智能

綠色

(3項)

6

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

%

10

25

預期性

7

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累計下降率

%

20

完成市下達目標任務

約束性

8

主要汙染物(二氧化硫、化學需氧量、氨氮等)削減任務完成比率

%

完成市下達目標任務

完成市下達目標任務

約束性

企業

培育

(2項)

9

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數

32

100

預期性

10

國家級單項冠軍企業數

7

15

預期性

  四、新發展,有效構建“一軸三支、四區協同”的空間格局

  北以知識城為載體,南以生物島為終端,構建產業發展驅動軸,構建“科學城-永和”“科學城-雲埔”“科學城-西區”三條支線,充分發揮科學城、知識城、黃埔港、生物島“四區四中心”主戰場作用,瞄準重點產業,合理布局,推動形成“一軸三支、四區協同”的新發展格局。

8adaee29dfa8f729c301d6c0623a1d2.png

  圖1  “一軸三支、四區協同”的空間格局

  (一)構建“一軸三支”空間支撐

  1.打造產業發展驅動“軸”

  以“知識城-科學城-生物島”為主線,構建產業發展驅動軸,引導產業鏈協同,促進價值鏈攀升。加速北部牽引,以知識城建設為依托,帶動知識經濟發展和製度創新;助力中部成核,以科學城擴容提質為依托,帶動產業創新和科技創新;推動南部聚焦,以生物島、黃埔港為依托,聚焦特色產業和特色品牌。

  2.打造產業轉型升級“支”

  以永和先進製造業組團、雲埔先進製造業組團和西區先進製造業組團為三個支點,構建“科學城-永和”智能轉型和現代製造支線、“科學城-雲埔”功能升級和集群發展支線、“科學城-西區”港澳合作和成果轉化支線三條支線,打造產業融合發展、協調發展的空間格局。

  “科學城-永和”智能轉型和現代製造支線。以永和先進製造業組團為支點,重點推動汽車零部件、健康食品、新材料等產業向高端化、智能化轉型升級,積極布局集成電路產業。推動智能製造產業園(翟洞片區)、現代製造基地建設。

專欄1:產業載體布局(永和先進製造業組團)

1.智能製造產業園(翟洞片區):園區重點發展方向智能製造、集成電路產業,將持續推動立景創新等項目建設,擬布局華星光電、視源智能製造及中試基地項目。

2.現代製造基地:園區重點發展方向為汽車零部件、高端食品飲料、新材料、精細化工等產業,將加快推進城市更新項目的落地實施,促進片區產業高端發展,帶動片區整體提升。

  “科學城-雲埔”功能升級和集群發展支線。以雲埔先進製造業組團為支點,推動穗港合作建設重大科技創新、成果孵化轉化等平台,重點聚焦人工智能、生物醫藥、高端裝備等產業,打造若幹產業鏈條完善、輻射帶動力強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持續推動智能裝備產業集聚區、粵港澳大灣區生物創新港、灣區氫穀、穗港智造合作區(科技創新合作園區)建設。

專欄2:產業載體布局(雲埔先進製造業組團)

1.智能裝備產業集聚區:園區重點發展方向為高端裝備製造,以廣州數控、達意隆、瑞鬆科技、弘亞數控、發那科等龍頭企業為核心,打造智能裝備產業集聚區。

2.粵港澳大灣區生物安全創新港:園區重點發展方向為生物安全關鍵技術研發、中試,將持續推動利德曼、賽納生物、美時醫療、恒諾康、雷德生物等項目建設。

3.灣區氫穀:園區重點發展方向為打造集氫能研發、檢測、生產、製造全產業鏈的氫能產業集聚地,已布局黃埔氫能創新創業中心、雄川氫能灣區氫能孵化中心、泰羅斯、廣州開發區氫豐氫能源創新中心、氫豐氫能院士工作站(省級)、中德氫能源研究院(市級)。

4.穗港智造合作區(科技創新合作園區):以雲埔工業區為主體,麵積1170萬平方米,重點聚焦人工智能、生物醫藥等領域,引進高水平科研機構合作建設重大科技創新、成果孵化轉化、科技金融和人力資源等功能性服務平台,打造若幹產業鏈條完善、輻射帶動力強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

  “科學城-西區”港澳合作和成果轉化支線。以西區先進製造業組團為支點,推動整體規劃、成片開發。重點推動製造業智能化發展,提升日用化工、食品飲料兩大傳統支柱產業智能化製造水平,培育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製造等新支柱產業,加快建設穗港智造合作區(智能製造合作園區)、大灣區現代裝備製造彙、聯東人工智能穀。

專欄3:產業載體布局(西區先進製造業組團)

1.穗港智造合作區(智能製造合作園區):以西區為主體,麵積1910萬平方米,重點推動製造業智能化發展及與香港生產性服務業深度融合,提升日用化工、食品飲料兩大傳統支柱產業智能化製造水平,培育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製造等新支柱產業。

2.大灣區現代裝備製造彙:園區將重點建設機器人采購中心、國際工程機械中心、再製造中心、雙創園。

3.聯東人工智能穀:園區將建成科技類產業聚集園區,重點發展人工智能產業。

  (二)優化“四區協同”產業布局

  1.知識城高站位打造技術創新集聚區

  以知識城為中心,打造“創新黃埔”策源地,突出前沿性、基礎性研究和應用研究,強化創新策源能力,並加速向現實生產力轉化。推動大科學裝置區、中試驗證和應用推廣示範區、科教創新區“三區”建設,推進灣區半導體產業園、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園、國際生物醫藥價值創新園、醫療器械和中醫藥裝備製造園等九大園區載體建設。

專欄4:產業載體布局(科技創新集聚區)

1.知識城大科學裝置啟動區:園區重點發展方向為建設大科學裝置區,擬建設航空輪胎製造大科學裝置。

2.知識城中試驗證轉化先行啟動區:園區重點發展方向為建設中試驗證和應用推廣示範區,依托粵港澳大灣區協同創新園,推動重大科技創新平台轉化自主研發成果,與國內外行業龍頭企業廣泛開展技術合作。

3.知識城科教創新區:園區重點發展方向為布局大中型科研院所、研究院、研究生院,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研究(生)院已在建,擬引入廣州大學黃埔研究生院、新加坡國立大學廣州創新研究院。

4.灣區半導體產業園:園區重點發展方向為集成電路製造、封裝、設計、新能源和新材料,將持續推動安凱微電子產業園、廣豐半導體封測項目、創維智慧研發製造基地建設,推動粵芯二期、三期建設。

5.知識城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園:園區重點發展方向為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納米技術、檢驗檢測,將持續推動碩貝德5G產業總部項目、廣電運通新一代AI智能設備產業基地項目、小鵬汽車智造創新中心項目、中國電信創新孵化(南方)基地項目、中國聯通互聯網應用創新基地等項目建設,擬布局高新興智能製造基地項目。

6.知識城國際生物醫藥價值創新園:園區重點發展方向為高端生物醫藥研發及製造,將持續推動建設康方藥業有限公司知識城新廠、昭衍(廣州)新藥評價中心項目、GE生物科技園、百濟神州、諾誠健華、恒瑞醫藥、綠葉集團、康方生物、康融東方等項目建設,擬布局安進、創勝、複宏漢霖、岸邁雙特異性抗體藥、GE生物工藝試劑工廠等項目。

7.醫療器械和中醫藥裝備製造園:園區重點發展方向為高性能醫療器械、中醫藥關鍵技術裝備、中醫藥製造,布局中醫藥弱磁大科學設施和廣東省大灣區中醫藥科技創新聯合研究院等創新平台,建設大健康產業孵化基地。

8.中國納米穀:園區重點發展方向為納米科技產業,聚焦技術開發與成果轉化,打造納米智能技術科技園、納米生命與健康技術科技園、納米創新能源與環境科技園、納米超級複合材料科技園等四大專業園中園,彙聚國內外一流的納米科技人才團隊和高端項目。

9.智能製造創新園:園區重點發展方向為高端裝備和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高端智能裝備製造、機器人、新能源汽車、戰略級未來產業及關聯的生產性服務業,以小鵬汽車為核心,引進一批補鏈強鏈重點項目。

  2.科學城高標準打造智造發展引領區

  以科學城為中心,縱深推進“黃埔智造”,以粵港澳大灣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為引領,重點推進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高端裝備等產業關鍵技術研發,引導創新資源向智能化、數字化領域彙聚,引導龍頭企業搭建數字化轉型服務平台,加快推動科技成果轉化與產業化,加強工業數據、工業互聯網、數字孿生等各類應用場景建設,推動全產業鏈高技術化、現代化、安全化發展。加快建設世界新型顯示之都核心園區、現代氫能產業園、中國新材料CID(中央創新區)等重點園區。

專欄5:產業載體平台布局(先進製造業提升區)

1.粵港澳大灣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園區以關鍵技術研發為核心使命,產學研協同推動科技成果轉化與產業化,為區域產業發展提供源頭技術供給,打造“1+9+N”的區域產業技術創新體係。

2.世界新型顯示之都核心園區:園區重點發展方向為新型顯示,將以樂金、創維等為核心打造產業集聚區,持續推進國家印刷及柔性顯示創新中心建設。

3.現代氫能產業園:園區重點發展方向為氫燃料電池係統、整車製造、化工製氫、電解水製氫、分布式氫能源站,擬布局現代汽車氫能源電池係統、廣州供電局氫能研究院和分布式氫能源站、廣石化製氫中心等項目。

4.中國新材料CID(中央創新區):園區重點圍繞卡脖子關鍵技術,發展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端新材料產業,力爭突破上遊關鍵配套原料的供應瓶頸,填補國內品種空白;推動中遊具有關鍵核心技術和高附加值高端新材料產品規模化;發展下遊高端新材料產品,加快推廣高端新材料產品應用。同時,與周邊“氫能產業園”雙園協同,推動氫能產業鏈綠色高效發展。

  3.黃埔港高效率打造高質量發展支撐區

  以黃埔港為核心,全力推動廣州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魚珠片區)規劃建設,重點發展數字經濟,賦能製造業高質量發展。引導數字經濟與製造業深度融合,推動數字技術在研發設計、生產製造、經營管理、市場服務等產業鏈環節應用,促進製造業全要素、全流程、全產業鏈的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

專欄6:產業載體布局(高質量發展支撐區)

廣州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魚珠片區):以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數字化治理和數據價值化為發展方向,構建信創全產業生態,發展智能傳感、流量經濟、遊戲軟件等特色產業,推動數字經濟產業鏈群高質量發展,成為賦能知識城數字產業的“加速器”和科學城產業數字化的“新引擎”,加快建設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的新標杆,將持續推動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國家納米科技創新研究院總部園區、空天信息研究院粵港澳大灣區研究院、廣東腐蝕科學與技術創新研究院、中國軟件CBD總部、國機智能園區一期、新鬆國際機器人產業園等項目建設。

2a77175742ec3abe2cb35358153bd64.png

  圖2  廣州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魚珠片區)主要產業布局

  4.生物島高質量打造特色產業發展集聚區

  聚焦生物島,堅持“做精主業”,重點布局生物技術和生物安全產業。加大開放合作力度,主動吸引全球高端資源落戶,加快廣州實驗室、生物島實驗室、高性能醫療器械創新中心等平台建設,形成生物技術、醫療器械、幹細胞、基因測序與檢測四大產業格局。

專欄7:產業載體布局(特色產業發展集聚區)

1.廣州實驗室:采取“核心+基地+網絡”模式,以廣州國際生物島為總部,圍繞呼吸疾病及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領域,開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應急公關。

2.生物島實驗室:立足國際化、高起點,麵向國家和廣東省重大戰略需求,致力於建設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和平台,瞄準幹細胞與再生醫學理論與技術的前沿研究,布局再生醫學前沿基礎研究、臨床創新研究、生物信息、生物安全研究以及高端生物醫療器械耗材研發五大科研方向,打造再生醫學與健康前沿研究基地、臨床應用基地、成果轉化及產業化基地。

3.高性能醫療器械創新中心:創新中心將通過整合粵港澳企業、高校、科研院所的人才、技術資源,聚焦高性能醫療器械領域,打造涵蓋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產業轉化、注冊報批及市場準入的一體化創新平台,加快推動高性能醫療器械產業創新。創新中心通過在港澳、北美、歐洲等設置離岸研發中心,集聚國際創新資源,推動粵港澳大灣區以及國際前沿的科技成果在廣東迅速實現產業化,推動廣東高性能醫療器械產業的升級發展。

  五、新征程,加快建設萬億製造為核心的現代產業體係

  “十四五”時期,全區以打造萬億級現代產業體係為主線,以八大支柱產業為依托,打造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技術兩大世界級新興產業集群,培育壯大集成電路、新材料、綠色能源、高端裝備四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鞏固提升汽車、美妝大健康兩大先進製造產業集群,超前布局量子通信、腦科學與類腦、光通信與太赫茲等未來產業。以全產業鏈發展為重點,提高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水平,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

  (一)打造兩大世界級創新型產業集群 

  1.做優做強世界級新一代信息技術創新型產業集群

  重點發展新型顯示、新一代信息通信設備、智能傳感器、工業軟件等領域。加快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圍繞原材料、基礎工藝、核心零部件、生產設備、控製軟件等重點環節,提升智能傳感、導航、射頻等芯片的設計能力,加強對彩色光刻膠、金屬掩膜板、驅動IC、機蒸鍍材料等關鍵材料和設備進行係統性攻關,加大對企業技術改造的支持力度。完善產業鏈協同。繼續加強產業鏈上中下遊配套能力,通過企業招商、項目引進的方式補齊濾波器、高端傳感器、工業軟件等產業鏈短板。加快載體建設。持續推進國家印刷及柔性顯示創新中心建設,加快廣州創維、視源、樂金、碩貝德等項目建設,打造新一代信息技術之區。

  ——新型顯示。重點發展印刷顯示、OLED及Micro-LED、4K/8K超高清顯示、量子點等產業。依托國家印刷及柔性顯示創新中心,加大柔性TFT背板、柔性顯示驅動與模組等關鍵共性技術研發應用。引進培育一批領軍企業,補齊新型顯示材料、靶材等短板。探索“5G+超高清”在數字經濟、生物醫藥、汽車、精細化工等重點產業中的應用,支持開展超高清節目內容製作,推進5G應用於超高清視頻傳輸,實現超高清視頻與5G的協同發展。加快樂金光電、視源科技、華星光電、廣州創維等重點項目建設,打造世界新型顯示之都。

  ——新一代信息通信設備。重點發展光交換、基帶、中高射頻、圖像處理等高端半導體元器件和基於5G技術的智能手機、可穿戴設備、虛擬現實/增強現實(VR/AR)等終端產品。加大“5G傳輸與組網”等關鍵技術攻關力度,加快推進毫米波元器件、濾波器、通信模塊、關鍵測試儀器等5G核心器件的研發和產業化,推廣5G商用和應用場景,構建繁榮產業生態,前瞻性開展6G網絡技術研究。推動視源、創維、碩貝德5G產業總部等項目建設。

