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無障礙    長者助手 我的收藏   收藏
政府信息公開 規章庫

廣州市黃埔區人民政府信息公開

索引號: 114401120075262080/2021-00356 分類:
發布機構: 廣州市黃埔區人民政府 成文日期: 2021-09-17
名稱: 廣州市黃埔區人民政府辦公室 廣州開發區管委會辦公室關於印發廣州市黃埔區、廣州開發區信息化發展“十四五”專項規劃(2021-2025年)的通知
文號: 發布日期: 2021-09-17
主題詞:
【打印】 【字體:    

廣州市黃埔區人民政府辦公室 廣州開發區管委會辦公室關於印發廣州市黃埔區、廣州開發區信息化發展“十四五”專項規劃(2021-2025年)的通知

發布日期:2021-09-17  瀏覽次數:-

  黃埔區各街道、鎮,區府屬各單位;廣州開發區管委會直屬各單位:

  《廣州市黃埔區、廣州開發區信息化發展“十四五”專項規劃(2021-2025年)》已經區政府、管委會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實施過程中如遇問題,請徑向區工業和信息化局反映。

  廣州市黃埔區人民政府辦公室 廣州開發區管理委員會辦公室

  2021年9月7日

  前言

  “十四五”時期(2021-2025年)是我國由全麵建成小康社會向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邁進的關鍵時期,是“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曆史交彙期,是全麵開啟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新征程的重要機遇期,也是黃埔區、廣州開發區緊抓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發展契機,建成高速暢通、全覆蓋、安全可靠、環境協調、公平有序的信息基礎設施的關鍵時期。“新基建”作為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的重點領域,為乘勢“新基建”建設浪潮,大力發展現代信息技術產業體係,全麵推動黃埔區、廣州開發區信息化創新發展,賦能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製定本規劃。

  本規劃主要根據《廣東省培育數字經濟產業集群行動計劃(2019-2025年)》《廣州市工業和信息化發展“十四五”規劃(2021-2025年)》和《黃埔區、廣州開發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編製,闡明黃埔區、廣州開發區未來五年信息化發展思路、發展目標和重點任務,是指導各部門信息化發展工作的行動綱領。


  一、發展基礎與形勢

  (一)發展基礎

  1.信息基礎設施日臻完善

  “十三五”以來,黃埔區、廣州開發區信息通信基礎設施不斷完善,整體水平顯著提升。網絡基礎設施建設成效顯著,截至2020年底,全區已建成4G基站5800座、5G基站4300座;光纖鋪設公裏數累計完成815.7萬芯公裏,平均每平方公裏光纖裏程數為9.3萬芯公裏。大數據中心資源豐富,數據中心突破40個,機架數超過25000個,三大運營商超大型綠色數據中心、萬國大數據中心、亞洲脈絡大數據中心落戶知識城。國家戰略性基礎設施加速集聚,華南地區唯一的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國家頂級節點(廣州)落戶並已開通上線,已接入二級節點23個,標識注冊量占全國26.2%,累計解析量占全國28%,均列全國首位。

  2.信息技術產業蓬勃發展

  “十三五”以來,黃埔區、廣州開發區信息技術產業全麵發力,產業結構持續優化。截至2020年,電子及通信設備製造業完成產值1603.6億元,占全區比重20%,其中集成電路製造產值為7.45億元,產業營業收入突破90億元。戰略性新興產業快速成長,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達3903.7億元,增長4%,高於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增速1.9個百分點,其中以樂金、視源電子等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完成產值1583.2億元,同比增長0.6%;以廣州數控、億航無人機為代表的智能裝備及機器人規模以上企業產值突破431億元,增速約13%。廣州新一代通信設備和終端製造產業基地、廣州物聯網產業基地、平板顯示產業基地3個省級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陸續建成,創維4K顯示、粵芯芯片、聚華等龍頭項目落地,其中粵芯12英寸晶圓項目順利投產,帶動集聚設計、封測等上下遊企業61家,有效填補製造業“缺芯”空白。

  3.新興產業聚集效應凸顯

  “十三五”以來,黃埔區、廣州開發區前沿新興產業精準發力,產業基礎高級化優勢明顯。5G及下一代信息通信製造方麵,集聚京信通信、高新興等5G相關企業超100家,具備5G基站天線、芯片模組、高端元器件、5G新型行業終端的完整產業鏈。人工智能方麵,產值規模突破220億元,約占全市40%;聚集企業超247家,億元以上企業32家,基本形成了從上遊關鍵零部件、中遊整機到下遊應用集成的完整產業鏈。工業互聯網方麵,引進和培育了航天雲網INDICS平台、阿裏雲ET工業大腦、阿裏雲飛龍工業互聯網平台、中船船海智雲、中設智控PCP2025、智造家等9大重點培育平台,集聚工業互聯網服務商超70家,其中納入廣東省工業互聯網生態供給資源池企業23家,占全市33%。區塊鏈方麵,獲批“區塊鏈特色的中國軟件名城示範區”,集聚企業近300家,在2019年國家網信辦發布國內區塊鏈備案企業中,區內上榜企業23家,占全市(31家)約75%。信創軟件方麵,集聚龍芯中科、飛騰信息、統信軟件、麒麟軟件、翼輝信息、粵芯半導體、東土科技、航天科工706所等規上企業約50家,營收規模突破110億元,涵蓋國產自主核心芯片、操作係統等基礎軟件、創新型基礎硬件和重點集成服務等領域。

  4.數字化應用催生新業態

  “十三五”以來,黃埔區、廣州開發區數字技術加速融合,產業鏈現代化水平顯著提升。工業互聯網融合發展體係不斷完善,建成廣東省工業互聯網創新中心、廣東省工業互聯網產業聯盟,區內超100家企業踴躍上雲,打造了明珞、京信通信、黃船、視源、機研院、昊誌、智光、達意隆等8家工業互聯網轉型升級標杆。推進落實一批融合應用示範,區內企業積極探索5G賦能智能製造、智慧城市、智能網聯汽車等領域,湧現了京信通信5G智慧工廠、昊誌機電5G智慧工廠、文遠知行5G+無人駕駛、創維5G+4K、5G智慧河湧、區塊鏈+5G智慧停車、珍寶5G+巴士等一批創新應用。消費新業態發展快速,2020年,全區限額以上網上商店零售業實現實物商品網上零售總額934.08億元,同比增長14.9%,占全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達84.8%;電競遊戲產業營收突破50億元,2020-2022年度中國遊戲產業年會、國際遊戲電競品牌賽事德瑪西亞杯落戶黃埔區、廣州開發區。

  5.智慧政務服務高效便民

  “十三五”以來,黃埔區、廣州開發區政府數字化建設持續發力,政務服務“以人民為中心”愈發便利。數字政府建設方麵,在全區約98個政務公共服務區域部署WiFi熱點超300個,完成區審批服務大數據平台合並和集約化改造,建成審批監管政務服務大數據平台,共歸集入庫20類數據合計1億5千萬條,實現34部門992個事項在平台受理和辦件。政府服務方麵,“秒批”事項範圍大幅拓展,在全“秒批”政務服務覆蓋22個部門共300多個事項基礎上,升級推出100項“智能秒批”事項,依托前期布設全區的42台政務智能一體機,實現審批事項“秒批、秒核”和“無差別辦理”,累計查詢辦理業務2.2萬餘次。在全國率先推出了區塊鏈電子發票平台,打通服務群眾的“最後一公裏”,發票數據上鏈總張數超過10億張。

  6.智慧城市建設水平提升

  “十三五”時期,黃埔區、廣州開發區大力推動智慧城市建設,民生福祉持續增進。“三舊”改造快速推進,已落地的“三舊”改造涉及13條村,共批複城市更新項目超120個,連續三年在全市“三舊”改造年度考核中排名第一。以“八縱八橫”立體交通引領區域協調發展,新建道路101條,升級改造道路167條,開通地鐵6條、高速公路3條、有軌電車1條,主幹道路全要素升級,實現“南北相連、東西縱貫”。建設穗港澳空中連廊,開通廣州首條跨境直升機航線,開通全球首條5G公交運營線路,建成珍寶巴士5G智能公交測試基地及智慧公交產業園、生物島5G智能網聯汽車應用示範區兩大5G智能網聯汽車應用試驗場。新型智慧城市建設向縱深發展,黃陂中學、木棉小學、知識城南方醫院、巴塞羅那國際醫院等智慧化學校、智慧化醫院加快建設,建成智慧河湧、智慧停車、無人機空中物流等一批示範應用場景。

  (二)發展形勢

  “十四五”期間,世界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繼續縱深發展,世界經濟格局和國際秩序深度調整,國內經濟形勢呈現新趨勢新特征,我區信息化發展麵臨前所未有的深刻複雜變化,仍將處於充滿挑戰、大有可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

  1.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將成為未來社會發展的“主旋律”

  隨著我國經濟步入高質量發展階段,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演進,以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為核心的新經濟將進入爆發式發展期,帶來中國引領全球新一輪發展的重大戰略機遇。尤其在當前,全球科技創新進入空前活躍期,學科交叉融合加速,新興學科不斷湧現,顛覆性技術全麵爆發,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正加速向傳統產業滲透,推動傳統產業煥發新活力、釋放新動能。黃埔區、廣州開發區麵對新形勢、新要求應把握新時代經濟社會發展特征,堅持又高又新發展,進一步強化國家高新區的示範引領,愈發要求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充分發揮在創新驅動發展中的示範作用。因此,緊抓技術革命的機遇,加大對原始創新和基礎研究重視,加強對前沿技術攻關,搶占量子計算、人工智能、信息通信技術等前沿科技製高點,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是黃埔區、廣州開發區應對發展環境變化、提高核心競爭力,打造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的必然選擇。

  2.後疫情時代數字經濟將成為經濟社會發展“新引擎”

  大國戰略博弈加深疊加全球疫情蔓延衝擊推動新經濟進入爆發式發展期,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現代信息技術不斷取得突破,數字經濟蓬勃發展,跨界融合成為新一輪產業升級的大趨勢。疫情倒逼傳統產業加速數字化進程,促進傳統企業加快信息化建設,打造數字化平台開展業務,產業互聯網、人工智能、VR等新技術得到更廣泛應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演進,區域之間、技術之間、產業領域之間相互滲透融合,不斷催生新產業、新業態、新技術、新模式,如以企業雲辦公、智能物流、無接觸電子商務、互聯網醫療及AI檢測等為代表的新經濟業態表現出強大韌性。“十四五”期間,黃埔區、廣州開發區將進入從工業經濟向數字經濟加速過渡的轉軌期,各行各業加速邁進數字化發展新階段,智能化的新模式、新產品、新業態和新產業快速湧現,數字經濟催生巨大“裂變效應”。數字驅動與跨界融合深刻改變產業未來圖景,要求我區信息化發展搶抓數字智造時代機遇,緊緊圍繞技術賦能,加快形成增長新引擎和產業新體係。

  3.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成為經濟“新動能”

  構築強大的產業基礎能力,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提升產業鏈現代化水平,是我國未來較為長期的一項重點任務。黃埔區、廣州開發區是廣州發展工業經濟、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進創新驅動發展、促進產業轉型升級的“四個主戰場”。近年來,我區全力推進“攻城拔寨”“百大項目慶百年”等重點項目和數字“新基建”項目建設,抓住機遇優化產業布局、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大力發展生物醫藥、人工智能、氫能源、納米技術等戰略性新興產業,聚焦科技創新和體製機製創新,在要素市場化配置體製機製改革中主動探路先行,通過精準靶向招商,加速引進高精尖項目和國際高端資源,持續形成“引進一個,帶來一批”集聚效應。未來黃埔區、廣州開發區將更大力度推動創新驅動發展,加強基礎研究應用,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加速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

  4.釋放內需與擴大開放成為雙循環格局下的“新常態”

  當今世界正經曆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全球科技創新和產業競爭愈發激烈,我國經濟已從高速增長階段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加快建設,為我區加快新舊動能轉換、科技自立自強並形成發展新優勢提供了重要契機。麵對新形勢新變化,我國實施擴大內需戰略,把擴大內需作為發展的戰略基點,暢通生產、分配、流通各環節國內市場大循環,構建完整的內需體係,逐步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為我區深化製造業與服務業融合,充分發揮黃埔港千年“古港”“良港”的開放底蘊優勢,挖掘內需潛力、拓展投資空間,打造國內大循環的中心節點創造了新機遇。當前,以“一帶一路”建設為統領的全麵開放新格局正在形成,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全麵推進,我區作為廣州實體經濟主戰場及科技創新的主引擎、粵港澳大灣區實體經濟主戰場,將深度融通粵港澳資源,進一步推動中新、中以、中歐、中沙等國際合作,以高水平對外開放打造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

  (三)發展問題

  “十三五”期間,黃埔區、廣州開發區信息化發展取得斐然成績,不斷推進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推動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發展,多維度推動工業轉型升級。隨著數字技術的深入推進,黃埔信息化方麵的不足和短板日益凸顯,新興產業支撐力還不夠強、信息化係統生態建設需完善、網絡安全防護能力亟待提高,創新驅動發展仍需加強。

  1.新興產業鏈條加速形成,但新舊動能轉換仍需加快

  “十三五”期間,我區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鏈條加速形成,公共試驗檢測平台等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項目優勢凸顯,2019年產值3833億元,同比增速8.6%,僅和GDP增速持平,整體仍在培育期。產業高端化水平有待提升,高新技術企業多而不大、大而不強的特征明顯,行業龍頭集中於細分領域,缺少具有較大規模、掌握核心技術、能夠帶動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行業龍頭企業。傳統產業數字化轉型發展緩慢,企業對於轉型的參與度和積極性不高,信息技術應用總體水平不高,信息化對全區數字經濟發展的帶動作用尚未全麵、充分發揮。

  2.數據共享度提升,但信息資源開發利用水平仍需提高

  我區在“讓數據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方麵取得重大突破,數據共享比例大幅度提升。但目前仍存在各部門多使用省市區部署係統,核心業務數據本地難以留存,數據開發應用成效不顯著。具體而言,一方麵政務服務和行政審批事項涉及省、市相關職能部門甚至國家部委開發的多套軟件係統,相關審批事項暫不能與區內審批業務係統對接,相互間不能實現信息共享,造成辦理業務時普遍存在“多套係統,多個流程”的問題,導致信息處理難以關聯互助、信息運用不能互換共享的信息壁壘和信息堵塞現象。另一方麵,區內多數企業對信息技術應用的認識還停留在通信應用、圖文處理等低端層次,缺乏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企業管理水平、企業生產效率等的理念與能力。

  3.產業集群規模優勢突出,但安全保障體係仍需完善

  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5G、區塊鏈、物聯網等新技術與網絡空間安全有密切的聯係。伴隨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對網絡空間監管治理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傳統安全監控手段越來越難以適應新技術發展和網絡規範管理的需要。我區作為廣州實體經濟主戰場及科技創新的主引擎,以工業製造和實體經濟見長,區內越來越多的工廠和重要設施連入互聯網,當前網絡安全保障與信息化發展應用還不能同步,自主可控信息安全設備占比不高,且沒有形成統一的信息安全評測和監管體係,政府辦公、公共服務和工業控製係統等的信息安全水平也有待進一步提高。

  4.信息技術取得顯著優勢,但創新驅動發展仍需加強

  “十三五”期間,黃埔區、廣州開發區在信息技術領域取得了明顯優勢,但較為局部。一方麵,標準規範較為滯後。隨著全區信息化進程的加快,標準規範製定脫離和難以跟上實際應用需求。工業領域亟需製定物聯網、雲計算、信息係統集成、智能製造等行業性的信息化標準規範。特別是新一代信息技術發展和應用帶來新業態、新模式和新產業,電子商務、數據開放、信息安全、個人隱私、互聯網金融等新業務健康發展亟待更加完善的標準規範。另一方麵,信息化發展中自主創新能力和先導性戰略高技術布局仍較薄弱,高端芯片、基礎軟硬件、開發平台、基本算法、基礎元器件、基礎材料等瓶頸仍然突出,頂尖人才和團隊比較缺乏,重要產業對外技術依存度高,關鍵核心技術受製於人的局麵仍沒有根本改觀,信息技術應用總體水平不高,跨領域跨部門應用場景不夠豐富,導致信息化建設無法得到根本保障。

  二、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全麵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及對廣東係列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緊緊圍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麵”戰略布局,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緊抓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一帶一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戰略機遇,全麵推動信息化應用向縱深發展,打好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的攻堅戰,加快融入“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加快形成新的發展動力源和增長極,激活數字經濟新引擎,打造高質量發展新動能。

  (二)基本原則

  ——統籌協調,分步實施。堅持從全局整體角度出發,充分發揮政府在信息化發展過程中的示範、推動和監督作用,加強統籌協調,以規劃為引領,強化頂層設計,通過近期、遠期兩個發展階段,做到分方向梳理工作,分階段明確任務,分步實施,確保信息化建設工作有序推進。

  ——基礎先行,突出共享。堅持信息網絡基礎設施建設先行,部署先進水平通信設施和基礎設施,提供安全可靠的超前的基礎能力保障服務,加快推動信息基礎設施及共性平台集約建設、開放共享,以購買服務和政企合作方式吸引更多市場主體參與。

  ——深化應用,融合發展。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剖析新型信息基礎設施構建、信息化創新應用建設等方麵的具體需求。深入推進5G、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推動信息化應用向縱深發展,催生新業態、新模式,激發新活力。

  ——創新引領,賦能增效。著眼產業變革新高地,前瞻布局前沿引領技術,加速集聚引領產業創新發展的高端要素,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聚焦特色產業,推動製造業、製造業和服務業智能化、數字化轉型,培育具有鮮明特色的優勢數字經濟新業態。

  (三)發展目標

  把握“一帶一路”和粵港澳大灣區重要戰略發展新機遇,充分發揮廣州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魚珠片區)的區位優勢以及與歐盟、新加坡、以色列等國家和地區合作的國際資源優勢,以知識城、科學城、黃埔港、生物島四大戰略平台在粵港澳大灣區中的新發展定位,打造“1+4+3”信息化發展新格局,即1個基石、4大主攻方向、3個體係,夯實信息化發展底座,以網絡安全、數據流通、區域合作發展三大支撐體係,著力推動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數字政府服務創新發展、新型智慧城市融合發展。