  ——智能傳感器。積極布局物聯網(IoT)、微機電係統(MEMS)、高端CMOS圖像傳感器等領域,支持MEMS傳感器芯片等專用芯片、SIP係統等重點產品的研發製造,提升核心芯片自主化水平。加快建設奧鬆電子MEMS半導體傳感器芯片等重點項目,打造粵港澳大灣區智能傳感器產業園。

  ——工業軟件。重點發展一批工業設計軟件、行業應用軟件,加大創新應用推廣,培育自主軟件產業生態。聚焦CAD/CAM、CAE、EDA等研發設計類工業軟件,集中力量聯合攻關一批重大技術瓶頸,掌握自主知識產權。堅持應用牽引,聚焦新一代信息技術、汽車製造、生物技術、高端裝備等重點行業,布局一批數字模擬仿真、數控裝置、全自動柔性生產線、智能測量儀表、可編程控製器、分布式控製係統等嵌入式軟件,發展ERP、SCM等生產管理類軟件。以中國軟件CBD為載體,推動麒麟、飛騰、統信、盤纏等重點企業發展,打造“芯片-係統-應用”產業生態。

專欄8: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重點項目

1.廣州創維智能產業創新基地超高清顯示科技產業園:建築麵積約42萬平方米,投資41億元,建設超高清智能彩電產業基地,達產產值240億元。

2.廣州華星第8.6代氧化物半導體新型顯示器件生產線項目:用地麵積54.3萬平方米,先行投資建設t9項目,總投資350億元,主要生產和銷售中小尺寸高附加值IT顯示屏等,建成後玻璃基板投片量預計18萬張/月。

3.視源智能製造及中試基地項目:項目用地麵積6.7萬平方米,投資總額40億元,建設工業4.0智能主板卡生產基地、智能交互整機生產基地等項目。

  2.培育發展世界級生物技術創新型產業集群

  搶抓生物科技發展趨勢,持續推動高端生物藥、基因工程藥物與疫苗、高端醫療設備、體外診斷、現代中藥等領域做大做強。圍繞產業鏈布局創新鏈。在幹細胞與再生醫學、新藥創製、高端器械和裝備、前沿診療技術等領域實現一批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加大虛擬藥物篩選、基因組學研究、委托合同研發生產機構(CDMO)等新模式推廣力度,推動精準醫療、智慧醫療、醫養融合等新業態發展壯大。開展提升產品品質行動。鼓勵企業開展“質量對標”活動,穩步提高產品品質,持續加大自主品牌培育力度。完善公共服務體係建設。加快建設人類細胞譜係大科學研究設施、國家人體組織功能重建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創新載體,依托廣州生物安全創新研究院等平台打造綜合性生物安全科技高地。發揮醫學檢測技術服務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等機構的作用,進一步完善公共服務體係。加快重大項目建設。建設廣州國際生物島、廣州科學城、中新廣州知識城生物產業基地等產業集聚區,加快百濟神州、諾誠健華、高性能醫療器械創新中心等重大項目建設,打造世界生物安全之穀。

  ——高端生物藥。重點發展抗體藥物、酶診斷和治療試劑、開放靶向藥物、蛋白質工程藥物與多肽類藥物、核酸藥物等領域。推廣應用生物芯片,加大新靶點、新結構、新功能的抗體、蛋白及多肽、細胞治療等技術突破力度,瞄準腫瘤、心血管等重大疾病研發一批生物技術藥物新產品。依托廣州國際生物島價值創新園、知識城國際生物醫藥價值創新園、廣州綠葉生物製藥產業園等載體,加快推進百濟神州研發中心、安普澤生物醫藥總部、恒瑞醫藥等項目建設。建立安全可控有效的腫瘤微創消融精準治療研發應用體係。

  ——基因工程藥物與新型疫苗製造。以幹細胞與再生醫學為重點,推動基於基因組學、免疫組學的癌症組學類技術,支持新型治療性幹細胞技術與製品等基因工程藥物、基因治療藥物的研發及產業化。聚焦基因檢測,開展個性化精準醫學檢測試點。加快推進知識城疫苗產業園項目,支持達博生物、銳博生物等重點企業研發創新,重點推進腺病毒疫苗、核酸疫苗、合胞病毒疫苗、流感疫苗等呼吸相關疾病疫苗的研發生產。

  ——高端醫療設備。推動產業鏈向高端水平發展,聚焦診斷治療設備和高值耗材等領域,重點發展醫用診斷設備、微創外科、介入治療裝備及器械等診斷治療設備和骨科、心血管植入類耗材。基於3D生物打印技術,支持邁普生物等企業在心肺組織和瓣膜等組織修複產品、再生型人工器官等領域突破一批關鍵技術。加快推進粵港澳大灣區高性能醫療器械創新中心等載體建設。

  ——體外診斷。關注心血管疾病、呼吸係統疾病、腫瘤、遺傳疾病等領域,重點發展生化診斷、免疫診斷、分子診斷、基因診斷試劑和設備。推動醫學檢驗、衛生檢測等檢驗體係建設,推動POCT診斷、單/多基因遺傳病和染色體篩查診斷等技術突破。

  ——現代中藥。鼓勵用於治療免疫功能性疾病、病毒性疾病和老年性疾病等新品種開發和生產,依托香雪製藥加速開發抗病毒口服液等中藥大品種、中藥製劑,促進傳統中藥的二次開發,推進提取、純化、質量控製新技術開發和應用。

專欄9:生物技術產業重點項目

1.百濟神州研發中心:項目位於廣州國際生物島,是百濟神州設立的全球第二個研發中心,擬投資3.5億元,專注於新型生物藥物及其它新一代藥物的臨床前研究和臨床開發。

2.諾誠健華藥品生產基地:項目位於知識城,建築麵積約11萬平方米,擬投資21億元,建設有動力中心、生產車間以及配套的基礎設施等。

3.潔特生物增資擴產項目:項目位於永和,用地麵積2.3萬平方米,擬投資3億元,用於實驗室耗材產品擴產及科技孵化器建設,達產後產值10億元。

  (二)培育壯大四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

  1.打造國內領先的集成電路產業集群

  重點聚焦芯片設計、製造、封測和生產設備及零部件等領域。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前瞻性布局前沿性、基礎性研究,瞄準特色工藝、SOI材料和IDM模式三大方向,補齊封裝測試等薄弱環節,填補國內技術空白。探索建立全產業鏈發展模式。以粵芯半導體為核心,推動晶圓製造產能提升;支持芯片設計企業做大做強,支持封測企業拓展封測形式、擴大產能,擴大設備材料等配套產業,謀劃打造集“設計—製造—封測—配套”於一體的灣區半導體產業園。強化項目支撐作用。加快推動粵芯二三期、光掩模、深南電路廣州封裝基板等重點項目建設,打造中國集成電路第三極核心區。

  ——芯片設計。大力依托區內昂寶、高雲、慧智微、潤芯、泰鬥微等龍頭設計企業,重點突破物聯網、可編程邏輯器件(FPGA)、射頻前端、傳感器、北鬥導航、電源管理、數字音視頻、數字電視和光電集成電路等領域。

  ——晶圓製造。發揮粵芯項目核心引擎作用,加快推進第二、三期建設和第四、五期規劃籌建,通過與視源電子、智芯微電子、廣汽集團、華大智造等企業合作,在消費電子、工業電子、汽車電子、生物芯片等領域達成深層而穩固的上下遊產業聯盟,在高端模擬領域形成差異化競爭優勢。

  ——封裝測試。協同推進區內風華芯電、華微、飛虹微等封測企業發展,推進與國內封測頭部企業通富微電達成合作共識,布局落戶華南總部及高端封測項目。

專欄10:集成電路產業重點項目

1.粵芯半導體項目:項目位於知識城,用地麵積14萬平方米,一期投資52億元,采用90nm-180nm工藝,重點在12英寸生產線上建立模擬芯片製造基礎;二期投資65億元,在一期工藝基礎上延伸進入55nm-90nm工藝;三期計劃投資250億元,采用40nm-55nm工藝,推動高端模擬芯片製造工藝達到國際領先水準。

2.麵向半導體應用的光掩模項目:項目位於知識城,用地麵積5萬平方米,投資30.7億元,打造中國本土光掩模商業化公司,填補半導體產業鏈空白。

3.深南電路廣州封裝基板項目:項目位於知識城,用地麵積約14.3萬平方米,投資61.4億元,建設FCBGA封裝基板生產基地,達產後可實現年產值80億元。

  2.打造國內領先的新材料產業集群

  推動新材料高性能化、多功能化、綠色化發展,形成以精細化工材料、電子信息材料、生物醫用材料、新能源材料、先進金屬材料為主導的新材料產業體係。加快關鍵工藝創新。集中力量在第三代半導體、5G等領域突破一批關鍵材料製備技術。全麵提升產品性能、使用效果和質量穩定性。鼓勵龍頭企業加強先進材料產業化工藝創新,加大智能化改造、安全環保改造力度,促進緊湊化、連續化和高效化生產。強化產業協同發展。圍繞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技術、高端裝備、綠色能源等終端產品需求,充分發揮國家納米科技創新研究院、國家先進高分子材料產業創新中心作用,建設一批新材料產業應用平台,為用戶提供係統解決方案,實現材料與終端產品在設計、係統驗證、批量應用與供貨等多環節協同推進。加快載體項目建設。推動中國新材料CID(中央創新區)、中國納米穀等產業園建設,加快烯灣科技、廣石化綠色轉型等重點項目建設,打造中國新材料產業高地。

  ——精細化工材料。合理布局聚苯乙烯、MS樹脂、聚丙烯、環氧丙烷、PMMA等高附加值化工產品產能,支持廣石化延伸產業鏈條,培育壯大鹿山新材料、廣州聚合等骨幹企業,推進功能性聚烯烴熱熔膠、環保型環氧樹脂、發泡聚丙烯珠粒線等領域發展。

  ——電子信息材料。重點發展大尺寸晶圓、光刻膠、掩膜版、靶材等集成電路材料,熱延遲材料、電子墨水、PI薄膜/玻璃片、非晶矽等新型顯示材料,高頻基板材料、射頻介質材料、微波介質陶瓷等5G用材料。支持樂金、電氣硝子等企業發展,重點推進新型LGF結構背光模組領域發展。

  ——生物醫用材料。重點發展可降解支架材料、手術縫合線、導管材料、栓塞材料、3D打印材料等醫用高分子材料,生物陶瓷、生物玻璃、氧化物及羥基磷灰石、分子量可控的日化級乙氧基化物等無機非金屬材料,重點支持邁普生物、潔特生物等企業發展。

  ——新能源材料。瞄準鋰離子電池,重點突破正極材料、負極材料、隔膜、電解液等四大核心材料,支持廣東省精細化工材料工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廣州市精細化學品工程技術研發中心發展,支持天賜新材料等重點企業實現技術攻關。

  ——先進金屬材料。重點發展高強、高韌、高抗疲勞的中厚板和板(型)材,鼓勵生產高端汽車等交通車輛車體用板材、車體模塊零部件等產品。

專欄11:新材料產業重點項目

1.廣州石化安全綠色高質量發展轉型升級項目:項目位於石化路,投資150億元,采取渣油加氫-催化裂解(催化裂化)聯合工藝,新建6套裝置,停用11套老舊裝置,建設智慧工廠,實施安全環保提升措施。

2.烯灣科技碳納米管纖維材料製造基地項目:項目位於灣區半導體產業園內,投資6億元,建設碳納米管纖維材料製造基地,後續將建設配套的研發、檢驗、倉儲等輔助設施與原材料成品應用轉化中心,達產可實現產值15億元。

3.高端輪胎中試基地:依托航空輪胎動力學大科學裝置、中科院長春應化所黃埔先進材料研究院與廣州工控集團合作建設高端輪胎中試基地。

  3.打造具有國內競爭力的綠色能源產業集群

  推動能源品種多元化,加快清潔電力能源結構調整,大力發展海上風電、光伏等清潔能源,重點培育現代氫能產業。打造綠色能源產業生態。提升創新能力,在海上風電、氫燃料電池等領域建成一批創新平台,培育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創新型龍頭企業。加快推廣成熟使用的綠色能源裝備和產品,以市場應用需求為牽引,建設智能電網、微電網、分布式能源、新型儲能、製氫加氫設施等基礎設施網絡,打造“源—網—荷—儲”一體化協同的新型產業鏈。加快重點項目建設。以打造灣區“氫穀”、新能源綜合利用示範區為牽引,重點建設西門子智能變壓器、現代汽車氫能源、集中式光伏發電等項目,打造國際綠色能源集聚區。

  ——清潔電力能源。加快煤電節能減排升級改造,持續優化推進燃煤電站煤炭清潔高效利用,發展風電、光伏發電等清潔能源,支持建設一批海上風電、分布式光伏發電示範項目。依托恒運集團、粵華發電等重點企業,推進天然氣發電、氣代煤等項目建設。加快西門子智能變壓器項目建設,打造集上遊電源控製端、中遊特高壓傳輸線路與設備、下遊配電設備於一體的特高壓產業鏈。

  ——現代氫能。建設灣區“氫穀”,集聚全球創新要素,打造現代氫能完整產業鏈。在低鉑催化劑、質子交換膜、碳紙、金屬雙極板、膜電極、電堆係統、氫氣儲運裝備、電解水製氫裝備等領域加快核心技術攻關。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布局建設一批加氫站。推進現代汽車氫能源等一批重點項目建設,培育氫能產業生態。

專欄12:綠色能源產業重點項目

1.西門子智能變壓器項目:項目位於永和,占地約3.6萬平方米,投資3.6億元,項目將采用先進製造技術,結合西門子自身優勢,打造數字化智能變壓器工廠並強化幹式變壓器全球研發中心,新工廠建成後,廣州西門子的產能將提升一倍。

2.現代汽車氫能源項目:項目位於現代氫能產業園內,現代汽車集團投資85億元,建設年產量為10萬台的氫能源電池項目基地。

3.廣東粵華發電公司(黃埔電廠)氣代煤發電項目:用地麵積4萬平方米,投資15.8億元,新建一台660MW天然氣發電機組。

  4.建設具有全球競爭力的高端裝備產業集群

  重點發展機器人、高檔數控機床、增材製造設備和工業激光設備等四大“強基型工業裝備”,加強汽車高端製造裝備及零部件製造。加快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聚焦高檔數控機床及關鍵零部件,加大高速高精、多軸聯動、複合加工、精度保持、實時監測、可靠穩定性增長等方向技術攻關,加快高性能伺服器、精密儀器儀表等關鍵零部件領域自主發展。支持5G與高端裝備深度融合。推動高端裝備數字化、智能化發展,強化係統集成,培育一批高端智能裝備基礎服務商。引進培育一批具有整體設計能力、解決方案提供能力和工程總承包能力的係統解決方案供應商。推進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在高端裝備的研發設計、生產運營、智能運維服務、供應鏈管理等方麵應用,深入推進智能製造試點示範。強化重大項目建設。持續推動穗港智造合作區和黃埔智能裝備價值創新園重點載體建設,推進高新興智能製造基地、新一代AI智能設備產業基地、瑞鬆科技總部建設,打造中國高端裝備示範區。

  ——機器人。重點發展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特種機器人、無人機(船)和減速器、伺服電機、控製器等裝備及核心零部件。圍繞電子信息、家具、家電、高端醫療等行業的裝備(硬件)係統集成、應用係統集成,實現主要集成應用軟件的自主開發。加快推進新鬆國際機器人產業園、瑞鬆科技總部等項目建設。

  ——高檔數控機床。重點發展精細化工、食品加工等專用製造設備、超聲激光綠色機床及高端數控係統,大力發展高速高精度電主軸、絲杆、直線導軌、刀具、密封等關鍵零部件。支持廣州數控、弘亞數控、昊誌機電等重點企業發展。

  ——增材製造設備。推動發展大尺寸3D打印設備、液態金屬噴墨打印設備、非金屬材料增材製造設備等整機產品。突破精度控製技術、多加工單元集成技術等關鍵技術,高精度傳感器、高精密工業控製器關鍵技術和零部件。在高質量高穩定性、微納結構等領域攻克一批行業共性技術。

  ——工業激光設備。瞄準激光薄片晶體、高功率激光切割等關鍵零部件領域,加大招商引資力度,補齊產業鏈空白。重點發展工業級大功率光纖激光器、納米激光器和光放大器等,突破高功率半導體激光器器件結構設計技術等一批關鍵技術。

  ——汽車高端製造裝備及零部件。重點發展汽車高端裝備製造、汽車自動化生產係統、汽車白車身焊裝柔性自動化生產、氫燃料電池等技術和產品。圍繞明珞汽車裝備、昊誌機電、瑞鬆北鬥等汽車高端裝備領航企業,培育發展一批汽車高端裝備中小企業。

專欄13:高端裝備產業重點項目

1.高新興智能製造基地項目:擬投資20億元,建設智能製造基地,用於集團AR、機器人等新業務研發生產,並統一承接全集團產品的生產製造及部分原材料采購業務。

2.新一代AI智能設備產業基地(廣電運通):項目位於知識城,用地麵積6.6萬平方米,擬投資17億元,建設全球智能設備產業城板塊、金融信息科技運營中心板塊、人工智能創新研究院暨成果轉化基地,達產產值88億元。

3.瑞鬆科技總部:項目位於科學城,占地麵積約6.6萬平方米,建築麵積約7.3萬平方米。擬投資4.2億元,項目共三期,一期包含5棟鋼結構廠房,二期含培訓中心和機器人本體車間各1棟,三期含1棟研發生產大樓,主要產品為機器人智能技術及高端智能裝備。

  (三)鞏固提升兩大先進製造產業集群

  1.打造全球先進的汽車製造產業集群

  合理布局傳統燃油車與新能源汽車,鼓勵傳統燃油車向節能方向發展,提高純電動新能源汽車比重,鼓勵氫燃料電池新能源汽車發展,搶占智能網聯汽車製高點。加強核心技術攻關。重點突破輕量化技術、先進整車控製技術、高比能量動力電池、高效驅動電機、汽車用傳感器等關鍵技術,大力發展發動機和動力電池等動力係統、傳動係統、車控係統等關鍵零部件。提高企業綜合競爭力。聚焦智能駕駛係統、軟件架構、基礎軟件平台、數據工廠等領域培育引進一批重點企業,支持企業積極參與國際、國家、行業標準製定。支持整車及關鍵零部件企業開展技術升級和智能化改造,提高產品質量一致性和技術水平。加快重點項目建設。推動小鵬汽車智造創新中心、寶能新能源汽車產業園等在建項目盡快達產,形成覆蓋“整車、關鍵零部件、市場應用、信息安全”的全產業鏈生態體係,打造中國智能汽車之城。

  ——新能源汽車。以純電動汽車和氫燃料電池汽車為方向,重點加快電池、電機、電控及氫燃料電池係統、核心部件和電池再回收的技術攻關,實現關鍵核心技術的自主化和產業化。加大整車企業項目建設力度,重點加快推動小鵬汽車智造創新中心、寶能新能源汽車產業園建設,鼓勵廣汽本田等傳統車企發展純電動汽車,加快氫燃料電池車型研發和產業化。

  ——智能網聯汽車。緊抓智能化、網聯化發展趨勢,麵向車規級芯片、電子集成係統、車載智能終端、信息安全等關鍵領域引進一批技術領先的重點企業。依托5G車聯網(智能網聯汽車)先導區,加快發展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生態體係,分階段、分區域推進現有道路基礎設施的適應性改造和智能化基礎設施建設。

  ——傳統燃油車。推動傳統燃油車輕量化發展。依托廣汽本田,加大智能化改造力度,提高單車價值量;積極向個性化定製、整體解決方案等高端服務發展;推進先進燃油汽車和混合動力汽車研發生產,重點發展動力總成、變速器、電子控製係統、輕量化部件等高端零部件。

專欄14:汽車製造產業重點項目

1.小鵬智能網聯汽車智造基地:項目位於知識城,投資總額約110億元,擬建設新能源汽車試驗室、自動駕駛試驗室、研發大樓、整車總裝車間、車身車間、衝壓車間、塗裝車間、試車跑道及相關生活配套設施等。

2.寶能動力電池研發及生產基地、寶能汽車研究院:項目位於知識城新能源新材料及智能芯片園區,用地麵積28.1萬平方米,投資102.2億元,開展車用動力鋰離子電池製造和新型汽車研發,達產可實現產值86億元。

  2.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美妝大健康產業集群

  瞄準“高端、健康、個性”等重點方向,發展美妝產品、營養保健食品、飲料和茶等。強化質量品牌管理。深入推進質量國際比對提升專項行動,推廣先進質量管理技術方法,強化產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建立全流程可追溯的生產流通體係。提高生產工藝技術水平。支持有條件的龍頭企業加強與科研機構、高等院校的合作,加快完善技術創新體係。鼓勵龍頭企業加快技術改造和新產品研發,創新生產工藝,實施數字化轉型,實現產品創新快速迭代和高效率柔性生產。加快重點項目建設。持續建設“南方美穀”產業園,加快推進寶潔、丸美、益海等重點項目,打造全國美妝大健康重鎮。

  ——美妝產品。緊盯功能性、天然和中藥成分、輕醫美三大消費趨勢,鼓勵丸美、寶潔、環亞、捷通日化等龍頭企業重點開發美白、抗皺、補水、祛斑、頭部健康等功能性產品。推動生物技術與美妝產品加速融合,重點研發寡肽原液、玻尿原液、藻類基因提取物、仙人掌提取物等暢銷產品。

  ——營養保健食品。針對產品多樣化、消費群體年輕化等市場特征,依托健合(中國)、安利、美讚臣、箭牌等龍頭企業,重點發展針對嬰幼兒和老年人的營養劑、迎合青少年的奶製品以及麵向中青年群體的保健品,開發一批功能性食品、休閑食品和便利食品。

  ——飲料和茶。以功能化、個性化、健康化等為導向,鼓勵太古可口可樂、統一、康師傅、屈臣氏等頭部企業重點發展果蔬汁、高蛋白等新型特色功能飲料,做優做強碳酸型飲料、茶飲料和包裝飲用水等。針對不同年齡段人群,研發推廣差異化產品,強化迎合青少年人群的產品包裝創新設計能力;培養中青年人群品牌忠誠度和消費習慣;推出一批適宜老年人的低糖產品。

專欄15:美妝大健康產業重點項目

1.寶潔新智造中心:位於知識城,投資6億元,建設集信息中樞調度、生產線智能改造、電商定製化柔性生產及快速分撥功能為一體的新智造中心。

2.丸美高端洗護及彩妝項目:項目位於雲埔街,用地麵積1.8萬平方米,建築麵積5.5萬平方米,投資1.3億元,主要從事化妝品製造、生物技術開發。

3.益海嘉裏灣區新製造基地項目:項目位於西區金博物流園,擬投資30億元,建設130萬噸/年的大豆壓榨、中央廚房、消費者體驗館等項目。

  (四)超前布局未來產業

  落實國家重要任務,加強前沿領域戰略部署,積極布局未來產業。以重大科技創新平台、公共技術平台、製造業創新中心等為支撐,加強前沿領域戰略部署,謀劃布局量子通信、腦科學與類腦、光通信與太赫茲等一批引領型未來產業,以技術迭代推動“換道超車”。

  ——量子通信。鼓勵開展量子信道產品、量子通信網絡管理係統、量子變化應用產品等重點領域關鍵核心技術研究和產品開發,支持量子通信技術和產品在安全信息等領域應用推廣。培育和引入一批量子通信產業核心技術企業,推動發展量子通信產業鏈。

  ——腦科學與類腦。加強與粵港澳大灣區腦科學與類腦研究中心聯動,開展腦科學與類腦研究領域的原始創新、前沿關鍵技術研發與轉化醫學研究。規劃建設腦科學與類腦專業科技園、產業園,培育腦科學與類腦產業鏈。

  ——光通信與太赫茲。加強在安檢和無損檢測方向的技術應用突破,逐步發展太赫茲通信。引導開展太赫茲通信領域技術攻關和應用產品試驗,推動軍用太赫茲技術民用化,爭創國家級太赫茲通信應用示範區。

  六、新奮鬥,全麵塑造製造業國際國內的合作競爭優勢

  (一)實施創新驅動工程,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

  聚焦產業基礎薄弱環節,加強協同創新,完善成果轉化和自主創新產品應用推廣體係,加快人才隊伍建設,構建創新生態,夯實產業基礎能力。

  1.構建開放型係統創新網絡

  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鼓勵龍頭企業牽頭組建創新聯合體,集聚創新資源,組織產業鏈上下遊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在新型顯示材料、IGBT芯片、伺服電機等產業基礎領域實現重大突破。推動技術創新平台建設。瞄準國際科技前沿和戰略必爭領域,以廣州實驗室、粵港澳大灣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為引領,以人類細胞譜係、航空輪胎動力學、慧眼等3個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為支撐,強化納米國家科學中心、太赫茲國家科學中心等N個高水平研究機構的協同創新能力,建設“1+1+3+N”戰略創新平台體係。加快推進國家新型顯示技術、印刷及柔性顯示、先進高分子材料等3大國家創新中心建設。打造中國黃埔數字智造雲平台、國家信創通用適配平台等3大平台,以及中國工業互聯網中心、廣州微納元器件創新中心、國際金融雲計算大數據中心等4大中心。發揮“大院大所”作用,推動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廣州研究院、廣州大學黃埔研究生院、自動化所等建設,深化與清華、北大、港大、港中大等院校合作,鼓勵區內龍頭企業主動與區外重點高校、科研院所聯係,建設一批產業技術研發機構。加強區域協同創新。持續深化與深圳前海、寶安、光明合作,探索先進製造業協同發展模式。加速推進廣清經濟特別合作區建設,與東莞水鄉特色發展經濟區共建穗莞合作先導區。發揮灣頂明珠區位優勢,探索建立“科學裝置+專業公司+區域共享”機製。

  2.完善全鏈條成果轉化體係

  高水平建設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載體。加強與工業和信息化部、省市工信部門以及7所部屬高校等重點單位的聯係,加快推進工業和信息化部產業技術基礎公共服務平台等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服務平台落地。引進德國史太白、劍橋大學技術轉移中心等國際技術轉移平台。鼓勵金發科技、視源電子、邁普醫療等有條件的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聯合設立技術轉化平台,開展實驗室技術、產業前沿技術研發和新產品試製,推動先進技術應用。健全自主創新產品應用推廣體係。聚焦八大產業基礎領域,支持企業提高關鍵裝備、核心元器件和關鍵材料自主化程度,強化關鍵環節、關鍵領域、關鍵產品的保障能力。探索建立符合國際規則的創新產品政府首購製度,支持新材料及零部件首批次、軟件首版次、裝備首台套應用,鼓勵高新技術企業互購創新產品,探索建立基礎產品市場應用迭代機製,為重大創新產品提供應用場景。優化完善知識產權服務體係。高標準建設知識產權服務園區,強化知識產權創造、運用、管理、服務等全鏈條保護。健全知識產權保護機製,在粵港澳大灣區知識產權調解中心等平台基礎上,采取省市區三級共建的方式,建設黃埔知識產權保護中心。探索建設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站,打造“線上30秒、線下半小時”公共法律服務生態圈。

  3.打造高水平創新人才隊伍

  充分發揮人才“虹吸效應”。擴大鍾南山、施一公等戰略科學家團隊影響力,麵向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技術、汽車製造、新材料等產業的關鍵技術和前沿領域,以才引才,為各類人才提供“保姆式”“全天候”“一站式”服務,為天下英才留在黃埔提供保障。大力推進人才培養體係建設。推廣學校和企業“雙元”培養模式。加強政產學研人員交流和培訓,培養一批創新型專業技術人才,打造一批具有創新精神和國際視野的企業家。圍繞產業鏈構建人才鏈,對符合條件的重點產業龍頭企業工人,實施技術勞動力職業再教育。在高等學校建設一批工程創新訓練中心,以創新型高層次、急需緊缺專業技術人才、高技能人才為重點,實施專業技術人才、高技能人才知識更新工程和先進製造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鑄就一批支撐產業升級的“黃埔工匠”。

  (二)實施強鏈補鏈工程,提升產業鏈現代化水平

  立足全區製造業優勢,推進實施產業鏈“雙鏈製”,推動產業鏈供應鏈關鍵環節鍛長補短,提高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加強與國家、省、市重大戰略任務的統籌銜接,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

  1.健全產業鏈保障機製

  建立良性的工作推進機製。打通新型顯示、集成電路、汽車製造等八大產業鏈,每個集群建立以產業鏈“鏈長製”為主的組織領導架構,實施“一名鏈長一個鏈主企業一個產業鏈聯盟一張產業鏈架構圖一個公共服務平台一套扶持政策”的鏈長製“六個一”工作機製。明確“雙鏈製”工作責任。選定一名區領導“掛帥”一條產業鏈鏈長,協調化解產業鏈上下遊各種矛盾,保障企業發展要素;選定一個龍頭企業擔任產業鏈鏈主,加快促進產業上下遊、產供銷、大中小企業協同發展,進一步延伸產業鏈、提升價值鏈、完善供應鏈。