621e114bd50ff2238b5d18f7dd0de6b.png

  圖1 信息化發展重點任務框架圖

  到2025年,全區信息化發展取得顯著成效,數字化發展水平躍居國內領先水平,建成具有國際競爭力、自主可控的數字產業生態體係。信息基礎設施水平全麵提升,新一代信息技術和經濟社會發展深度融合,數字紅利充分釋放,信息化成效全麵引領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不斷夯實黃埔區、廣州開發區在國內信息化發展的領先地位,成為數字經濟發展排頭兵。

  信息基礎設施高度完善。集聚一批國家級重點信息基礎設施,到2025年,使用5G網絡人口占比達到80%,實現區域5G網絡全覆蓋,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頂級節點、國家互聯網交換中心、互聯網國際出入口、國際數字樞紐加速建成。

  數字經濟規模全國領先。數字經濟核心產業規模和水平進一步提高,成為大灣區區域創新驅動發展的重要力量。到2025年,廣州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魚珠片區)建設成效顯著,數字經濟創新引領作用充分發揮,實現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的25%,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產值達3000億元。

  產業數字化轉型成效突出。產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水平明顯提升,智能製造模式廣泛普及。到2025年,產業數字化轉型成效顯著,上雲上平台企業數量達到500家,數字貿易、數字金融、數字文創、直播電商等新業態蓬勃發展。

  數字政務取得顯著成效。數字政務平台建設不斷完善,到2025年,基本形成“運行規範、數據共享、協同聯動、監管有效”的一站式政務服務體係,入駐事項零跑動率達到95%。“互聯網+政務”全麵普及,實現全業務協同辦理,推動我區數字政府建設走在前列,打造黃埔樣板。

  智慧城市管理體係基本成熟。信息化賦能政務轉型,實現政務服務“便民惠民”。到2025年,“城市大腦”數據中樞係統全麵建成,“城市大腦”APP全麵普及,智慧校園和智慧社區實現全覆蓋,構建覆蓋教育、醫療、交通等民生重點服務領域的多層次高質量服務體係。

  表1 信息化發展“十四五”時期主要發展指標情況表

序號

類別

指標

2020年

完成

2025年

目標

1

信息基礎設施

使用5G網絡人口占比(%)

-

80

2

數字經濟

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

10

25

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產值(億元)

1173

3000

3

產業數字化

上雲上平台企業數量(家)

217

500

4

數字政府服務

入駐事項零跑動率(%)

80.99

95

5

智慧城市建設

智慧校園覆蓋率(%)

70

100

智慧社區覆蓋率(%)

60

100

  三、打造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夯實產業創新發展基石

  (一)加快信息基礎設施優化提升

  1.強化信息網絡基礎設施互聯能力。係統規劃信息基礎體係,高標準建設廣州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魚珠片區)和知識城國際數字樞紐及周邊基礎設施,帶動完善全域數字新型基礎設施布局。加快構建高效骨幹光纖網絡,提高全區高速寬帶占比,推進工業園區、工廠、居民社區及商業樓宇等重點區域光纖到戶,推進千兆光纖進園區、進工廠,百兆寬帶上桌麵、上產線,建設高水平全光網區。推動5G網絡規模部署,在工業園區、產業集聚區、交通樞紐以及商業區等重點區域實現連片優良覆蓋。探索打造以1.4GHz頻段為主的無線政務專網。提速智慧燈杆建設,重點推進在路燈、信號燈、路牌、井蓋、電線杆、廣播電視塔、戶外廣告牌等公共基礎設施共建共享,在知識城、生物島及魚珠護林路一帶探索多功能智慧燈杆試點項目。推進IPv6規模部署,全麵部署IPv6的長期演進技術網絡和固定帶寬接入網絡,重點完成區主要電子政務應用的IPv6改造。加快廣電5G網絡建設,賦能公共服務轉型升級,推動有線無線、廣播通信、大屏小屏協同發展。

  2.全麵優化整合算力基礎設施。合理控製全區現有互聯網數據中心建設規模和用能總量,加強對存量互聯網數據中心節能技術改造,開展試點示範。以模塊化、組件化、通用性為特征,探索建設城市大數據中心。推動與新加坡萬國、吉寶合作共建國際大數據中心,建設國家級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中心,提升端到端、國內與國際間網絡性能,提供強大“算力中心”。加大行業和邊緣數據中心的建設,重點建設一批麵向特定行業、區域的大數據中心,鼓勵運營商結合5G技術,在工廠、彙聚機房、基站機房等靠近用戶和應用場景靈活部署邊緣計算設施。

  3.搶占國家戰略性信息基礎設施高地。加強國際互聯網應用基礎設施建設,布局國際數字樞紐,依托廣州市和廣東省在網絡和應用基礎設施方麵的內外互通優勢,加速集聚國家和省內核心樞紐設施資源,在知識城加速布局廣州國際通信業務出入口局子節點、標識解析頂級節點、新型互聯網交換中心等國家戰略性基礎設施,打造全球“信息樞紐”。

專欄1:國際數字樞紐建設工程

  廣州國際通信業務出入口局子節點建設。在知識城增設國際語音局、國際傳輸維護中心(ITMC)、國際互聯網出入口,組建廣州國際通信業務出入口局的知識城子節點,推動互聯網國際出入口擴容,實現知識城子節點與其他子節點全互聯的網絡結構,鼓勵運營商為跨國業務企業提供直連國際出入口專用鏈路,推動知識城國際出入口成為廣州通往全球的主幹道。

  標識解析頂級節點建設。將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國家頂級節點引入知識城。依托知識城良好的產業基礎,推動標識解析體係的落地及推廣應用,部署國家標識解析體係頂級節點、標識解析行業服務平台;開展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係統與工業企業信息化集成,支持產品追溯、供應鏈管理、全生命周期管理等新應用模式。

  新型互聯網交換中心建設。聯合廣東省通信管理局將廣州互聯網交換中心引入知識城。結合運營模式、產業生態、技術與業務創新,以及黃埔工業強區屬性,聚焦工業互聯網探索國家級新型互聯網交換中心,建立工業互聯網交換中心實驗室,構建良好的互聯網產業生態。

  中國電信創新孵化(南方)基地建設。打造中國領先的移動互聯網特色創業園、華南地區信息產業技術領域集聚區、廣州通信技術創新的重要載體、生態友好型創意創業社區。

  中國聯通互聯網應用創新基地建設。打造互聯網應用創新孵化中心,與廣東聯通承建的數字廣東政務雲平台形成同城雙中心,全麵支撐數字政府及工業智造領域的業務創新。

  (二)加快融合基礎設施轉型升級

  1.加快智慧路網建設。支持生物島建設自動駕駛綜合應用示範島,重點建設一批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園和封閉測試場,以珍寶巴士5G智能公交測試基地、生物島5G自動駕駛應用示範島等為載體,加快自動駕駛MaaS應用和5G-V2X車路協同試點。依托廣州市智能網聯汽車示範區運營中心、百度阿波羅、高新興等在魚珠片區開展車聯網直連通信頻段試運營,探索車聯網發展技術路線和技術標準。加快5G與車聯網融合創新,聚焦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新業態,繼續推進規模化智能網聯“新基建”建設應用,探索自動駕駛商業化試運營。支持百度阿波羅、文遠知行等企業開展道路測試工作,加快推進科學城、知識城、生物島、黃埔港等片區的車路協同路網基礎設施改造工程,以魚珠片區護林路14公裏為核心區域打造“人工智能+車聯網”示範路段,重點開展自動駕駛出租、無人物流配送應用示範項目,構建從“技術創新—應用示範—測試驗證—規模應用—產業發展”的車聯網全鏈條新生態。

  2.加強港口網絡設施建設。加快黃埔老港智能化係統升級改造,推動港口口岸各環節無紙化和智能化,打造高端航運服務與航運科技創新核心區,以多式聯運為重點補齊短板,健全港口集疏運體係,促進不同運輸方式有效銜接。鼓勵廣州港、黃埔新港等加快5G網絡覆蓋和5G應用示範落地,實現基於5G的港口碼頭智能理貨、遠程控製、智能巡檢、設備遠程控製、實時定位等智慧化方麵的研究和應用,打造成為5G技術與港口作業深度融合的一流智慧港口。

  3.加快空天網絡設施布局。綜合利用北鬥導航、衛星、浮空平台和飛機遙感遙測係統,積極推進地麵配套設施協調建設和軍民融合發展,盡快形成全球服務能力。加快高軌和低軌寬帶衛星研發和部署,積極開展衛星空間組網示範,發展高性能導航基帶、射頻芯片、板卡、多模衛星接收機、高分辨率傳感器、高精度北鬥導航/測繪終端裝備、北鬥高精度定位服務係統等北鬥導航核心元器件及應用裝備係統。

  (三)加快創新基礎設施提質提效

  1.前瞻性布局未來網絡。鼓勵博冠、視源、樂金等重點企業開展低成本、低能耗、適合於三網融合有線無線結合的新型寬帶接入係統的研發,大力支持4K/8K內容製作和頻道建設。支持海格通信、國盾量子等龍頭企業積極參與未來網絡基礎設施建設,高水平建設量子通信、北鬥衛星、第六代移動通信、太赫茲通信實驗室基地,率先開展基礎研究、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標準規範等。