  2.鍛造產業鏈供應鏈長板

  鍛造控鏈長板。支持金發科技、廣州數控等現有本土領軍企業加強全球化布局,積極開展全球創新合作,開拓國際市場,提升國際話語權和影響力。鼓勵龍頭企業通過構建戰略合作夥伴關係、兼並重組等方式,形成一批“鏈主企業”。鍛造技術長板。堅持“整機帶動、應用牽引”,在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技術等新興優勢行業,精準識別一批具有產業鏈控製能力的“拳頭產品”,培育一批本土企業或引進國內龍頭企業落戶,打造形成“殺手鐧”優勢。鍛造規模長板。在汽車製造、美妝大健康等傳統產業和中低端製造環節,重點發展產品代工與先進製造為一體的生產模式,推動產業鏈智能化、綠色化、服務化改造,鞏固現有規模優勢。

  3.補齊產業鏈供應鏈短板

  補齊核心技術短板。在生物技術、高端裝備、新材料等關鍵“卡脖子”領域,打好核心技術攻堅戰,推動區內研發平台、產業鏈上下遊企業聯合攻關,在短板領域實現一批國產技術突破。補齊產品空白短板。組織開展八大產業鏈圖譜梳理,瞄準產業發展方向,分級分類布局核心環節,聚焦技術發展路線,開展針對性招商引資。對目前國內空白產品,引導企業建立多元化供應體係。強化全生命周期服務,支持總部經濟、工業研發、先進製造等製造業先進要素持續紮根區內,提高產業鏈根植性。補齊抗風險短板。搭建適應於彈性生產的產業鏈信息監測與物資調配平台,摸清現有產能分布與潛在產能開發情況,實現可視化動態監測,加強緊急情況下的需求預測,提高產業鏈在應急狀態下的供應能力。

  4.激發內需牽引帶動作用

  強化消費的基礎性作用。深度融入國內市場,將需求牽引和供給創造有機結合起來,推動寶潔、安利、藍月亮等龍頭企業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改善供給質量,提升供給體係對國內需求的適配性。發揮投資的關鍵作用。持續實施重大技術改造工程,推動企業設備更新和生產線改造,引導企業圍繞裝備互聯、過程控製等開展智能化改造,建設智能物流係統,打造數字化車間和智能工廠。加大新基建投資。聚焦5G基建、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車充電樁等重點領域,引導製造業投資重點投向5G濾波器、光模塊、基站FGPA、新型工業軟件、區塊鏈、集成電路、充電樁與智能電網結合等重點領域。

  (三)實施數字賦能工程,推動高水平融合發展

  以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數字化治理、數據價值化為主要方向,推動數字經濟與製造業深度融合,深化數字技術在製造業生產、研發、設計、製造、管理等領域的應用,加速推動重點產業數字化、智能化發展。

  1.提升數字產業化能級

  升級提速“新基建”。統籌布局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國家頂級節點(廣州)等新型信息基礎設施部署應用,建設一批麵向垂直行業和重點領域的低時延邊緣數據中心和算力中心。加速推進中國軟件CBD、中國智能網聯國家創新中心、納米穀、E-Park等重點園區的5G、NB-IoT等新一代網絡基礎設施建設。加速融合基礎設施建設,推進工業互聯網示範基地建設,推進工業企業內外網改造。培優產業生態。重點發展5G天線及配套、5G器件、通信模組、功率放大器、電磁屏蔽膜等基礎領域。圍繞重點產業,前瞻性布局量子通信、6G、空天地一體化通信網絡、虛擬工業設計、虛擬數字人等未來產業,形成集“硬件+軟件+服務”為一體的數字經濟產業生態。

  2.釋放產業數字化能量

  推動數字化改造。推進智能網關、窄帶物聯網、工業自動化無線網絡等技術應用,實施“智造”“上雲”“賦能”三大計劃,大力支持海格通信北鬥產業園、京信首批省級5G智慧工廠等重點項目建設,支持明珞汽車、新鬆機器人、智光、昊誌等企業建設一批智慧工廠、數字化車間、無人工廠。“十四五”期間,推動1000個以上的數字化改造項目,打造100個以上智能工廠和數字化車間。推廣新製造模式。引導企業打通消費與生產、供應與製造、產品與服務間的數據流和業務流,加快創新資源在線彙聚和共享,培育個性化定製、按需製造、產業鏈協同製造等新模式,發展平台經濟、共享經濟、產業鏈金融等新業態。加大應用推廣力度。麵向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探索“分級分類、先行先試、規模複製”的數字化應用推進路徑,開展企業數字化改造需求普查,提供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字化診斷服務,引進培育數字化轉型谘詢診斷團隊,建立數字化轉型資源池,力爭實現全區“四上”企業數字化改造全覆蓋。

  3.提高數字化治理能力

  構建數字治理體係。支持龍頭企業聯合國家級研究機構,開展網絡數據安全領域新技術研究、標準製定、評測評估、安全保障、應用示範,探討構建數字經濟時代治理體係,推動創新發展與監管安全生產的動態平衡。優化數字治理手段。充分利用新一代信息技術,對全區統一數據開放平台持續完善,基於海量數據進行深度挖掘和分析,加強對重點產業的運行監測工作,力爭做到風險警示、科學分析和實施處置。加強數字賦能督導。通過數據開放平台建設,依托數據分析、機器學習和精準算法,強化對企業開展自查、協查和檢查情況的動態監督。

  4.提速數據價值化進程

  加快推動數據資源化。推進建設全區統一的數據采集標注和數據資源平台,鼓勵企業、科研機構、行業協會、運營商等通過平台共享數據,實現多源異構數據融合和存儲。探索建立數據質量管理機製。製定規範的數據質量評估監督、響應和流程改善方案,積極應用先進質量管理工具,形成數據質量監督管理閉環。推動工業數據采集、標注、存儲、傳輸、管理、應用等全生命周期價值管理,打通不同主體之間的數據壁壘,實現控製、管理、運營等多源數據一體化集成。加快完善數字經濟市場體係。推動建設數據資源市場,研究製定數據流通交易規則,引導培育數據資源交易市場,支持重點企業參與工業數據資源交易平台建設,鼓勵開展工業數據交易流通試點,研發並率先形成工業數據交易規則體係。

  (四)實施企業培育工程,推動企業融通發展

  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殷囑托,深入推動廣州科學城“中小企業能辦大事”先行示範區建設,係統性推進企業培育,構建製造業企業梯度培育體係,激發企業活力,加快創建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載體,促進產業鏈協調發展。

  1.係統推進企業培育

  加強優質企業機製設計。統籌企業培育與八大產業發展,構建“中小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單項冠軍”“中小企業—瞪羚企業、兩高四新企業、高新技術企業”雙線培育體係。推動有實力的龍頭骨幹企業向“鏈主企業”、生態主導型企業發展。強化企業全生命周期管理,分行業、分類型構建優質企業庫,實行動態調整機製和點對點精準服務。強化優質企業培育與重點工作統籌銜接。統籌推進優質企業培育與製造業高質量發展評價、先進製造業集群培育、提高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和競爭力、打造現代化產業體係、構建新發展格局等工作的有效銜接。積極宣傳推廣優質企業典型經驗,進一步提升全區對國家“單項冠軍”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等優質企業申報組織的積極性。

  2.梯度培育優質企業

  培育產業鏈控製能力強的創新型領軍企業。在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技術、新材料、綠色能源等行業,支持創新實力強的中堅企業進一步通過兼並重組方式做大做強。推動現有產業鏈領軍企業加強國際化戰略,積極參與全球行業標準製定,有效帶動國內產業鏈協同創新。發展產業鏈關鍵環節的製造業單項冠軍企業。引導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等行業的企業走單項冠軍發展道路,鼓勵儒興科技、泰鬥微等單項冠軍企業進一步加大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加速推動國產替代。形成活躍的科技型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群。重點培育高新產業園內的中小微企業,支持處於成長期內的科技型、創新型企業快速成長為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加大對現有238家“兩高四新”企業和68家省級“專精特新”企業的培育力度,到2025年,力爭實現單項冠軍和“小巨人”數量倍增。

  3.促進企業融通發展

  發揮大企業引領帶動作用。在新一代信息技術、汽車製造等領域,推動視源、粵芯、廣汽本田等龍頭企業打造多方共贏、可持續發展的供應體係。鼓勵大企業建立開放式產業創新平台,暢通創新能力對接轉化渠道,實現大中小企業之間的創新能力共享、創新成果轉化和品牌協同。融通大中小企業。構建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產業生態,推動產業鏈各環節共性技術、設計、生產經營等環節資源共享,建設上中下遊互融共生、分工合作、利益共享的一體化組織新模式,逐步實現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創新協同、產能共享、產業鏈供應鏈互通。打造一批融通發展典型示範和新模式,力爭到2025年,新增1家產值1000億級企業,2家500億級企業,10家百億級企業,製造業上市企業突破80家。

  (五)實施質量品牌提升工程,強化內生動力支撐

  深入開展質量品牌提升行動,持續提升產品質量和品牌影響力,加快標準體係建設,推動黃埔製造向黃埔創造轉變、黃埔速度向黃埔質量轉變、黃埔產品向黃埔品牌轉變。

  1.全麵提升產品質量保障

  加強企業質量能力建設。強化企業質量主體地位,支持企業加大質量投入,在一批長期困擾產品質量提升的關鍵共性技術方麵實現突破,加快數控技術、智能裝備和綠色製造技術應用。推進重點產品全生命周期質量追溯體係建設,培育一批質量標杆和領先企業。落實關鍵崗位質量責任,加強供應鏈質量管理,推廣應用科學質量管理工具、模式、方法。推動產品國際質量比對提升。大力推進內外銷產品“同線同標同質”工程,逐步縮小國內外市場產品質量差距。聚焦高端裝備、美妝大健康等重點領域開展質量國際比對提升活動,強化“政產學研檢用”六方融合工作機製,對標國際,瞄準短板,解決卡脖子問題,全麵提升裝備質量整體水平。強化質量安全監管。深入開展產品質量安全“問診治病”活動,推進質量問題“清零行動”。聚焦涉疫物資、食品、藥品等重點領域,強化產品質量監督抽查後處理工作。嚴厲查處無證和違法違規認證行為,加強對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和3C強製性認證獲證企業的監管。

  2.推動品牌培育保護提升

  加強品牌培育。深入開展“星級品牌認證—卓越標杆—政府質量獎”梯次培育,培育一批區域品牌和世界一流製造業品牌,打造“品質黃埔”。推廣“灣區製造”、第三方品牌認證申報培育工作,樹立質量標杆,促進黃埔自主品牌和知名品牌數量不斷增加。鼓勵優勢產業集群參與質量品牌提升示範創建工作,引導企業品牌集群式發展。推動品牌示範。支持舉辦“南方美穀·彩妝行業技術創新大會”“廣州智能裝備(機器人)質量提升大會”等係列質量活動,引導企業積極參與質量月係列活動,支持企業深入開展品牌創建活動。

  3.強化標準支撐引領作用

  加快標準體係建設。出台黃埔區標準化戰略“十四五”規劃,推動各行業建設與區域戰略定位和高質量發展要求相適應的標準體係。發揮廣州市標準國際化創新型城市建設主力軍作用,形成國際中小城市可持續發展的“中國標準”範本。開展對標達標活動,鼓勵文衝船廠、香雪製藥等企業主導或積極參與製定國際標準、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及具有前瞻性、引領性的先進企業標準和團體標準。改革標準供給體係,推動消費品標準由生產型向消費型、服務型轉變,加快培育發展團體標準。建立健全技術、專利、標準協同機製。推動具有國際化優勢的單位參與國際標準聯盟、灣區標準聯盟。在集成電路、高端裝備、新材料、綠色能源等支柱產業產出一批具有影響力的團體標準和全國行業標準“領跑者”。探索標準、知識產權與產業發展融合新路徑,彌補產業鏈薄弱環節。完善標準服務體係。做好標準國際化創新型城市創建工作,增強標準國際化創新能力,加快建設“國際標準化專家工作室”。廣泛開展“標準+”行動,不斷完善先進標準體係,推進智能裝備製造業標準化國家試點創建,打造先進製造業與新興產業檢驗檢測服務和標準化引領示範區。

  (六)實施服務型製造工程,促進製造業提質增效

  推動先進製造業與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增強工業設計引領作用,提高認證認可計量檢測服務水平,加快培育共享製造新模式,有序發展相關金融服務,實現製造與服務全方位、寬領域、深層次融合,推動製造業向價值鏈高端延伸。

  1.提升工業設計服務水平

  搭建工業設計協同平台。持續推進國家級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工業設計)建設,充分發揮毅昌科技、廣電運通、海格通信、視睿電子等4個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作用,搭建工業設計集成創新研發團隊,重點推進工業設計技術集成創新中心和工業設計服務支持平台建設,打造國家級工業設計孵化器。強化設計引領。實施製造業設計能力提升專項行動,推動工業設計由產品外觀設計向高端綜合設計服務轉變,建設貫穿全產業鏈的研發設計服務體係。引導製造業企業加大對設計的投入,帶動產學研用協同創新。探索推廣眾包、眾創、眾設等新模式,深化設計在企業戰略、產品合規、品牌策劃、綠色發展等方麵的作用。推進設計成果轉化應用。推動工業設計在產品、係統、工藝流程和服務等領域的應用,強化對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汽車製造、美妝大健康等行業的服務支撐能力。依托重點技術改造項目,支持企業通過創新設計提升傳統工藝裝備,推進工藝裝備由通用向專用、由單機向連線、由機械化向自動化的持續升級。

  2.提高檢驗檢測認證服務能力

  推進專業檢驗檢測認證平台建設。推進國家檢驗檢測高技術服務業集聚區(廣州)建設,科學統籌規劃國家質檢中心、省級授權質檢機構、國家重點實驗室、省重點實驗室等公共檢測服務平台建設,指導完成國家石墨烯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廣東)和國家空氣淨化器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廣東)資質認定工作。發展麵向製造業全過程的專業化檢驗檢測認證服務。加強計量、檢測技術、檢測裝備研發等基礎能力建設,發展麵向設計開發、生產製造、售後服務全過程的分析、測試、計量、檢驗等服務。鼓勵達安基因等有條件的企業開放檢驗檢測資源,開展檢驗檢測認證服務。強化產業認證認可計量測試服務體係建設。聚焦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技術、高端裝備、新材料、汽車製造等重點產業,引導企業釋放服務需求,培育一批第三方檢驗檢測認證服務機構,打造集研發設計孵化、檢驗檢測認證、標準製修訂、培訓配套於一體的檢驗檢測服務體係。

  3.培育共享製造新模式新業態

  完善共享製造發展生態。加強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等高等院校、科研機構麵向製造業企業開發科研儀器設備和試驗的能力。創新資源共享機製,支持製造業企業加大對專業人才、倉儲物流、數據分析等資源的開放力度。探索建設共享工廠。推動製造能力共享,鼓勵企業圍繞產業集群的共性製造需求,集中配置通用性強、購置成本高的生產設備,建設提供分時、計件、按價值計價等靈活服務的共享製造工廠,實現資源高效利用和價值共享。推動創新能力共享。圍繞中小企業、創業企業靈活多樣、低成本的創新需求,推動龍頭企業、創新平台整合分散閑置的創新資源,實現社會多元化智力資源的產品設計與開發能力共享。擴展科研儀器設備與實驗能力共享,探索實現對需求方的彈性匹配、動態共享。

  (七)實施綠色生態工程,促進產業協調發展

  積極落實國家、省、市“碳達峰、碳中和”工作部署,強化綠色發展理念,推進清潔生產和資源高效利用,加快構建綠色製造體係,推動綠色產品、綠色工廠、綠色園區和綠色供應鏈全麵發展,實現製造業高效清潔低碳循環和可持續發展。

  1.加快工業綠色改造

  加快用能結構優化。大力推行清潔能源,發揮風電、氣代煤、氫能、分布式儲能等項目在製造業深度脫碳中的重要作用,提高清潔能源供給比例。加快綠色技術創新。重點支持推動高效節能裝備、新能源汽車、半導體照明、CCUS(技術碳捕獲、利用與封存技術)等節能設備、低碳產品和低碳技術的研發應用,推動製造業與大數據、工業互聯網深度融合,為產業綠色發展提供技術支撐。實施綠色改造行動計劃。加快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傳統產業耦合,持續推動企業間、產業鏈間循環化改造項目建設,完善企業內部清潔生產。實施工業重點用能單位能源“雙控”目標考核,推動工業企業實施節能技術改造,推廣“能效之星”產品。開展典型示範應用。組織一批綠色製造技術改造重點示範項目,推進電力、石油與化工、鋼鐵、建材等高能耗企業節能技術與裝備應用,實施燃煤工業鍋爐(窯爐)節能改造、餘熱餘壓利用、節約和替代石油、電機係統節能、係統節能等節能改造。

  2.構建綠色製造體係

  打造綠色供應鏈。以新一代信息技術、汽車製造、美妝大健康等行業龍頭企業為依托,積極應用物聯網、大數據和雲計算等信息技術,加快建立以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為導向的采購、生產、營銷、回收及物流體係,打造全生命周期的綠色供應鏈。開發綠色產品。組織開展綠色設計試點示範,優先以新材料、美妝大健康等行業為突破口,鼓勵應用輕量化、模塊化、集成化、智能化等綠色設計共性技術,采用高性能、輕量化、綠色環保的新材料,開發具有無害化、節能、環保、高可靠性、長壽命和易回收等特性的綠色產品,推動更多產品進入綠色產品目錄,引導綠色生產。創建綠色工廠。按照用地集約化、生產潔淨化、廢物資源化、能源低碳化等原則,加快應用綠色低碳技術建設改造廠房,合理布局廠區能量流、物質流路徑,分行業創建綠色工廠。優先采用先進適用的清潔生產工藝技術和高效末端治理裝備,淘汰落後設備,建設一批綠色工廠。

  3.推進資源循環利用

  推進產業綠色協同發展。重點在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技術、汽車製造、綠色能源、新材料等行業,推行循環生產方式。培育嵌入式專業化再生資源回收利用服務,打造資源高效循環化利用、企業生態化集聚布局、產業鏈條優化配置、基礎設施共享化建設的大型綜合性綠色園區,促進園區產業高質量發展。強化工業資源綜合利用。重點針對煤電固廢、化工廢渣等工業固體廢物,充分發掘再生資源潛在效益,進一步優化各類廢棄產品拆解、分選回收和配送等環節,提高再生資源的回收利用率和利用價值。

  (八)實施土地保障工程,強化關鍵要素供給

  加強與國土空間規劃統籌銜接,強化用地支撐,推動存量土地提質增效,促進增量土地集約利用,加強工業用地管理,保障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空間。

  1.穩定工業用地總規模

  用好工業產業區塊。認真落實《廣州市工業產業區塊管理辦法》精神,嚴格保護全區101.48平方公裏的工業產業區塊,組織開展用地管理、規劃優化、產業發展、監督評估等工作,促進土地節約集約利用。引導全區工業用地集聚布局,探索以地換地、以地換房、以房換房、設施共享、統一運營等方式,推動工業產業區塊外的零散工業用地、二級控製線內功能轉型用地逐步向工業產業區塊內集聚。保障重大工業項目新增用地需求。統籌耕地占補平衡指標購置,導入“組卷快、審核快、批複快”項目用地審批體係,保障重大製造項目用地規模指標和年度指標,滿足先進製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用地需求。以重大項目為抓手,爭取國家、省用地指標傾斜。推進城市更新賦能產業發展,著力推進區內城市更新工作從房地產化向產城融合轉變,采用土地置換、規模挪騰、拆舊複墾等方式為產業發展提供載體空間,加強舊城鎮、舊村莊改造中的產業功能導入,協議明確產業企業類型、數量和經濟效益等具體要求。

  2.提高工業用地利用效率

  盤活存量工業用地。鼓勵企業在符合國土空間規劃、消防要求的前提下,通過廠房加層、舊區改造、內部土地整理、開發建設地下空間等途徑挖掘存量工業用地潛力。鼓勵通過加建、改建、擴建、技術改造等方式提升存量用地利用效率,力爭打造百餘個總建築麵積約1000萬平方米的特色產業園。探索以產權分割、出租運營等方式引進上下遊配套企業,開展“連片改造、產業導向、功能提升、共建共享”改造示範。促進增量集約利用。完善村級工業園轉型政策,引導社會資本有序參與和助力,通過實施“三個一批”(淘汰關停一批、功能轉換一批、改造提升一批)有序推進38個村級工業園轉型,打造夏園、南灣、姬堂等一批村級工業園功能轉換示範項目,形成主導產業集群的配套園。推進京廣協同創新中心等摩天工坊建設,推動產業空間從“分散低效”向“集聚集約”轉變。強化指標導向。發揮製造業高質量發展評價“指揮棒”作用,以畝均增加值、畝均稅收等指標為導向,引導企業主動加強技術改造,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3.創新工業用地方式

  創新供地方式。以集體土地製度改革為契機,探索建立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整備製度,健全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流轉、留用地統籌區建設、城市更新等多元化供地方式。大力推廣“火村加速器”成功模式,利用村集體自留地加快建設一批具備企業孵化、加速、規模化“一站式成長”的生態和智慧型企業加速器,推進彈性年期出讓、先租後讓、租讓結合、長期租賃等新型工地模式。落實“產業定製地”供應模式、工業用地帶方案出讓。提前實施區域環評、土地平整、土壤質量調查等前期開發工作,實現“即拍即用”。嚴格落實產業監管製度。建立全生命周期的工業用地(含新型產業用地M0及M1/B29)監管製度,實施“項目準入-用地供應-分割轉讓-供後監管-退出機製”全鏈條管理。

專欄16:土地保障

1.工業產業區塊:全區劃定工業產業區塊:總麵積10148.52萬平方米,其中一級控製線麵積7978.66萬平方米,二級控製線麵積2169.86萬平方米。全區重點片區工業產業區塊劃定麵積如下:科學城(蘿崗街、聯和街)範圍內工業產業區塊劃定總麵積為1079.79萬平方米,占全區10.6%。其中,一級控製線麵積1065.38萬平方米,二級控製線麵積14.42萬平方米;知識城範圍內工業產業區塊劃定總麵積為1641.42萬平方米,占全區16.2%。其中,一級控製線麵積1563.54萬平方米(10個區塊),二級控製線麵積77.88萬平方米(3個區塊);永和範圍內工業產業區塊劃定總麵積為1390.62萬平方米,占全區13.7%。其中,一級控製線麵積1027.6萬平方米(3個區塊),二級控製線麵積363.02萬平方米(2個區塊);西區(夏港)範圍內工業產業區塊劃定總麵積為1223.15萬平方米,占全區12%。其中,一級控製線麵積1037.09萬平方米(1個區塊),二級控製線麵積186.06萬平方米(5個區塊);雲埔範圍內工業產業區塊劃定總麵積為2421萬平方米,占全區23.9%。其中,一級控製線麵積2006萬平方米,二級控製線麵積415萬平方米。

2.村級工業園:截止到2020年底,全區共有38個村級工業園,總占地麵積193.4萬平方米。其中,改造提升類7個,占地麵積約43.4萬平方米;功能轉換類31個,占地麵積約150萬平方米。

  (九)實施營商環境優化工程,形成發展合力

  加快推動與國際規則有效銜接,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政策舉措,爭取國家和省市授權改革,健全政策體係,著力提升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發展水平。

  1.提高政府管理和服務水平

  爭創國家優化營商環境創新試點。以廣東省營商環境改革創新實驗區建設為引領,對標世界銀行和發達國家營商環境評價指標體係,把營商環境的“世界規則”轉化為“黃埔規則”。深入推進營商環境改革4.0版落地應用,進一步擦亮“黃埔Smile”營商品牌。深化商事登記“跨境通”服務。深化行政審批改革綜合試點,全麵推廣“帶規劃方案出讓土地”“智能秒批”等創新舉措,推行更多項目適用“拿地即動工”審批模式,探索綜合許可改革,將行業經營涉及的多張許可證信息集成到企業鏈碼,加載到營業執照上。爭創國家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綜合試點。完善市場交易規則,健全共同競爭審查機製。深化知識產權運用和保護綜合改革,大力推進知識產權證券化。先行推動數據市場化配置,推進政企數據跨層級、跨係統交換共享。探索完善數據要素市場基礎性製度,打造集原始數據采集、清洗、標注、交付於一體的國家級數據集散地,打造市場化營商環境。完善政務服務。深入實施投資項目“全信任籌建”,推行“信用+監管”模式,創建信用經濟試驗區,完善政企溝通機製,健全營商環境觀察員製度。完善企業家參與涉企政策製定機製和領導掛點聯係企業家服務機製,奮力打造企業和人才“離成功最近的地方”。

  2.優化發展政策環境

  建設集成高效的政策體係。動態調整“金鑲玉”2.0版等係列產業政策,推動形成更具全國影響力的產業發展政策體係。綜合運用資本注入、投資獎補、貸款貼息、政府產業基金投資、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保險補貼等方式,加快壯大八大支柱產業,重點扶持成長性好、技術領先的成長型企業。完善政策執行傳導機製。打造便利化營商環境,探索“免申即享”等政策兌現服務,完善“無接觸兌現”“替你跑”服務,變“企業追政策”為“政策找企業”,推動政策從“紙上”落實到“地上”。加強現有產業政策的定期梳理、評估和檢討,強化需求反饋機製、政策傳導機製和組織體係建設,打通宏觀政策到微觀執行的傳導渠道,推動各項便民惠企措施真正落地落實,讓營商環境再造“黃埔新優勢”。探索自貿區、自貿港政策聯動發展。推動知識城爭取更多自貿區、自貿港政策,發揮國家級功能區優勢,探索自貿試驗區、自主創新示範區政策疊加。探索開展零關稅、零壁壘、零補貼對外貿易試點,提升自由貿易賬戶體係服務水平。

  3.提升開放合作水平

  深化拓展國際合作。擴大國際產能合作,鼓勵優勢企業積極開展境外投資、實施跨國兼並收購,主動開展全球化布局。探索民營企業以海外上市、引入戰略投資者和風險資金等方式與外商合資合作。引導外資企業重點布局研發、設計、生產、銷售、結算等價值鏈高端環節,大力引進在核心基礎零部件、元器件、關鍵基礎材料、先進工藝等領域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提升對國際高端企業的招商引資規模和質量。加快“走出去”升級速度,促進從“物”的輸出到“服務”“知識”“標準”和“模式”輸出的轉型升級,推動科學城在開發運營模式、技術標準、認證檢測、管理流程、管理服務等方麵國際化。深度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實施新一輪“一帶一路”建設三年行動計劃,推進“一帶一路”合作創新示範區、中國-沙特吉讚產業集聚區建設,深化中新、中以、中沙、中烏在先進材料、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技術等領域的合作。深度融入“大灣區”“雙區”建設。積極對接香港、澳門,不斷深化穗港澳全麵合作,健全產業協同發展體係、產業鏈安全協調機製,推進穗港智造合作區建設。加強廣州深圳“雙核聯動、比翼雙飛”,探索與深圳寶安、前海開展先進製造業協同發展。深化廣清一體化,推進廣清經濟特別合作區建設,推進重點項目落地。探索與珠海橫琴開展製造業區域合作,推動環珠三角地區與粵港澳大灣區一體化融合發展。

  七、新使命,強化規劃實施政策保障

  (一)加強組織領導實施

  建立製造業高質量發展工作機製,指導、督促製造業發展總體工作,聚焦“九大重點工程”,完善部門協調聯動,不定期召開會議,協調要素向八大支柱產業傾斜,引導項目順利落地,切實解決企業生產經營困難。統籌協調政府部門,整合有效資源、協同推進高質量發展,切實做到組織到位、責任到位、工作到位,確保規劃目標任務有計劃、按步驟推進。

  (二)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強化政策兌現服務,確保國家和省、市各項穩增長、調結構、促轉型政策不折不扣落實到企業和項目,積極向上爭取產業相關政策,使政策紅利最大化。圍繞重點產業,建立一套專項產業支持政策體係。優化財稅政策,在“十三五”工業投資1600億元的基礎上,通過政府財政投資撬動社會參與,實現工業投資超3000億元。推動製造業企業充分利用上市融資、發行債券、保險資金等金融工具,提高企業直接融資比例,支持企業做強做大。

  (三)完善協同治理機製

  加強與省市部門對接,主動了解有關產業發展的重點工作,爭取重點產業、重大工程和重大科學裝置等落戶,共同推進國家級、省級、市級重點任務。貫徹落實以產業鏈“鏈長製”為主的組織領導架構,認真執行“六個一”工作機製,瞄準重點產業鏈關鍵任務,整合有效資源,進一步構建安全穩定的產業鏈供應鏈,形成工作合力。鼓勵頭部企業牽頭建立集群促進組織,充分發揮商(協)會在規劃研究、標準製定、服務平台搭建等方麵的作用,提升產業鏈和產業集群整體運轉效率。

  (四)強化動態評估機製

  健全規劃實施的監測評估製度,組織開展規劃實施情況動態監測、中期評估和總結評估,鼓勵開展第三方評估,強化監測評估結果應用。建立評價結果信息互通製度,對製造業發展較好的產業集群、重點項目積極總結推廣成功經驗,及時發現規劃執行過程中出現的新問題、新情況,確保規劃各項目標和任務順利完成。


附件1

  名詞解釋

  1.新發展理念:新發展理念就是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創新發展注重的是解決發展動力問題;協調發展注重的是解決發展不平衡問題;綠色發展注重的是解決人與自然和諧問題;開放發展注重的是解決發展內外聯動問題;共享發展注重的是解決社會公平正義問題。