  2.強化科技平台創新支撐。聚焦人工智能、核心芯片、第三代半導體、集成電路、數據安全等領域,攜同國內外高校、科研院所和龍頭企業,圍繞科學研究、技術開發、產品研製平台,構建技術創新領先優勢。加快建設研發設計中心、科技創新中心、實驗室等一批重點支撐平台,強化關鍵核心技術聯合攻關。布局重點行業的國家級創新中心,推進車聯網研發設計中心、黃埔實驗室等重大技術科創實驗室落地建設,搭建技術創新成果產業化中心等一批產學研融合創新中心,強化對基礎前沿關鍵技術的測試驗證支撐,推動研發成果在區內轉移轉化。

專欄2:創新基礎設施提質工程

  推動創新基礎設施產學研一體化。依托中國科學院微電子研究所,建設廣東省大灣區集成電路與係統應用研究院,開展FDSOI關鍵技術、計算光刻等先導性技術研發,以及麵向新能源汽車等領域的高端核心芯片、微係統模塊和係統級應用的關鍵技術研發;依托浙江大學,重點打造浙江大學華南工業技術研究院成為集科技研發、谘詢服務、教育培訓、成果轉化與技術孵化、產業培育等為一體的協同創新平台;依托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建設廣州人工智能與先進計算研究院,圍繞人工智能及先進計算技術研究,開展人工智能應用技術、先進計算架構與係統、芯片設計、高端裝備、大數據技術領域的學術研究和技術研發。重點建設廣東省新一代通信與網絡創新研究院,開展新型網絡體係架構與關鍵技術、5G/6G關鍵技術與設備、通信核心芯片及空天地海一體化通信網絡等方麵的技術攻關。

  建設戰略性新興產業創新平台。加快建設形成以國家實驗室、重大科技設施為引領,以國家科學中心、國家製造業創新中心、一流高校、頭部創新聯盟等為支撐的戰略創新集群。創建呼吸領域國家實驗室,推動生物島實驗室建設並創建國家實驗室。推進張江實驗室廣州基地等國家實驗室廣州基地落地建設,推動黃埔實驗室提升能級和高質量發展。支持國內外知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龍頭企業等設立國家實驗室或其分支機構。支持京信通信、海格通信、高新興等企業建設5G協同創新中心、智能傳感器創新中心等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創新平台,聯合產業鏈上下遊資源開展關鍵核心技術研發,搭建應用測試環境、公共服務平台,承接國家級、省級相關重大項目,推動核心關鍵共性技術突破。

  四、發展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培育高質量發展動力源

  (一)構建安全自主可控+區塊鏈的軟件產業底座

  加強區塊鏈算法理論和共性技術創新研究,深化區塊鏈技術行業應用。全麵提升廣州區塊鏈國際創新中心、黃埔鏈穀、蟻米區塊鏈眾創空間、區塊鏈未來空間四大載體建設,加快建成以區塊鏈特色的中國軟件名區。聚焦信息技術應用創新產業,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在國產操作係統領域,提升共性關鍵技術研發能力,突破一批“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集聚一批國產CPU、國產操作係統、基礎軟件等信創龍頭企業,打造國產信創軟件生態體係,加快推動信息技術應用創新發展與國產自主可控替代計劃,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金剛鑽”產品。加強麵向安全可信操作係統的網絡安全防護體係基礎理論、基礎技術和關鍵共性技術研究,打造軍民融合安全可靠操作係統和解決方案,實現從基礎軟硬件到應用軟件全體係的自主安全可控。

專欄3:軟件和信息服務工程

  建設通用軟硬件適配測試中心。圍繞適配測試、應用示範、培訓推廣與技術服務,推動基於統信軟件的通用軟硬件(廣州)適配測試中心和基於麒麟軟件操作係統的通用軟硬件適配測試中心(廣州)建設,麵向軟硬件企業提供產品研發適配及應用係統適配測試服務。加快推動一批軟硬件提供商、軟件應用開發商、信息產品供應商等加快入駐,帶動盤纏科技、翼輝科技、福昕鯤鵬等關聯企業落地,聯合區內東土科技、粵芯、緯德、聯芸、鼎甲等龍頭企業,建立信創適配資源池,建立產品模擬測試環境,打造測試和應用示範平台,形成規模大於100台整機的聯網演示能力。

  打造廣州“鯤鵬”計算產業生態。重點推動廣電運通公司與華為公司合作項目,開展基於“鯤鵬”主板的服務器及PC終端研發生產,共同推進在政府、銀行、公安、交通、財稅及文化旅遊等領域的應用。加快在知識城推動落實廣電運通新一代AI智能設備產業基地項目,重點打造全球智能設備生產中心、人工智能數據中心、金融科技創新運營中心、人工智能創新研究中心、華為鯤鵬計算機生產基地。

  推進以區塊鏈為特色的中國軟件名城示範區建設。對接國內外以區塊鏈為特色的重點軟件企業、高校、科研院所和創業創新平台,搭建交流合作與產業升級的平台,打造國際一流的軟件業務和技術創新的新生態,助力廣州市創建國家級信創基地。探索區塊鏈與人工智能多元應用場景,支持人工智能與區塊鏈相結合的新業態項目建設。發揮粵港澳大灣區區塊鏈聯盟作用,支持和培育區內區塊鏈企業加快區塊鏈技術應用和發展。

  (二)支持電子信息產業高質量發展

  重點發展集成電路、智能傳感器、新型顯示產業,推動電子信息產業生態高級化。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在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構建核心競爭力。以重點項目為抓手,整合人才、技術、資金等資源,支持企業做大做強,產業鏈上下遊融通發展。加快新型顯示之都核心園區、廣東省智能傳感器產業園建設,做優做強電子信息產業集群。

  集成電路。做大做強芯片設計,強化集成電路設計、軟件開發、係統集成、內容與服務協同創新。圍繞高端顯示、汽車電子、5G、人工智能、物聯網、雲計算、衛星導航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和重點領域加快芯片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重點培育具有核心技術的集成電路中小企業,建立企業培育庫,支持本地集成電路設計企業做強做大。構建科技創新型平台,著力完善“芯片設計—製造—封測—終端應用”產業鏈,建成國家級電子信息產業基地,培育形成具有較強競爭力的集成電路先進產業集群。

  智能傳感器。重點支持MEMS傳感器芯片等專用芯片的關鍵技術研發和製造、SIP係統封裝測試產線建設,發展固態聚合物傳感應用技術,提升核心芯片自主化水平。支持研發集壓力、溫濕度和氣體等多種傳感於一體的傳感器陣列產品。打造智能傳感器重點實驗室,大力支持MEMS半導體傳感器芯片自動化產線升級改造,引進和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行業影響力的智能傳感器龍頭企業,打造廣東省智能傳感器產業園。

專欄4:“雙園驅動”核心載體建設工程

  打造知識城集成電路產業園。在知識城建設麵積約10平方公裏,產值規模超千億元的國內領先的集成電路產業園。依托芯大廈1.0、2.0等載體,重點引進集成電路設計企業集聚,推動粵芯二期、勝科納米集成電路檢測平台項目建設,加快籌建富樂德、盈驊、中科飛測、光掩模等項目建設,引進國內外重大裝備製造關鍵材料,加快布局集“研發設計—中試生產—封裝測試—終端應用”全產業鏈。

  建設廣東省智能傳感器產業園。聚焦環境監測、智能製造、智慧城市、智慧醫療、智能家居、車聯網等重點領域,強化產業布局,引進培育一批設計、製造、封測和應用環節龍頭及配套企業,打造為智能傳感器應用示範區和集聚區,引進培育100家以上骨幹企業,5年內建成立足粵港澳大灣區、輻射全國的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智能傳感器產業集聚區。依托科學城E-park載體建設智能傳感器產業總部基地,依托創智彙產業園打造傳感器總部研發核心生產基地,圍繞智能製造領域需要的MEMS傳感器、新能源汽車領域需要的壓力傳感器等產品,重點針對粵港澳大灣區需要進行產業轉移的智能傳感器相關廠商進行招商並開展相關應用。依托橫沙數字經濟產業園規劃建設的50萬平方米的空間布局,聚焦智能傳感器材料、智能傳感器係統、智能傳感器終端等產業集群,推進智能製造、智能網聯汽車、生態環境領域等智能傳感器應用市場的研發與生產製造。依托中國納米穀建設國家智能傳感器生產及應用示範基地,以傳統產業轉型升級需求為導向,建設智能傳感器創新融合發展示範區。

  新型顯示產業。重點發展OLED及Micro-LED、4K/8K超高清顯示等產業,積極培育印刷顯示、全新有機柔性顯示、電子紙等細分行業。建立龍頭企業培育庫,加快新型顯示重點企業發展、重點項目建設和關鍵技術研發與成果轉化,提高在高端顯示領域的自主創新能力和國產化水平。瞄準矽片、封裝材料、工業氣體等上遊的產業領域加快突破,推動新型顯示上下遊產業鏈的發展完善。加快超高清視頻融合應用,在教育、旅遊、文體、交通領域建設一批5G+4K/8K超高清應用示範項目。

  (三)推動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

  大力培育工業互聯網等新興產業,增強製造業技術創新能力。加快建設工業大數據平台,建立完善工業基礎數據庫,推動各類平台資源互聯互通、數據開放共享,提高綜合服務平台運營能力。支持工業互聯網平台建設,加強平台技術研發、迭代升級,提升服務支撐水平。加快工業互聯網與區塊鏈、人工智能等前沿信息技術的深度融合,打造一批應用創新示範項目。創建一批高質量產業載體和高端產業園區,進一步完善廣東省工業互聯網產業示範基地建設。推動建設工業互聯網安全技術保障平台,發展完善工業互聯網安全基礎資源庫。

專欄5: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工程

  加快工業互聯網平台建設。加大力度發展壯大航天雲網、東土科技、阿裏雲等2-3家工業互聯網平台,打造一批基於工業互聯網研發創新、產業鏈配套、生產性服務、協同製造的應用平台係統服務商和集成商,重點支持圍繞工業企業研發設計、生產製造、運營維護和經營管理等關鍵業務環節開發特定場景的工業APP。

  推進行業標識解析二級節點建設。建設一批麵向行業或區域的標識解析二級節點以及公共遞歸節點,製定並完善標識注冊和解析等管理辦法,加強標識應用推廣,建設公共標識解析服務平台,形成標識注冊、解析、查詢、搜索、備案、認證等公共服務能力。在汽車、電子、能源、化工、食品飲料、電氣機械等重點行業,建設和運營一批標識解析二級及以下其他服務節點。

  加快中國工業互聯網中心建設。聯合工信部電子五所等國家級研究機構加快建設工業互聯網創新體驗中心和軟件產業基地,打造先進製造業數字化服務平台。牽引工業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向生產性服務業方向集聚,加快規模效應形成和產業生態培育,推動黃埔區“數字產業化”。推進工業互聯網技術在黃埔製造企業的落地應用,加快黃埔區製造企業數字化轉型,推動黃埔特色產業的“產業數字化”進程。

  (四)建立人工智能產業先導區

  加快推進廣州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魚珠片區)建設,集聚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領域知名企業總部,加快形成機器人、係統集成、智能加工及物流裝備、智能金融設備等領域產業集群。推動在智慧城市、智能製造、無人駕駛、智能安防、智能家居、智能醫療、公共服務等領域實施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形成一批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領域的原創性技術研發成果和原始應用創新示範。

專欄6:廣州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魚珠片區)建設工程

  布局基礎支撐平台。依托華南理工大學,協同國際國內知名高校、科研院所、龍頭企業,高水平建設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廣東省實驗室(廣州),重點圍繞人工智能基礎理論與核心算法、智能互聯與大數據關鍵技術、人工智能專用芯片與計算、類腦智能關鍵技術等領域進行布局,提升人工智能理論與關鍵技術的原創能力,部分解決或實質性緩解“卡脖子”技術問題。建立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台,在無人駕駛、無人機、智能安防、智能製造、智慧城市等領域建設綜合技術測試基地,為企業提供產品測試服務。支持人工智能企業與行業應用企業聯合設立人工智能測試環境,建設一批行業性人工智能測試環境,推動人工智能技術在各行業的應用示範。

  打造產業園區載體。瞄準園區發展定位,發揮產業發展優勢,打造一批具有產業特色的園區載體,加快建設廣州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魚珠片區),由西向東依次布局國家高智能裝備產業基地、高端服務業產業基地、中國遊戲軟件穀、中國信創產業基地、中國基礎軟件戰略基地,推動人工智能核心要素資源集聚,聯動發展城市更新片區和臨港總部商務片區,打造人工智能和數字經濟應用創新示範區。在緊鄰魚珠向科學城拓展區域,規劃建設魚珠片區拓展區,在橫沙片區打造中國智能傳感器產業園,在三條圍片區打造中國新材料CID(中央創新區),在將軍山片區打造數字創新園,打造“三新”產業配套支撐區。大力推進園區重點項目建設,新引進一批人工智能項目。推進提質增效試點園區改造建設。

  提升終端智能應用。加快推進人工智能技術與機器人、無人機等技術的深度融合,支持廣州數控、瑞鬆、巨輪等一批區內企業在技術端對智能機器人、無人機核心技術的研發,承接一批國家級智能機器人、無人機等重大專項,加大對人工智能應用示範支持的力度,推動在教育、醫療、農業、智慧城市等重點領域的應用,打造一批示範應用。依托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廣東省實驗室(廣州)、人工智能與區塊鏈研究院、廣東省大灣區集成電路與係統應用研究院等重大科技平台研發優勢,加快智能終端核心技術和產品研發,發展新一代智能手機、車載智能設備、可穿戴設備、家用智能終端等智能終端產品和設備,引進國際領先的智能製造技術或新設智能製造項目,以及一批3D打印、人臉識別、智能出行、智能家居、機器人、集成電路等高精尖項目,全麵推進人工智能在軟硬件終端的應用。

  (五)加強下一代移動通信前瞻布局

  聚焦空中互聯網、北鬥、量子通信藍海領域,著力突破一批關鍵核心技術,開展科技成果評估和知識產權服務,促進科技創新及產品成果加速轉化落地。有機整合區內平台、技術、資金、產品和服務等優質資源,搭建一批重大科技創新平台、公共技術平台、創新孵化中心。依托區內骨幹企業,引進具有核心技術的龍頭企業落戶,推動一批與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5G等技術相結合的新業態項目建設。

  空中互聯網。重點依托藍色光標天地互聯全球總部,引進集聚一批空中互聯網上下遊企業及優質資源,大力引進落戶空中互聯網領域的重大項目,設立空中互聯網雙創中心,推動空中互聯網創新創業,打造空中互聯網全鏈條型的生態產業發展係統,助推全區IAB產業發展新跨越,積極搶占全球空中互聯網大市場。

  北鬥產業。大力支持海格通信北鬥產業園重點項目建設,重點支持海格通信、泰鬥微電子等龍頭企業做大做優做強。加快北鬥導航智能芯片、高精度定位智能終端產品、室內外無縫定位等關鍵技術突破,加強北鬥衛星模擬源、導航芯片、功能模塊及終端產品的研發及產業化,支持建設基於北鬥導航的公共服務平台、產業信息服務平台、產業交流平台和知識產權聚集與運行平台,成立北鬥導航產業聯盟,通過開展重點企業微導航,推廣麵向工程機械、現代物流、車載係統等重點領域示範應用,構築北鬥導航產業競爭優勢,帶動全產業鏈的整合和升級。

  量子通信。重點搭建量子通信研究與測試平台、核心器件研究平台、創新服務平台等,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研究中心和量子通信國家實驗室。引進培育量子通信元器件生產商、設備製造商、網絡建設及運營服務商,打造行業“小巨人”。統籌布局和規劃建設量子保密通信幹線,實現與國家廣域量子保密通信骨幹網絡無縫對接。推進量子通信技術與5G、AI、區塊鏈、工業互聯網、VR/AR等新技術的融合應用,麵向汽車、金融、電力、互聯網等重點行業領域建立一站式垂直行業解決方案。

專欄7:量子通信提速工程

  加強量子通信科技核心技術攻關。依托國盾量子、中科啟迪等龍頭企業加快推進量子通信重大項目實施,在量子通信領域取得一批高水平原創成果。著力引進全國量子技術領軍人才、行業知名人才,吸引外部高素質科研機構和高素質創業公司及個人,促進核心技術優勢轉化產業優勢,實現量子通信產業孵化。

  加快布局構建量子通信產業集群。編製量子通信產業重點“引進一批”企業名單,重點圍繞量子通信領域開展精準招商。聯合產業上下遊企業組建量子通信產業發展聯盟。建設量子通信產業園區,推動量子通信產業與傳統網絡安全產業融合,打造以量子通信技術為特色的國家級網絡安全產業示範基地。

  打造量子通信重大創新平台。依托國盾量子、中科啟迪等行業龍頭企業,加快發展量子通信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公共服務平台,支持全區企業、高校、科研院所等組建一批具有全省甚至全國影響力的協同創新聯盟,促進產業鏈上下遊協同發展,共建技術創新中心。

  五、打造產業數字化新高地,賦能實體經濟轉型升級

  (一)促進支柱產業推陳出新

  加快支柱產業轉型升級步伐,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汽車產業、新材料產業、綠色能源產業、生物技術產業、高端裝備產業、健康食品產業七大產業數字化轉型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創新型數字化產業集群。鼓勵支柱產業與數字技術深度融合,引導企業樹立數字化轉型升級意識,深化5G、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應用,大力推廣智慧生產、遠程運營、在線服務等新的生產運營模式。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推動產業結構升級和市場消費趨勢變化相互促進、傳統產業和產業鏈協同改造,提升優勢產業與市場動態接軌的能力及運營效率,打造一批具有國際領先水平和區域輻射帶動力的現代產業集群。

專欄8:支柱產業改造升級工程

  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向智能製造、綠色製造、服務型製造等先進製造方向轉變,打造創新協同、資源互通的產業生態體係。鼓勵基礎好、實力強的行業龍頭企業積極采用新一代信息技術,探索智能製造等新模式,提高企業關鍵工序數控化率及工業電子商務普及率。推動全區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基地和公共服務平台建設,聚焦關鍵技術開發與應用,加強行業資源整合,促進綠色製造和智能化升級,將電子信息產業發展成為具有全球競爭力的創新型產業集群。