  2.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指年主營業務收入在2000萬元以上的工業企業。

  3.工業總產值:工業總產值是以貨幣形式表現的工業企業在一定時期內生產的已出售或可供出售工業產品總量,反映一定時間內工業生產的總規模和總水平。

  4.製造業創新中心:製造業創新中心是國家級創新平台的一種形式,用協同創新機製為手段,以需求為導向,打造貫通創新鏈、產業鏈、資本鏈的製造業創新生態係統,提供從前沿共性技術研發到轉移擴散到首次商業化應用的跨界型、協同型新型創新載體。

  5.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係: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係通過條形碼、二維碼、無線射頻識別標簽等方式賦予物品唯一身份。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係的核心包括標識編碼、標識解析係統和標識數據服務。

  6.國家頂級節點:我國工業互聯網重要基礎服務設施,標識解析體係的核心樞紐,為國內工業互聯網發展提供標識注冊和解析服務。

  7.氮化镓:氮化镓是一種無機物,化學式GaN,是氮和镓的化合物,是一種直接能隙(direct bandgap)的半導體。

  8.OLED:又稱為有機電激光顯示、有機發光半導體(OrganicElectroluminesence Display,OLED)。OLED屬於一種電流型的有機發光器件,是通過載流子的注入和複合而致發光的現象,發光強度與注入的電流成正比。OLED在電場的作用下,陽極產生的空穴和陰極產生的電子就會發生移動,分別向空穴傳輸層和電子傳輸層注入,遷移到發光層。當二者在發光層相遇時,產生能量激子,從而激發發光分子最終產生可見光。

  9.Micro-LED:Micro LED是新一代顯示技術,比現有的OLED技術亮度更高、發光效率更好、但功耗更低。

  10.物聯網:物聯網(The Internet of Things,簡稱IOT)是指通過各種信息傳感器、射頻識別技術、全球定位係統、紅外感應器、激光掃描器等各種裝置與技術,實時采集任何需要監控、連接、互動的物體或過程,采集其聲、光、熱、電、力學、化學、生物、位置等各種需要的信息,通過各類可能的網絡接入,實現物與物、物與人的泛在連接,實現對物品和過程的智能化感知、識別和管理。

  11.微機電係統(MEMS):也叫做微電子機械係統、微係統、微機械等,指尺寸在幾毫米乃至更小的高科技裝置,是一個獨立的智能係統。

  12.CMOS圖像傳感器:是一種典型的固體成像傳感器,與CCD有著共同的曆史淵源。CMOS圖像傳感器通常由像敏單元陣列、行驅動器、列驅動器、時序控製邏輯、AD轉換器、數據總線輸出接口、控製接口等幾部分組成,這幾部分通常都被集成在同一塊矽片上。其工作過程一般可分為複位、光電轉換、積分、讀出幾部分。

  13.係統級封裝:係統級封裝(System In a Package,簡稱SIP)並無一定型態,就芯片的排列方式而言,SIP可為多芯片模塊(Multi-chipModule;MCM)的平麵式2D封裝,也可再利用3D封裝的結構,以有效縮減封裝麵積;而其內部接合技術可以是單純的打線接合(WireBonding),亦可使用覆晶接合(FlipChip),但也可二者混用。除了2D與3D的封裝結構外,另一種以多功能性基板整合組件的方式,也可納入SIP的涵蓋範圍。此技術主要是將不同組件內藏於多功能基板中,亦可視為是SIP的概念,達到功能整合的目的。不同的芯片排列方式,與不同的內部接合技術搭配,使SIP的封裝型態產生多樣化的組合,並可依照客戶或產品的需求加以客製化或彈性生產。

  14.CAD:即計算機輔助設計(Computer Aided Design,CAD),此軟件功能強大、使用方便、價格合理,在國內外廣泛應用於機械、建築、家居、紡織等諸多行業。

  15.CAM:即計算機輔助製造,通過直接或間接地把計算機與製造過程和生產設備相聯係,用計算機係統進行製造過程的計劃、管理以及對生產設備的控製與操作的運行,處理產品製造過程中所需的數據,控製和處理物料(毛坯和零件等)的流動,對產品進行測試和檢驗等。

  16.CAE:即工程設計中的計算機輔助工程,指用計算機輔助求解分析複雜工程和產品的結構力學性能,以及優化結構性能等,把工程(生產)的各個環節有機地組織起來,其關鍵就是將有關的信息集成,使其產生並存在於工程(產品)的整個生命周期。

  17.EDA:電子設計自動化(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是指利用計算機輔助設計軟件,來完成超大規模集成電路(VLSI)芯片的功能設計、綜合、驗證、物理設計(包括布局、布線、版圖、設計規則檢查等)等流程的設計方式。

  18.ERP:是一種主要麵向製造行業進行物質資源、資金資源和信息資源集成一體化管理的企業信息管理係統。

  19.SCM:是Supply Chain Management的縮寫,譯為“供應鏈管理”。SCM係統基於協同供應鏈管理的思想,配合供應鏈中各實體的業務需求,使操作流程和信息係統緊密配合,做到各環節無縫鏈接,形成物流、信息流、單證流、商流和資金流五流合一的管理係統。

  20.IDM:IDM(Integrated Device Manufacture)是半導體生態鏈的一種設計製造模式,即垂直整合製造模式。IDM企業集芯片設計、芯片製造、芯片封裝和測試等多個產業鏈環節於一身。

  21.SOI材料:SOI全名為Silicon On Insulator,是指矽晶體管結構在絕緣體之上的意思,為“Si/絕緣體/Si”結構,實現了器件和沉底全介質隔離(采用絕緣性能好的電介質來消除各電子元件之間的相互影響)。SOI晶圓製造的芯片由數百萬含晶體管的絕緣區組成,每個絕緣區都與其它絕緣區和其下的體型襯底矽基板互相隔離,這一特點極大地簡化了電路的設計。SOI材料具有低功耗、低開啟電壓、高速、提高集成度、與現有集成電路完全兼容且減少工藝程序等優勢。

  22.FD-SOI:又稱完全耗盡型絕緣體上矽,是一種平麵工藝技術,具有減少矽幾何尺寸同時簡化製造工藝的優點。

  23.量子點:是一種納米級別的半導體顆粒,多為原子或分子結構,這些材料具有限製電子和電子空穴的特性(半導體特性),因而被稱為量子點。通過對這種納米半導體材料施加一定的電場或光壓,它們便會發出特定頻率的光,而發出的光的頻率會隨著這種半導體的尺寸的改變而變化,因而通過調節這種納米半導體的尺寸就可以控製其發出的光的顏色。目前有矽量子點、鍺量子點、硫化鎘量子點、硒化鎘量子點、碲化鎘量子點等。

  24.MS樹脂: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MS)樹脂除具有聚苯乙烯良好的加工流動性和低吸濕性外,還兼具甲基丙烯酸甲酯的耐候性和優良的光學性能。它的折射率為1.56,透明度與聚苯乙烯相近,是一種透明、無毒的熱塑性塑料。MS樹脂的衝擊強度比聚苯乙烯高,熱變形溫度與甲基丙烯酸甲酯相近,MS樹脂與其他高分子樹脂的相容性好,是一種很好的改性劑。

  25.PMMA:即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 methacrylate),是一種高分子聚合物,又稱做壓克力、亞克力(英文Acrylic)或有機玻璃,在台灣稱做壓加力,在中國香港多稱做阿加力膠,具有高透明度,低價格,易於機械加工等優點,是平常經常使用的玻璃替代材料。

  26.PI薄膜/玻璃片:是聚酰亞胺產品,具備高強度高韌性、耐磨耗、耐高溫、防腐蝕等特殊性能,可符合輕"薄"短"小之設計要求,是一種具有競爭優勢的耐高溫的絕緣材料。

  27.LGF:即Light Guide Film,導光片,它是在現有普通的雙層結構或EMI結構的導電膜上加上一層LGF從而達到良好的光線分布效果。

  28.委托合同研發生產機構:即CDMO (Contract development and manufacturing organization),主要是接受製藥公司的委托,提供產品生產時所需要的工藝開發及優化、配方開發及試生產、臨床試驗用藥、化學或生物合成的原料藥生產、中間體製造、製劑生產(如粉劑、針劑)以及包裝等服務。

  29.POCT診斷:即時檢驗(point-of-care testing),指在病人旁邊進行的臨床檢測及床邊檢測(bedside testing),通常不一定是臨床檢驗師來進行。是在采樣現場即刻進行分析,省去標本在實驗室檢驗時的複雜處理程序,快速得到檢驗結果的一類新方法。

  30.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是指業績良好、發展潛力和培育價值高、處於成長初期的小企業,通過培育推動其健康成長,最終成為行業中或本區域的“巨人”。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是“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中的佼佼者,是專注於細分市場、創新能力強、市場占有率高、掌握關鍵核心技術、質量效益優的“排頭兵”企業。

  31.單項冠軍企業:製造業單項冠軍企業是指長期專注於製造業某些特定細分產品市場,生產技術或工藝國際領先,單項產品市場占有率位居全球前列的企業。

  32.CCUS技術:即Carbon Capture,Utilization and Storage,是CCS(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碳捕獲與封存)技術的新發展趨勢,即把生產過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進行提純,繼而投入到新的生產過程中,可以循環再利用,而不是簡單地封存。與CCS相比,該技術可以將二氧化碳資源化,能產生經濟效益,更具有現實操作性。


附件2

  指標說明

  1.製造業增加值年均增速:表示一定時期內某地區製造業年平均生產總值增長速率。基於2018年以來的月度數據,采用了時間序列、決策樹、專家經驗等方法,區分基準情景、改善情景、放緩情景進行預測,預計2025年可實現年均增加值增速7%。

  2.規上企業數:年主營業務收入在2000萬元以上的工業企業數量。按照每年“小升規”企業數量100家測算,預計2025年規上工業企業將超1500家。

  3.規模以上工業每億元營業收入有效發明專利數:由工業企業有效發明專利數/工業企業營業收入計算得出,是反映企業創新效率方麵的指標。按照有效發明專利量年均6%、主營業務收入1.1萬元進行測算,到2025年,預計規模以上工業每億元主營業務收入有效發明專利數為1.8件。

  4.研發經費支出(R&D)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表示報告期內,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發經費支出與同期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根據統計發布數據,2019年度黃埔區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占GDP的比重達到4.38%,“十四五”期間企業和科研機構的研發經費投入將繼續保持快速增長態勢,預計“十四五”末比重可以達到5%。

  5.製造業上市企業數:即通過證券交易所公開募集資金的製造業企業數量,體現製造業高質量發展情況。截至2020年底,我區上市企業達62家,其中製造業上市企業52家,占比約為80%。基於此比例,按照“十四五”規劃目標,2025年我區上市企業將達100家,預計製造業上市企業達80家。

  6.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累計下降率:即期末單位製造業增加值能耗較期初變動的比率。此項指標為約束性指標,根據工作要求,需要完成市下達任務。

  7.主要汙染物(二氧化硫、化學需氧量、氨氮等)削減任務完成比率:即完成主要汙染物(二氧化硫、化學需氧量、氨氮、氮氧化物)削減任務的數量占主要汙染物(二氧化硫、化學需氧量、氨氮、氮氧化物)削減任務數量的比重。此項指標為約束性指標,根據工作要求,需要完成市下達任務。


附件3

  空間布局及工業產業區塊圖

abc6a8436b1edd426a8b21fe70e8ff3.png

10551fab9f941ca803bcf62bdb26165.png

附件4

  重點項目

序號

所屬行業

項目名稱

建設

階段

建設內容及規模

總投資

(萬元)

達產產值

(萬元)

1

新一代信息技術

廣州創維智能產業創新基地超高清顯示科技產業園

新開工

占地麵積約22萬平方米,建築麵積約42萬平方米,建設超高清智能彩電產業基地。

410000

/

2

新一代信息技術

廣州華星第8.6代氧化物半導體新型顯示器件生產線項目

新開工

占地麵積54.3萬平方米,先行投資建設t9項目,總投資350億元,主要生產和銷售中小尺寸高附加值IT顯示屏等,建成後玻璃基板投片量預計18萬張/月。

3500000

/

3

新一代信息技術

視源智能製造及中試基地項目

新開工

項目位於雲埔四路6號,用地麵積6.7萬平方米,建築麵積26.4萬平方米,建設工業4.0智能主控板卡生產基地、智能交互整機生產基地、顯控產品中試研究中心及新材料、新工藝研究中心。

400000

/

4

新一代信息技術

中天仁飛利浦智能設備產業園

新開工

項目位於新一代信息技術價值創新園區內,用地麵積2.2萬平方米,總建築麵積6.6萬平方米。主要從事全息影像、裸眼3D技術研發及理論創新,集裸眼3D、AR\VR貼合設備、終端產品的研發、生產、銷售、營運為一體。

300000

700000

5

新一代信息技術

碩貝德5G產業總部及生產基地

新開工

項目位於新一代信息技術價值創新園區,用地麵積2.1萬平方米,總建築麵積6.6萬平方米。主要建設5G產業總部及生產基地,將引進自動化設備,用於生產毫米波雷達、V2X通信模塊、TBOX等汽車通信設備、消費電子無線充電發射端與接收端、5G毫米波射頻模組產品。

60000

185000

6

新一代信息技術

5G通信射頻前端聲表麵波濾波器

新開工

項目位於粵港澳大灣區納米創新產業集聚區內,用地麵積2.5萬平方米,重點研發製造5G通信射頻濾波器,擁有自主知識產權。

300000

100000

7

新一代信息技術

寶供智能產業園

新開工

項目位於永和經濟區廣惠高速以南、滄海二路以東,用地麵積8.5萬平方米,建築麵積13.4萬平方米,生產智能通訊設備(智能手機、智能穿戴設備)等。

50000

190000

8

新一代信息技術

佳都智慧城市產業基地

續建

建築麵積13萬平方米,建設物聯感知前段設備設計和生產中心等。

125000

/

9

新一代信息技術

長視電子智能項目

新開工

項目位於廣州開發區東區開泰大道以西、東明三路以南,建設用地麵積1.67萬平方米,總建築麵積約8.8萬平方米。

35000

300000

10

集成電路

粵芯半導體項目

新開工

項目位於九龍鎮鳳凰五路28號,用地麵積14萬平方米,一期投資50億元,采用90nm-180nm工藝,重點在12英寸生產線上建立模擬芯片製造基礎;二期投資65億元,在一期工藝基礎上延伸進入55nm-90nm工藝;三期計劃投資185億元,采用40nm-55nm工藝,推動高端模擬芯片製造工藝達到國際領先水準。