  汽車製造產業。把握汽車產業電動化、網聯化、智能化、共享化的發展趨勢,在傳統燃油車及新能源汽車方麵,加快產業鏈數字化轉型,依托廣州本田、東風本田兩大傳統支柱企業,推動產業鏈智能化改造,提高單車價值量。在智能網聯汽車方麵,加快布局新一代信息技術,著力推動車控操作係統及計算平台、車規級芯片等自動駕駛技術和裝備研製。依托5G車聯網(智能網聯汽車)先導區建設,不斷推動關鍵技術創新和產業集聚,促進網絡通信技術、人工智能技術與道路交通基礎設施深度融合,分階段、分區域推進現有道路基礎設施的適應性改造和智能化基礎設施建設。

  新材料產業。把握新材料高性能化、多功能化、綠色化的發展趨勢,以第三代半導體材料、納米材料為重點。推動新材料設計、加工、製造及測試過程數字化、智能化,利用互聯網技術加強新材料供需對接,形成以精細化工材料、電子材料、生物醫用材料、智能裝備材料、新能源材料、先進金屬材料為主導的新材料產業體係,促進新材料產業與信息技術融合發展。依托廣東粵港澳大灣區國家納米科技創新研究院、國家先進高分子材料產業創新中心、粵港澳大灣區納米創新產業集聚區,建設一批新材料產業應用平台,實現材料與終端產品同步設計、係統驗證、批量應用與供貨等多環節協同促進。

  綠色能源產業。推進能源生產智能化,發展以通信平台為支撐、以“數據采集自動化、信息預測精確化、調度決策最優化、運行控製一體化”為特征的智能電廠,實現設備智能化、控製智能化。推動智慧能源基礎設施建設,加快信息基礎設施與能源設施深入融合,構建共享開放的能源互聯網體係。加快配電站房和小型數據中心融合建設,提供網絡加速服務和邊緣計算能力。在工業園區、重點工業企業推進供能設施一體化建設,構建高效潔淨、無縫互補的智慧能源係統。加快能耗在線監測大數據平台建設,督促重點用能企業、商業辦公等建築加快能耗在線監測係統端建設。大力開展氫能數字化應用研究,推動製氫、儲運氫、加氫等關鍵環節流程數字化。構建加氫站智能化安全管理模式,搭建係統化安全監測模型。

  生物技術產業。大力推進生物島的建設,產業輻射帶動百濟神州生物產業園、國際生物醫藥創新中心、昭衍(廣州)新藥評價中心項目、潔特生物實驗室耗材產品擴產及科技孵化器建設項目、華銀健康醫療服務產業基地及總部項目。利用夏港街東基工業區心寶藥業、嘉媚樂、科萊瑞迪等項目的開工建設,加快推進健康科技產業園規劃和建設,打造以百特醫藥、綠十字製藥、費森尤斯卡比為核心,大力發展醫藥製藥。推進醫藥生產過程智能化,加強高性能計算機在藥物靶標篩選、藥物分子設計、藥效早期評價、藥物臨床數據分析等方麵的應用,提升藥物研發水平和速度。鼓勵生物醫藥企業應用先進數控技術改造現有製藥裝備,加快工控係統、智能感知元器件等核心技術裝備研發和產業化,提升製藥裝備智能化水平。

  高端裝備產業。推動生產環節智能化,加強新型傳感器、智能儀器儀表的應用,優化生產工藝流程,提高產品質量和生產穩定性。開展國家高端裝備製造業標準化試點。拓展AIoT支撐的服務型製造,推廣生產過程智能優化控製,提高企業綜合管理信息化水平,支持企業應用物聯網、射頻標簽等信息技術,建設智能倉儲物流係統;推動高端裝備安全監管數字化,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加強安全環保影響因素分析預測和管理,建立市、區、園區等多層級的裝備安全生產大數據中心,降低安全風險。

  健康食品產業。推動企業對原有生產線進行智能化升級,引進智能生產線,從原料處理、投料到包裝、檢測、成品等環節,實現全程智能化控製,推動產能、效率和品質提升。加快食品安全數字化建設,以科技為抓手,支撐智慧監管,著力提升食品安全監管和檢測的科技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以項目建設引領產業數字化轉型,著力推進食品工業領域重大項目建設,帶動和引領全區食品飲料產業生產技術水平顯著提升,打造具有國內競爭力的食品飲料產業集群。

  (二)加快製造業數字化轉型

  發揮雲平台引領作用,深入落實“企業上雲”實施方案,為製造企業提供多樣數據服務,著力打造一批上雲標杆企業。引導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5G等信息技術在製造業領域進行更深層次融合應用,加強對傳統製造企業進行全方位、全角度、全鏈條數字化改造,建設行業5G虛擬專網,推動“上雲上平台”,加速製造業生產要素數字化,實現傳統製造企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升級。運用數字技術推動傳統製造企業體係重構、流程再造,形成新的數字化車間、數字化工廠、數字化企業,實現設備自動化、物流智能化和生產透明化,打造製造業領域垂直行業應用標杆。

專欄9:製造業新舊動能轉換推進工程

  加快企業內網改造。聚焦電子及通信設備製造、裝備製造、新材料、生物醫藥等重點領域,開展基於5G的工業互聯網內網改造,探索麵向重點領域的5G虛擬專網應用,為中小企業內網改造或專網建設提供模板。加大對產業園區及工廠的網絡改造和數字化升級,打造泛在智能感知體係,提升園區運行、管理與服務智能化水平,

  推動工業企業“上雲上平台”。搭建企業上雲公共服務平台,為平台服務商搭接展示和與企業對接的窗口,為企業“上雲上平台”提供更加全麵的服務信息。加快開展工業設備上平台“領跑計劃”、核心業務上雲“加速”計劃、工業互聯網標杆品牌計劃,通過工業領域跨設備、跨係統、跨廠區、跨地區的全麵互聯互通,實現全要素、全產業鏈、全價值鏈的全麵連接。

  打造5G+工業互聯網典型應用場景。鼓勵區內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與電信運營企業協同開展網絡改造,提升工業園區、工業廠房等工業典型環境的5G網絡覆蓋水平。加快建設一批以京信通信、興森快捷、智光電氣等龍頭企業為引領的“5G+工業互聯網”製造業轉型升級案例,鼓勵工業企業在研發設計、生產製造、銷售服務各環節運用數字技術實現提質增效,開展標識解析、設備遠程運維、機器視覺監測、工業生產機器人等應用。開展製造業數字化轉型行動,示範推廣智能工廠、智能車間,提升製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水平,推動製造業向高端化邁進,加快“黃埔製造”向“黃埔智造”轉型。

  (三)推動現代服務業出新出彩

  打造一批麵向服務領域的關鍵共性技術平台,推動人工智能、雲計算、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服務領域深度應用,提升服務業數字化、智能化發展水平,增強個性化、多樣化、柔性化服務能力。培育數字化現代服務業新業態新模式,推動貿易、金融等產業創新發展,不斷健全完善物流配送、在線金融服務、數據資源支撐等配套體係,拓寬服務業數字化更多應用場景和公共服務,著力包裝推出一批現代物流優勢項目。聚焦電商、視頻直播等領域,鼓勵傳統商貿流通企業平台化發展,進行線上線下融合銷售模式創新,發展協同經濟、社交電商、無人零售等新業態。借助廣州保稅物流園區整合優化為廣州黃埔綜合保稅區的契機,打造廣州黃埔全球中心倉、保稅全球維修中心、保稅研發中心、文化藝術品保稅交易展示中心,推動跨境電商等新興業態的發展。

專欄10:數字服務業新業態培育工程

  建設省級數字貿易中心。以保利魚珠港、廣州國際港航中心、南方智媒大廈、廣州日報科技文化中心為代核心,打造省級數字貿易中心。支撐智慧物流、跨境電商、航運服務等產業發展,建設跨境電商品牌園區,推動“網購保稅+社區新零售”試點項目落地,加快推動“線上數字經濟+線下實體會展”融合轉型。吸引集聚一批數字跨國企業總部,支持建立分支機構、創新中心、運營中心、數據中心和培訓中心,聚焦數據流通、數據安全、用戶隱私等方麵,引入區塊鏈監管模式,打造黃埔特色的監管體係,搭建數字知識產權管理爭端解決平台。

  大力發展數字金融。推動黃埔臨港經濟區建設金融科技集聚區和貿易金融服務區,吸引集聚各類高端金融科技要素和資源,謀劃建設粵港澳大灣區金融科技創新中心(金融科技產業集聚區),打造金融科技生態圈。鼓勵銀行、保險、證券等金融機構加大信息化和研發投入,設立金融科技子公司,積極探索數字化經營模式。以“區塊鏈”應用切入,建設以密碼技術、數字簽名技術、區塊鏈技術、電子合同、智能合約等為基礎的行業供應鏈金融服務平台,支持開展數字資產確權、價值評估、上鏈與交易,推動信貸融資、支付清算、風險管理、保險理賠、供應鏈融資等領域的金融科技創新,打造“區塊鏈+特色金融”創新高地。

  大力發展直播電商、社交電商等智能營銷新業態。支持汽車及零部、食品、生物醫藥等骨幹企業整合傳統零售和渠道電商資源,開展直播電商、社交電商、社群電商、“小程序”電商等智能營銷新業態,支持電商平台企業向線下拓展,布局社區門店、智慧門店。鼓勵與網絡平台、行業組織加強聯動,通過信息消費節、雲上購物節、創意設計周等係列活動,促進產品和服務的市場推廣,開展線上線下融合營銷新模式,打造獨具特色的知名品牌。用好直播平台,加大在線新經濟龍頭企業和產品全球推介力度。

  (四)打造特色優勢產業集群

  數字文娛。加速電競賽事、網絡視聽、網遊手遊、網絡文學等數字互動娛樂,依托音頻、短視頻、直播和影視類載體,推進新興技術成果服務應用於內容生產,推動音視頻大數據處理、全媒體智能播控、超高清視頻製播等平台建設,鼓勵國產遊戲技術創新,集聚遊戲信創軟硬件生態,加速推進電競遊戲全產業鏈發展,打造具備國家影響力數字內容產業中心。

專欄11:大灣區國際電競創新中心建設工程

  構築電競遊戲協同發展大集群。支持以廣州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魚珠片區)為核心,重點發展中國遊戲軟件穀。建設電競研發、精品創作、賽事承辦、電競教育等特色鮮明、優勢明顯的產業園區。發揮多益網絡、奧飛動漫、分眾傳媒等頭部企業的帶領作用,加快培育本土電競遊戲品牌、團隊和企業,鼓勵發行優秀原創遊戲產品,引進一批遊戲研發、遊戲授權、內容製作、內容傳播龍頭企業,加快打造產業發展高地,提升全區電競遊戲企業品牌效應。

  搶占電競灣區創新人才製高點。加強電競遊戲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率先開展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認定,建立電競遊戲產業人才認證服務體係,健全完善電競遊戲產業人才培養、準入、使用、待遇保障、考核評價和激勵機製。培育與引進電競遊戲領域頂尖人才及團隊,培育一批電競遊戲應用技術“雙創”領軍人才,打造一流電競遊戲產業高端人才集聚地。

  打造國際一流電競遊戲服務體係。深入挖掘可利用載體和資源,支持企業電競場館建設和運營,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電競賽事中心。引進一批全國一流的電競組織、賽事聯盟、電競俱樂部,爭取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電競遊戲品牌賽事、獎項和活動落戶,創造屬於廣州、屬於黃埔的電競俱樂部和電競賽事品牌,打造灣區電競遊戲產業生態“磁力場”。

  智慧農業。加快數字技術和智能裝備在農業生產經營全過程的廣泛應用,全麵推進精準農業、設施農業、效益農業。加快生產經營數字化改造,建設數字農情、智能環境監測係統、農業物聯網係統、農產品質量安全可追溯監管係統、農業數字公共服務平台等,開展基於5G網絡的農業機械化作業、農用無人機植保、農用裝備實時互聯等應用示範,加快推廣一批數字農業農村技術模式和示範標杆,建設數字田園。大力發展農業農村電子商務,完善物流體係,構建農產品網絡營銷體係,加快農產品大數據平台和農企征信平台建設。推動各類農產品集配中心和批發交易市場的數字化改造,提升流通效率和經營秩序。

專欄12:數字農業創新工程

  加快建設隆平國際現代農業公園。發揮長洲島農業科技及周邊地塊地理優勢,以建設隆平國際現代農業公園為契機,依托“都市錦田”計劃墾造水田項目、優質水稻種植項目、國家重點農業科研項目等,推動智能感知、智能分析、智能控製技術和智能裝備在農業生產經營全過程應用,發展智能“車間農業”,加快智能環境監測係統、農業無人機+物聯網係統等建設和推廣應用。

  推廣農業手機APP。推進農業服務模式創新,推動農資、生活日用品、特色農產品產業電商化發展,協同供銷社電商團隊打造農產品“黃埔公用品牌”,培育“互聯網+訂單農業”,建立產銷銜接服務平台,促進消費需求與農業生產高效匹配。

  六、創新數字政府服務模式,共創便民惠民和諧社會

  (一)推進數字政務平台建設

  加速整合、完善、擴展區內數字政務平台建設,結合5G、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促進政務信息互通和資源整合,加快政府各部門係統遷移上雲力度,持續提升政務雲服務能力,推動政務雲平台精細化運營,不斷完善雲平台安全服務,進一步提升政務雲資源利用率。加強政務網絡建設和保障,將互聯網與政務服務有機結合,通過統一規範服務標準、優化服務流程和網上辦理、開展網上谘詢和網上監督、提供智能化人性化的創新服務、拓展服務渠道等方式,構建高效便捷、麵向政府各部門及社會公眾的一站式服務平台,提升電子政務外網服務能力,為全區政務創新應用和服務提供有力支撐。

專欄13:數字政務平台建設工程

  電子政務雲平台建設。科學規劃、擴展電子政務雲平台的計算和存儲資源,升級雲平台虛擬化技術,實現對雲資源的智能動態分配和彈性伸縮;持續推動業務應用上雲,實現全區各部門業務係統全麵、穩妥地向雲平台過渡;構建信創雲體係,推動基於信息技術應用創新體係下的政務應用開發和部署,實現信息係統從硬件到軟件的自主研發、生產、升級、維護的全程可控;建立電子政務雲數據安全防護體係,對政務雲所承載的各委辦局數據的全生命周期安全進行設計和實施。

  電子政務網絡平台升級。拓寬電子政務外網服務範圍,加快推進電子政務外網覆蓋;優化電子政務外網網絡結構,持續推進電子政務外網的升級改造;探索5G+電子政務應用,構建智慧化電子政務外網,實現業務流量靈活調度;加快區級政務外網IPv4/IPv6的雙棧部署工作,完善電子政務外網IPv6應用支撐能力;升級政務網絡安全框架,采用先進的網絡與信息安全理念和技術,對我區政務網絡安全框架進行優化升級。

  (二)優化“一站式”智慧政務服務

  持續優化線上及線下政務服務體驗,提升辦事群眾、企業的獲得感、滿足感,深入推進“一窗式”集成式服務改革,構建完善的“前台綜合受理、後台分類審批、綜合窗口出件”服務模式。構建人工智能政務服務大廳,提升群眾、企業線下辦事體驗,打造“最智能、有溫度”的政務服務大廳,逐步完善基層政務服務的“就近辦理”服務體係。推動更多事項“指尖辦理”,加快電子證照係統建設和應用,實現更多“秒批”事項手機辦、在線辦。推廣全流程網辦服務,在依申請事項100%網上可辦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升網上辦事服務的實用性、便捷性和使用率,讓基層群眾辦事“少跑”“不跑”。

專欄14:“一站式”政務服務工程

  建設人工智能+政務服務大廳。利用5G、大數據、人工智能、AR、物聯網等創新技術,提升大廳服務質量和管理能力,探索並深化推廣“AI+政務”“AR+政務”等應用,實現審批辦理“智能化”、服務引導“虛擬化”和大廳管理“可視化”。

  網上辦事服務升級。充分利用生物識別、大數據、人工智能、電子證照、物流平台等輔助手段,進一步改善網辦服務體驗,逐步實現“一臉認證、主動推送,一鍵申請、智能核驗,一次提交、郵寄可取”的網辦服務。

  推廣“指尖黃埔”移動應用。統一彙聚“粵省事”“穗好辦”中涉及黃埔區相關服務,以及“粵商通黃埔專區”和區部門提供的各類對外線上服務,整合全區各類民生、企業服務資源,實現政務服務指尖觸達,讓群眾辦事更方便快捷高效,提高群眾和企業獲得感及滿意度。

  (三)提升“互聯網+政務服務”水平

  以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為引領,繼續加強5G、人工智能、雲計算、大數據等數字技術運用,持續推進“互聯網+服務”“互聯網+監管”改革,擴大“互聯網+‘秒批’”應用。製定公共數據資源開放共享目錄,搭建統一的跨部門、跨層級、跨領域政務數據共享平台。推動區塊鏈等創新技術在不動產登記、涉稅服務等領域的應用,壓縮業務辦理時間,提升企業辦事便利度和服務體驗。強化政務大數據與企業、社會大數據的彙聚融合和關聯分析,在經濟發展、社會治理、民生服務重點領域實施一批大數據融合開發和應用創新項目。

專欄15:“互聯網+政務服務”應用創新工程

  審批監管政務服務大數據平台集約化改造。將“一網通”係統、電子證照係統、政策兌現係統、企業信用平台、企業籌建係統與“粵商通”對接,提供微信端企業開辦、工商登記“一站式”服務,實現高頻電子證照的關聯和自動填報助力涉企政務服務事項“免證辦”,實現企業建設全生命周期的跟蹤管理,為企業投資建設提供個性化的定製服務。

  商事服務技術創新。持續推廣“e登記”服務,提升不動產登記效率,實現辦理抵押登記“零跑動”。協同供電、供水、供氣、稅務、戶政等部門建立“不動產登記+稅務”一體化服務專窗,共享信息數據;持續深化“區塊鏈+發票”改革,強化“稅鏈”電子發票平台建設。