3000000

/

11

集成電路

麵向半導體應用的光掩模項目

新開工

項目位於知識城,用地麵積5萬平方米,打造中國本土光掩模商業化公司,填補半導體產業鏈空白。

307000

/

12

集成電路

深南電路廣州封裝基板項目

新開工

項目位於知識城,用地麵積約14.3萬平方米,投資61.4億元,建設FCBGA封裝基板生產基地,達產後可實現年產值80億元。

614000

800000

13

集成電路

興森科技半導體封裝產業基地

續建

用地麵積3.2萬平方米,建設高密度IC封裝基板、半導體測試板和半導體器件及模組生產基地。

300000

/

14

集成電路

昂寶集團研發中心

新開工

項目位於科學城,用地麵積0.9萬平方米,建築麵積3.5萬平方米,建設集成電路相關生產線。

20000

/

15

汽車製造

寶能動力電池研發及生產基地、寶能汽車研究院

新開工

位於知識城新能源新材料及智能芯片園區,用地麵積28.1萬平方米,開展車用動力鋰離子電池製造和新型汽車研發。

1022000

860000

16

汽車製造

小鵬智能網聯汽車製造基地及智造創新中心項目

新開工

項目位於知識城廣河高速以北、永九快速路兩側,建設新能源汽車試驗室、自動駕駛試驗室、研發大樓、整車總裝車間、衝壓車間、塗裝車間、試車跑道及相關生活配套設施等。

1100000

1900000

17

新材料

廣州石化安全綠色高質量發展轉型升級項目

新開工

項目位於石化路,采取渣油加氫-催化裂解(催化裂化)聯合工藝,新建6套裝置,停用11套老舊裝置,建設智慧工廠,實施安全環保提升措施。

1500000

/

18

新材料

鹿山產業園

新開工

該項目位於永和,用地麵積為1.6萬平方米,建築麵積4.5萬平方米,項目建設以“光電功能膜材配套產業化基地”產業園建設為主。

22000

60000

19

新材料

LG化學信息電子材料項目二期

新開工

項目位於廣州開發區東翔路,用地麵積8萬平方米,主要產品為TFT-LCD、OLED顯示材料。

17735

200000

20

新材料

方邦電子

新開工

項目位於開發區東勤路以南,枝山一縱路以西,用地麵積2.9萬平方米,建築麵積8.9萬平方米,生產電磁屏蔽膜、撓性覆銅板和導電膠等。

50000

200000

21

新材料

全息衍射波導顯示器件項目

新開工

項目位於粵港澳大灣區納米創新產業集聚區,用地麵積2萬平方米,生產全息衍射波導器件,包括大視場角、高光效納米波導光柵優化設計;高精度、大麵積、多深度、多類型的納米壓印光柵模板低成本製備;高精度、低成本波導光柵的納米壓印批量複製技術。

6000

15000

22

新材料

納米表麵處理項目

新開工

項目位於粵港澳大灣區納米創新產業集聚區,用地麵積1萬平方米,建設納米表麵處理項目,開展納米表麵處理柔性纖維新材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建設納米結構表麵處理生產基地。

60000

/

23

新材料

穗港智造陶氏化學擴建項目

新開工

占地麵積400平方米,建築麵積480平方米,在現有的廠房內改造。以異氰酸酯預聚物、擴鏈劑、表麵活性劑等為原料,年生產水性聚氨酯分散體20000噸/年。項目分兩期建設,其中一期年生產水性聚氨酯分散體4000噸/年,二期年生產水性聚氨酯分散體16000噸/年。

7000

/

24

新材料

烯灣科技碳納米管纖維材料製造基地項目

新開工

項目位於知識城集成電路園內,建設碳納米管纖維材料製造基地,建成後主要生產碳納米管纖維粉體、碳納米管導電漿料、碳納米管導熱/散熱膜、碳納米管纖維複合材料。後續還將建設與之配套的研發、檢驗、倉儲等輔助設施與碳納米管纖維原材料成品應用轉化中心。

60000

150000

25

綠色能源

現代汽車氫能源項目

新開工

現代汽車集團計劃積極培育氫能產業,將其發展成為未來新成長事業,投資建設年產量為10萬台的氫能源電池項目基地。

700000

/

26

綠色能源

西門子智能變壓器項目

新開工

項目位於永和,用地約3.6萬平方米,項目將采用先進製造技術,結合西門子自身優勢,打造數字化智能變壓器工廠並強化幹式變壓器全球研發中心,新工廠建成後,廣州西門子的產能將提升一倍。

35800

120000

27

綠色能源

廣州黃埔恒運天然氣發電項目

新開工

位於知識城生物安全產業基地,用地麵積8.6萬平方米,建設2×460MW天然氣熱電項目。

246000

/

28

綠色能源

廣東粵華發電公司(黃埔電廠)氣代煤發電項目

新開工

用地麵積4萬平方米,新建一台660MW天然氣發電機組。

158000

/

29

綠色能源

廣東粵華發電公司天然氣發電擴建項目

新開工

項目建設用地6萬平方米,擴建一台850MW級天然氣發電機組。

180000

/

30

綠色能源

恒運集團新建分布式能源站項目

新開工

對包括但不限於知識城北起步區天然氣分布式能源站項目二期、知識城南方醫院分布式能源站等,建設完善黃埔各主要片區分布式能源站項目。

500000

/

31

綠色能源

灣區氫穀項目

新開工

項目占地麵積約19.2萬平方米,包括氫能產業園規劃麵積17萬平方米,開發區交投集團藍月亮3期地塊麵積2.2萬平方米。

443800

/

32

綠色能源

恒運科技創新產業園

新開工

項目占地8.8萬平方米,位於科學城。項目將整合國內外新材料、新能源產業,引入新材料、新能源上中下遊產業鏈,開發建設成粵港澳大灣區一流的高新技術、新能源、新材料科創港。

310000

160000

33

綠色能源

聯泰能源有限公司天然氣項目

新開工

建設天然氣直供項目,每年為區內大宗工商業企業直供6億立方米低成本指標天然氣。

30000

168000

34

生物科技

廣州諾誠健華藥品生產基地建設

續建

項目位於知識城,建築麵積約11萬平方米,建設動力中心、生產車間以及配套的基礎設施等。

210000

/

35

生物科技

廣州綠葉生物製藥產業園

續建

建設新試劑生產基地、國際新藥CMO基地醫療器械與診斷試劑生產基地。

120000

/

36

生物科技

知識城創新型疫苗生產基地

新開工

項目位於知識城生物醫藥產業園區,用地麵積約3.3萬平方米,總建築麵積約12.6萬平方米。項目將以研發生產新冠疫苗為核心,重點研產核酸疫苗、重組疫苗、病毒樣顆粒疫苗、中和抗體等國際先進的創新項目,為疫苗創新企業打造高標準的產業載體。

76900

/

37

生物科技

恒瑞南方總部及產業化基地項目

新開工

建設研發、臨床試驗數據中心(生物島)和生物藥生產基地(知識城)。

300000

/

38

生物科技

昭衍(廣州)新藥評價中心項目

續建

項目建築麵積6.6萬平方米,主要建設內容為新藥臨床前安全性評價平台、中樞神經係統藥物評價平台、I期臨床基地及臨床樣本檢測服務平台。

110000

110000

39

生物科技

百濟神州廣州研發中心

續建

項目位於生物島,用地麵積約1萬平方米,建築麵積約3萬平方米,是百濟神州繼北京研發部門之後設立的全球第二個研發中心,專注於新型生物藥物及其它新一代藥物的臨床前研究和臨床開發。

50000

/

40

生物科技

歐普康特醫

新開工

該項目位於西區,用地麵積約1.2萬平方米,建築麵積約5.9萬平方米,將建成5.9萬平方米專業的FSMP廠房。

35000

35000

41

生物科技

潔特生物增資擴產項目

新開工

項目位於鬥塘路,用地麵積2.2萬平方米,用於實驗室耗材產品擴產及科技孵化器建設。

30000

100000

42

生物科技

創爾生物一期

新開工

項目位於知識城九龍工業園內,用地麵積1.3萬平方米,建築麵積5.6萬平方米,生產醫療器械類產品、膠原蛋白原液產品及化妝品。

27400

110000

43

生物科技

康盛生物二期

新開工

項目位於知識城九龍工業園,占地麵積2.8萬平方米,生產血液淨化係列產品,包括血液透析幹粉濃縮液、膽紅素吸附產品、炎症因子吸附產品、消毒液等。

70000

90000

44

生物科技

聯東數字穀

新開工

本期項目總占地麵積為0.4萬平方米,總建築麵積為1.6萬平方米。擬新建高端新藥原料藥GMP中試車間用於新藥臨床前、臨床樣品製備及商業化;購置自動節能的研發和中試設備,完善廠區管網、電力、環保、消防等配套工程,實現集團內新藥創製全過程。

15000

/

45

生物科技

鉑思雅生物製劑研發與產業化基地

新開工

項目位於知識城生物醫藥產業園區,用地麵積約為2萬平方米,是由廣州玻思韜控釋藥業有限公司和Bristol Holding Limited(Samoa)共同投資的中外合資企業,主要從事緩控釋藥物製劑研發和生產。

60000

240000

46

生物科技

心寶藥業二期項目

新開工

項目位於雲埔街,用地麵積1.1萬平方米,建築麵積7.3萬平方米,用於醫藥生產研發。

30000

50000

47

生物科技

生物醫藥摩天工場

新開工

項目位於知識城九龍工業園內,用地麵積1.6萬平方米,總建築麵積8.8萬平方米,建設以生物醫藥為產業定位的“摩天工場”式高標準廠房。

46000

83000

48

生物科技

穗港智造冠柏醫療儀器生產基地及總部中心

新開工

項目占地麵積0.9萬平方米,總建築麵積約2.7萬平方米,擬建設擁有全國獨家專利、核心技術的冠柏血壓計及呼吸機、麻醉機的生產基地及建成中國區總部。

28000

135000

49

生物科技

穗港智造安普澤生物醫藥總部及產業化基地

新開工

項目位於保稅區,預計2022年起西妥昔單抗產品正式投產,2023年將進行原地增資擴產。

45000

100000

50

生物科技

百濟神州三期

新開工

項目位於知識城,用地麵積5849平方米,生產包括百濟自主研發的替雷利珠單抗(PD-1)在內的大分子單克隆抗體類抗癌藥。

60000

/

51

高端裝備

高新興智能製造基地項目

續建

建設智能製造基地,用於集團AR、機器人等新業務研發生產,並統一承接集團全產品的生產製造及部分原材料采購業務。

200000

/

52

高端裝備

新一代AI智能設備產業基地(廣電運通)

新建

項目位於中新廣州知識城,占地麵積6.6萬平方米,建設全球智能設備產業城板塊、金融信息科技運營中心板塊、人工智能創新研究院暨成果轉化基地。

170000

/

53

高端裝備

瑞鬆科技總部

續建

項目位於瑞祥路,占地麵積約6.6萬平方米,建築麵積約7.3萬平方米。項目共三期,一期包含5棟鋼結構廠房,二期含培訓中心和機器人本體車間各1棟,三期含1棟研發生產大樓,主要產品為機器人智能技術及高端智能裝備。

42000

/

54

高端裝備

廣州卡斯馬熱成型項目

新開工

項目在廣州卡斯馬現有廠區內,在一期焊接車間北側擴建二期衝壓車間,引進一條1200T的熱成形生產線。

10000

100000

55

高端裝備

傑創智能科技項目

新開工

項目位於瑞祥路,占地麵積約0.98萬平方米,將建設集團總部及研發生產基地,包括辦生產中心、涉密聯測中心、產品試驗中心、辦公及研製中心。

50000

120000

56

高端裝備

廣州國際機械人產業園

新開工

擬建設新鬆亞太總部,建設麵向協作/工業機器人、半導體裝備、移動機器人、特種機器人、智能服務機器人、醫療康複機器人、智慧物流、智能裝備、智慧工廠、智能交通的研發創新、中試與產業化基地等。

80000

220000

57

高端裝備

智能卡製造和發行設備生產基地建設項目

新開工

項目位於永和,占地約2萬平方米,通過引進CNC機床、數控激光切割機器等先進的生產設備,建設先進的智能卡製造和發行設備生產線。

15000

160000

58

美妝大健康

瑪氏箭牌創新生產項目

續建

項目位於永和,針對現有產品係列的生產工藝和質量進行提升。

4651

/

59

美妝大健康

益海嘉裏灣區新製造基地項目

新開工

項目位於西區金博物流園,建設130萬噸/年的大豆壓榨、中央廚房、消費者體驗館等項目。

300000

/

60

美妝大健康

寶潔新智造中心

新開工

位於知識城,建設集信息中樞調度、生產線智能改造、電商定製化柔性生產及快速分撥功能為一體的新智造中心。

60000

20000

61

美妝大健康

丸美高端洗護及彩妝項目

新開工

項目位於雲埔街,用地麵積1.8萬平方米,建築麵積5.5萬平方米,主要從事化妝品製造、生物技術開發。

13000

/

62

其他

廣州開發區智能網聯先導區

新開工

項目包括但不限於V2X路側改造、智能化公交站場建設、智能網聯信控優化、區域級城市交通大腦建設以及自動駕駛車輛測試監管、智能網聯公眾出行服務等示範應用,打造自動駕駛測試運營南方基地。

150000

/

63

其他

橫沙數字經濟產業園

新開工

項目地塊位於大沙街道,用地麵積10.8萬平方米,建設創新產業集聚區和智能製造區。

250000

/

64

其他

百度麵向自動駕駛與車路協同的智慧交通項目

新開工

建設智能交通基礎設施底座、大數據、車路協同三大智能交通AI引擎,開展車輛購置改裝等工作。

150000

/


附件5

  重點載體

序號

產業載體名稱

建設階段

建設內容及規模

建設起止年限

總投資(萬元)

1

中國新材料CID

(中央創新區)

續建

在“三條圍”片區建設新材料產業園,建設標準廠房,重點發展高端新材料產業。

2018-2028

1500000

2

灣區半導體產業園

續建

項目建設用地1090萬平方米,麵向集成電路製造、封裝、設計等行業,打造廣州創“芯”智造園,目前已引進安凱微電子產業園、粵芯12英寸芯片製造、廣豐半導體封測等項目。

2018-2026

650000

3

廣州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魚珠片區)

續建

項目建設用地2500萬平方米,推動魚珠片區數字技術孵化與知識城數字產業化相聯動、與科學城產業數字化相驅動,成為賦能知識城數字產業的“加速器”和科學城產業數字化的“新引擎”,加快建設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的新標杆,形成產學研“南北貫通”、全鏈條內生增長。按照“一核引領、兩片聯動、三區協同、多園並進”總體思路,構建高端完備的人工智能和數字經濟產業生態。

2020-2026

5000000

4

廣州國際生物島價值創新園

續建

集聚國內外生物技術與健康企業區域總部、運營中心、研發中心和國家新藥醫療器械審評分中心,打造成世界級生物產業創新基地、廣州創新驅動發展示範區。

2017-2027

1000000

5

國家先進高分子材料產業創新中心

新開工

項目建設用地13.3萬平方米,建設創新中心、分析測試中心、數據中心、工程化中心等科研場地,購置新型高分子材料分析測試實驗設備、特種橡膠加工檢測設備等,針對關鍵技術、卡脖子技術進行研究突破,建設關鍵核心技術協同創新平台、成果轉移轉化平台、產業創新服務公共平台。

2020-2025

150000

6

廣州穗港智造合作區(智能製造合作園區)

續建

以廣州開發區西區為主體,麵積1910萬平方米,重點推動製造業智能化發展及與香港生產性服務業深度融合,提升日用化工、食品飲料兩大傳統支柱產業智能化製造水平,培育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製造等新支柱產業。

2020-2030

12800000

7

廣州穗港智造合作區(科技創新合作園區)

續建

以廣州雲埔工業區為主體,麵積1170萬平方米,重點聚焦人工智能、生物醫藥等領域,引進高水平科研機構合作建設重大科技創新、成果孵化轉化、科技金融和人力資源等功能性服務平台,打造若幹產業鏈條完善、輻射帶動力強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

2020-2030

15230000

8

黃埔翟洞產業園

續建

在翟洞片區建設標準廠房、重點發展平板顯示、電子信息、芯片設計生產、集成電路等戰略性新興產業。

2019-2030

8000000

9

黃埔智能裝備價值創新園

續建

以全國智能裝備關鍵設備、技術供應和研發創新中心為定位,重點發展裝備集成、先進控製器、傳感器等智能製造核心部件及工業機器人的技術研發和生產。

2019-2026

1000000

10

知識城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園

續建

麵向大數據、人工智能、納米技術、檢驗檢測等行業,打造貫穿南北的信息綠穀,塑造高端高質的信息技術產業平台,目前已引進碩貝德5G產業總部項目、廣電運通新一代AI智能設備產業基地項目、小鵬汽車智造創新中心項目、鵬博士、萬國數據等項目。

2018-2026

1500000

11

知識城國際生物醫藥價值創新園

續建

項目建設用地790萬平方米,以高端生物醫藥研發及製造為核心,構建世界級的生物醫藥價值創新園區(Value-Park),打造成為世界生物醫藥龍頭企業集聚區、國際一流的生命科學研發協作示範區、國際創新領軍人才彙聚區,目前已引進GE生物科技園、百濟神州、諾誠健華、恒瑞醫藥等優質生物醫藥項目。

2018-2026

1500000

12

知識城中試驗證和應用推廣示範區

續建

項目建設用地6.6萬平方米,位於永龍大道西側,開展集成電路、生物醫藥等產業的中試驗證。

2020-2027

300000

13

知識城科教創新園區啟動區

續建

項目建設用地23萬平方米,位於廣河高速以北,開放大道以東,擬落戶廣大黃埔研究生院、西電研究院/研究生院、省環科院等科研院所。

2020-2026

700000

14

新鬆國際機器人產業園

續建

項目建設用地4.4萬平方米,建設新鬆南方總部基地板塊,打造以機器人、高端智能裝備及人工智能為核心,集研發、裝配、產業集聚、服務平台四大功能為一體的綜合性生態價值園區。

2020-2022

80000

15

國機智能產業園

新開工

項目建設用地12萬平方米,主要對廣州機械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現有用地進行開發建設。

2021-2023

150000

16

醫療器械和中醫藥裝備製造園

籌備

項目建設用地210萬平方米,打造高性能醫療器械及中醫藥關鍵技術裝備科技創新引領園區和大健康產業孵化基地,布局中醫藥弱磁大科學設施和廣東省大灣區中醫藥科技創新聯合研究院等創新平台。

2022—2024

264900

17

中國納米穀

續建

規劃麵積約110萬平方米,強化納米科技產業主題,聚焦技術開發與成果轉化,開展納米光電磁器件、納米傳感器、納機電係統、智能超級測量、人工智能相關納米器件與設備研發,彙聚國內外一流的納米科技人才團隊和高端項目。

2018-2025

400000

18

智能製造創新園

續建

規劃麵積約350萬平方米,強化高端裝備和新能源汽車產業主題,重點發展高端智能裝備製造、機器人、新能源汽車、戰略級未來產業及關聯的生產性服務業,以小鵬汽車為核心,引進一批補鏈強鏈重點項目,推動智能製造技術轉化和產業鏈價值提升。

2021-2025

/


附件6

  重點平台

序號

平台名稱

建設階段

建設內容及規模

1

印刷及柔性顯示創新中心

續建

由廣東聚華印刷顯示技術有限公司牽頭建設,參與單位包括TCL華星光電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天馬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南京華東電子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電熊貓)、華南理工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福州大學、中國科學院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中心結合印刷及柔性顯示產業發展的重大需求,圍繞印刷及柔性顯示技術經濟性和產品質量,以研發設計、測試驗證、中試孵化和行業服務為主要任務,通過人才培養、成果擴散和國際合作等方式,加快實現科技成果的產業化應用,實現我省印刷及柔性顯示產業競爭力的跨越式提升。

2

粵港澳大灣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

在建

粵港澳大灣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是科技部批複的三大綜合類國家技術創新中心之一,已建成總部大樓建築麵積1.92萬平方米,立足廣東、協同港澳,帶動全國。以關鍵技術研發為核心使命,產學研協同推動科技成果轉化與產業化,為區域產業發展提供源頭技術供給,打造“1+9+N”的區域產業技術創新體係。

3

機器人創新中心

續建

由廣東省機器人創新中心有限公司牽頭建設,參與單位包括廣州智能裝備研究院、國機智能科技、廣州瑞鬆智能科技股份等。中心采用“合資公司+主要股東”的多元化發展架構,針對行業核心共性技術,成立技術創新機構,聚焦技術研發和成果轉化;重點針對廣東省機器人產業,聚集資源、聚焦創新,發展成為機器人產業鏈上的技術創新高地、成果轉化基地和產業共性支撐平台,構建“政、產、學、研、用、智、金、服”八位一體的協同創新的產業生態係統;重點圍繞機器人本體、核心零部件、質量可靠性技術、相關應用技術等關鍵共性技術,開展聯合攻關,到2023年,力爭達到自主研發專利100件以上,專利池專利達到500件以上,加快我省機器人產業鏈中上遊核心零部件和關鍵技術突破,推動機器人產業向中高端邁進,對接國際先進水平;利用成果轉化,開發一批智能、協作機器人,以及物流機器人、行業特種機器人和服務機器人,協助解決地區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難題。大力開展機器人係統集成及應用,完成8個典型領域(3C、衝壓、焊接、打磨、噴塗、電力、養老、金融等),100個機器人綜合應用解決方案。培育2家以上國產機器人top10企業,孵化20家全國單項冠軍企業;依托基礎支撐平台,為企業提供穩定、有效的檢測、標準化等基礎支撐服務,服務企業數量100家以上。

4

輕量化高分子材料創新中心

續建

以金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為牽頭單位,參與單位包括毅昌科技、秦皇島天秦裝備製造、廣東正茂精機、廣州華新科智造(華南理工大學)、化工行業生產力促進中心、廣東民營投資有限公司。中心聯合上下遊企業和高校、科研院所進一步充實與輕量化高分子材料研發的各種試驗和檢測手段,通過跟蹤行業技術前沿和研究熱點,立足輕量化高分子材料產業發展和我省重大工程建設的需求,開展應用基礎研究和產業共性關鍵技術開發,建設具有國內一流水平的科技隊伍和研究平台,取得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重大科技成果,為我省輕量化高分子材料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中心主要圍繞上述主體研究方向進行關鍵技術平台建設和實驗室裝備能力建設,從基礎設施、隊伍建設、人才培養和體製機製創新多個方麵進行規劃建設,將本中心初步建設成國際先進的基礎性、跨學科、開放式的輕量化高分子材料創新平台,成為我國輕量化高分子材料領域的科技創新、人才培養和學術交流的基地。

5

廣東省cps離散製造數字化創新中心

續建

由廣州明珞汽車裝備有限公司牽頭建設,參與單位包括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愛普(福建)科技、廣州智造家網絡科技。主要任務:彙聚數字製造領域龍頭企業、高校、科研院所等優勢創新資源,針對任何一個實體無法通過其自身資源和力量單獨解決的技術障礙,形成合力,快速攻破、打造數字化轉型產學研用創新生態,實現集群發展;堅持以需求為導向的科技成果轉化機製,搭建全要素精準加速轉化平台,助力成果快速向市場轉化;重點加強離散製造業數字化改造升級相關基礎通用標準和關鍵核心標準製修訂,積極參與行業、國家、國際標準製定。

6

廣東省智能家電創新中心

續建

由中國電器科學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牽頭建設,參與單位包括廣東美的製冷設備有限公司、深圳創維-RGB電子有限公司、海信家電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等。對接粵港澳大灣區國家戰略和“一帶一路”倡議,以實現高質量發展和增創競爭新優勢為目標,圍繞智能家電薄弱環節,以公司加聯盟的形式,整合優勢創新資源,聯合家電製造業龍頭企業、高校、科研院所以及上下遊相關企業,突破傳感器、芯片、物聯網模塊、控製器等核心器件在家電中適用性問題,開展互聯互通解決方案、信息安全、人工智能等智能家電關鍵和共性技術協同攻關,取得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重大科技成果,為我省建設萬億級智能家電產業集群、爭取建設國家級家電產業集群提供強大的技術和人才保障。

7

人類細胞譜係大科學設施

續建

項目建設用地4萬平方米,總投資47.37億元,“十四五”期間投資20億元,主要對疾病和衰老過程中的細胞譜係發生機製進行研究。

8

航空輪胎大科學中心

新開工

項目建設用地6萬平方米,總投資18.05億元,“十四五”期間投資16.05億元,中心致力於將研發過程中形成的關鍵材料和設計製造等核心技術轉化到民用航空輪胎和其他高端輪胎領域。

9

再生醫學與健康省實驗室

續建

“十四五”期間總投資8.95億元,建設再生醫學與健康高水平前沿研究基地、臨床應用基地、成果轉化及產業化基地、高水平人才基地。

10

粵港澳大灣區高性能醫療器械創新中心

新開工

位於生物島,用地麵積0.9萬平方米,“十四五”期間投資4億元,搭建多個共性基礎研究與檢測平台,為一係列高性能醫療器械的研發、檢測等過程提供服務與支持。

11

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研究院粵港澳大灣區研究院

新開工

建設21.3萬平方米專用科研樓及配套廠房,“十四五”期間投資3億元,建設太赫茲國家科學中心,重點打造太赫茲創新前沿科學平台。

12

廣東粵港澳大灣區國家納米科技創新研究院

續建

總建設用地11.3萬平方米,“十四五”期間投資38億元,主要承載國內外高水平納米科技研發力量、研發成果向粵港澳大灣區轉移。

13

廣東省大灣區集成電路與係統應用研究院

續建

新增建設用地3.3萬平方米,“十四五”期間投資2億元,建成高端集成電路測試評估、EDA共性技術研發與服務兩大平台,開展麵向新能源汽車、航天等領域的高端核心芯片、微係統模塊和等關鍵技術研發。

14

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廣州人工智能與先進計算研究院

新開工

“十四五”期間投資3.5億元,聚焦人工智能、先進計算架構、芯片設計等領域,開展核心技術攻關、關鍵產品開發、研發平台建設。

15

華南生物材料出入境公共服務平台升級改造P3實驗室

續建

“十四五”期間投資1億元,升級改造建設生物安全三級實驗室,進一步提高通關平台的檢驗檢測能力,擴大通關範圍。

16

廣東腐蝕科學與技術創新研究院

新開工

總建設用地4萬平方米,“十四五”期間投資10.7億元,瞄準廣州市發展裝備製造、能源材料、海洋科技需求,聚焦腐蝕防護與控製技術領域,實現自主創新能力提升。

17

清華珠三角研究院粵港澳大灣區創新基地

續建

項目總建設用地2.5萬平方米,建築麵積13.7萬平方米,“十四五”期間投資6.96億元,建設內容包括產業科技研發中心、高新技術企業孵化中心、人才培訓中心等。

18

中國黃埔數字智造雲平台

在建

由航天雲網數據研究院(廣東)有限公司牽頭建設,重點建設麵向廣東的INDICS“一主四副”平台(基於INDICS平台麵向雲製造的工業大數據公共開放平台、資產管理與預測性維護平台、工業互聯應用平台、數字化智能研發工藝與製造平台、供應鏈優化與產融結合平台),打造國家級工業互聯網平台。

19

國家級信創通用適配平台

在建

依托麒麟通用軟硬件適配測試中心(廣州)和統信通用軟硬件(廣州)適配測試中心,對信創產業鏈軟硬件廠商的產品進行兼容性測試和發放兼容性認證,方便國內廠商盡快完成對國內自研軟硬件的適配工作,加速形成基於安全可靠CPU的設計生產能力和辦公係統支撐能力,從而為進一步提升我國的信息安全保障能力,促進我國信息化建設的健康穩步發展。

20

大灣區虛擬混合現實實驗室

新建

由廣東粵港澳大灣區國家納米科技創新研究院牽頭建設,麵向下一代“三維全息”移動計算平台,彙集創業創新人才“頭號玩家”,攻關“光機電算”核心技術,創建世界一流虛擬混合現實實驗室,打造虛擬混合現實“雨林生態”體係,培育全球虛擬混合現實“獨角獸”企業,建成虛擬混合現實產業高地。

21

中國工業互聯網中心

續建

由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第五研究所牽頭承建,是國家工信部在全國部署的七大工業互聯網平台應用創新中心之一。中心彙聚了全省乃至全國的優秀工業互聯網服務商,建設“數字賽寶服務集成平台”、“先進製造業數字化服務平台”、“軟件產業基地”,為工業互聯網技術產業化落地提供支持,麵向工業互聯網產業提供協同技術攻關、應用示範、人才培訓、供需精準對接、行業應用推廣服務,打造大灣區工業互聯網創新應用的策源地和產業高地。

22

廣州微納元器件創新中心

新建

由廣州開發區管理委員會、廣東粵港澳大灣區國家納米科技創新研究院共建。中心將圍繞國家納米科學中心前沿和關鍵共性技術的創新應用端布局產業鏈,建設微納元器件研發成果產業化“五平台一中心”,打造圍繞工業互聯網、新一代通信技術、電力、醫療健康設備等核心應用的微納米元器件百億級產業集群。

23

國際金融雲計算大數據中心

續建

由亞洲脈絡有限公司牽頭建設,建設雲計算及大數據創新產業基地。將建成PUE﹤1.3的綠色大數據中心——亞洲脈絡大數據中心,立足廣州開發區工業強區基礎和5G、工業互聯網等新一代信息通信基礎設施優勢,打造基於雲計算服務的多元融合性數字化平台,提供包括雲主機、雲空間、雲開發、雲測試及綜合類產品等雲計算服務,助力企業數字化轉型優化與業務深度融合。

24

國際數字樞紐運營中心

在建

依托廣東省通信管理局和中國信通院在國家、全省的戰略性信息基礎設施資源,將廣州構建成集國家戰略數字新基建、數據資源管控新中心、信息互聯互通新節點、數字經濟融合新引擎、中新國際合作新高地“五位一體”數字經濟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