  信息化惠企服務體係建設。推動區塊鏈技術在市場主體監管、質量安全追溯、行政執法監管等領域的場景應用。在“一門式”政策兌現的基礎上,梳理分析政策文件,形成可定製的“惠企政策產品”,運用AI精準推薦引擎,實現惠企政策的主動推送、及時有效兌現。

  七、構建新型智慧城市標杆,重塑融合創新發展模式

  (一)搭建智慧城市管理中樞

  運用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人工智能、5G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實現“城市神經網絡”全區全覆蓋,以城市全量數據資源、時空地理信息、共性支撐平台、運行指揮中心、綜合智能門戶為基本要素,構建智慧城市數字化管理係統,全麵推動各類數據加速向管理中樞彙聚,打破數據壁壘,形成以數據驅動為特征的城市綜合運營管理指揮中樞,支撐城市日常運行、管理、決策和應急指揮,實現各種問題、風險的及時智能化處置。加大各領域新型數據、算法平台、試驗場景的開發開放力度,形成“主體多元化、分工精細化、管理專業化”的市場化建設模式。引入大數據技術,利用大數據分析,及時掌握城市車輛運行、城市用地、攤販流動、垃圾處理等情況,主動發現問題。基於“令行禁止、有呼必應”綜合指揮調度平台,實現全區調度“一網通”,推進危化品、交通、消防、生產等重點行業領域安全隱患排查治理,提高突發事件預警預防和應急處置效率。圍繞城市管理對象、處置標準和時限、考核考評建立數字信息數據庫,實行精準管理、規範處置、公平考核。

專欄16:智慧城市管理中樞建設工程

  完善“令行禁止、有呼必應”綜合指揮調度平台。以黃埔區全量數據資源、時空地理信息、共性支撐平台、運行指揮中心等模塊為基本要素,建設綜合指揮平台,打通黃埔城市事件的處置流程與模式,打造跨網跨空間的協同能力,融合業務部門指揮中心能力形成聯動指揮體係,規劃指揮一張圖、協同調度、勤務值守、資源管理、指尖指揮、任務值班管理等應用;建設城市體征係統,對全區全景三維模型進行可視化渲染,並將視頻、複雜的動畫、2D/3D圖形和實時數據流進行統一整合,持續擴展可視化指揮應用;打造融合通信平台和視頻會商平台,實現跨網跨製式的通信手段的融合,構建全區各個委辦局單位之間縱向以及橫向的溝通渠道。

  打造智慧城市CIM創新應用。以黃埔區CIM基礎平台為基礎,持續深化一張圖基礎平台應用,率先開展知識城CIM創新應用標杆,實現無人駕駛在CIM中模擬應用,包括無人駕駛運行模式的分析、實時自動駕駛、智慧停車、停車信息管理、道路流量分析、路口交通模擬等。同時接入自動駕駛車輛的實時路況信息,包括自動駕駛狀態、路測感知數據、路口車流、人流以及知識城市政設施、建築信息、四標四實等數據,融合多種數據模型,實現一屏展示城市運營情況。

  (二)打造智慧社區惠民服務

  推進智慧社區惠民服務體係建設。對便民生活、智能感應、安防監控、環保應用場景設備設施進行定製化改造升級。鼓勵各組織、企業開展與社區居民生活密切相關的智慧社區服務,逐步在多個社區打造和推廣智慧社區信息綜合管理服務平台,形成線上線下融合的公共信息綜合服務體係,積極推進以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社會治安、醫療衛生、計劃生育為主的公共服務覆蓋到社區,打造智慧便民生活圈。開展“社區+管家”物業服務,設置家政預約、看護服務等到家優質定製服務。完善“智慧社區+養老”模式,為廣大社區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潔、生活照料、康複理療、失能照護、精神慰藉等各類服務,著力打造“一刻鍾”居家養老服務圈。發展社區電商,提倡“無接觸”式配送,提升社區便民服務能力。推動智能快遞櫃、政務服務智能終端等智能化設施在社區部署,推動各部門的公共服務通過信息化方式向社區延伸。

專欄17:智慧社區建設工程

  建設一批5G+智慧社區樣板。建設一批獨立組網的5G全場景智能社區,全麵推進全場景智能健康社區落地。在社區內打造“刷臉”(人臉識別)出入同行、乘坐無人駕駛通勤車、智能垃圾分類等智能場景。疫情期間通過智能物流機器人,實現無接觸配送。推進智能物流機器人、無人駕駛通勤車、室內智能家居和配套商業項目建設,為不同用戶群體提供家庭、社區到配套的全場景服務,逐步建設成為5G智慧社區應用示範創新基地。

  打造平安社區試點。在長洲島選擇有條件的小區部署智能門禁、車禁、電子圍欄、視頻監控等前端設備,利用人臉識別、智能檢測、互聯網、物聯網等技術,對進出小區的人員、車輛進行抓拍、特征提取和分析識別,並將數據送入後端大數據平台,開展人臉動態比對預警、人員軌跡分析追蹤、人員身份鑒別查詢等,實現全域全程全時的數據采集、事件預警、主動發現、自動報送和智能處置。

  (三)深化數字民生創新應用

  鼓勵企業和社會機構開展創新應用研究,在醫療衛生、文化教育、環境保護等領域組織實施一批數字化應用示範項目。推動傳統公共服務信息與移動互聯網、智能移動設備等信息的彙聚融合,重點發展智慧醫療、智慧教育、智慧交通等智慧民生服務,實現全區數字化公共服務能力和公共服務消費水平同步提升。

  智慧醫療。建立覆蓋城鄉的電子健康檔案和電子病曆,深化醫療健康大數據建設,大力推動“互聯網+醫療健康”應用資源整合,鼓勵“移動醫療”“網絡醫院”等服務創新,推廣遠程醫療和健康谘詢保健智能應用。整合全區衛生健康信息平台資源,推進醫療衛生大數據在各相關領域的服務與再利用,強化信息技術對醫聯體、醫共體的建設支撐以及對社會醫療機構的業務全流程監管。建成一批流程更便捷、服務更高效、管理更精細的智慧醫院。鼓勵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五醫院、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等加快5G專網部署和智慧化升級步伐。分批接入黃埔區基層醫療機構、區屬醫院、社會辦醫療機構、駐區醫院數據,定期接收市平台下發人口、健康、醫保等數據,實現黃埔區醫療健康大數據應用。

  智慧教育。推動校園5G、物聯網建設,建設智能化校園環境,為智慧教育提供泛在化的基礎環境。建立一批優質教育信息資源開放共享和創新應用,加快發展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混合式教學,豐富在線教育資源供給。試點開展“雙師課堂”、智慧課堂以及基於5G、AR/VR/MR、AI沉浸式教學等創新型教學模式,爭取創建5G+VR教學實驗室,推廣普及中小年級人工智能教育。推進中考理化生實驗考試場室建設,探索數字驅動的綜合素質評價方式,促進教育評價改革。構建教育教學數據采集、分析係統,提升教育治理能力。

  智慧交通。按照“一年打基礎,兩年造亮點,三年見成效,五年成體係”的智慧交通體係設計推進思路,集中力量推進“1+7”平台和四大示範區的重點信息化項目建設,打造全區綜合交通運輸智慧化管理載體,提升區域交通運行效率,促進交通數據化、智能化升級,提升區域交通運行效率,便捷公眾交通出行,助力打造智慧交通強區。重點打造公交智慧產業園區,持續建設區智慧交通綜合運營中心、智能公交管理係統及重點營運車輛監管係統,為全區交通運營管理服務提供有力支撐。深化推進科學城5G智能公交測試基地及智慧公交產業園、生物島5G自動駕駛應用示範島建設,持續開展自動駕駛MaaS應用試點和5G-V2X車路協同試點工作,鼓勵百度阿波羅、珍寶巴士、文遠知行等企業積極開展無人駕駛應用示範,推動建設“人、車、路、站、場”全麵協作的智慧化綜合交通服務體係,打造黃埔區車聯網產業基地,推動全區智慧交通建設取得較大突破。

  (四)推動應急管理數字化建設

  強化科技支撐,以信息化建設推進應急管理現代化。充分發揮大數據、5G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優勢,圍繞安全生產、自然災害、疫情防控等領域的監測預警和應急處置動態數據采集彙聚的需要,強化應急管理感知網絡建設。加快完善數字化應急管理體係,圍繞安全生產類、自然災害類等突發事件以及綜合防災減災救災工作,建設應急智能感知監測預警係統、應急指揮救援係統、智慧應急決策輔助支持係統,從監督管理、監測預警、指揮救援、輔助決策提升應急管理應用的智慧化、可視化,保障應急管理決策的科學化。打造一批智慧化應急應用場景,推動全區防災減災救災和安全生產監管能力跨越式發展,加強智慧應急管理能力,助推應急管理創新發展。

  八、完善網絡安全保障體係,為數字產業保駕護航

  (一)加快網信技術突破與產品創新

  加強網絡安全自主核心技術研發和產品創新。鼓勵企業與科研機構、高校合作共建研發中心、技術與產業聯盟,支持以骨幹網絡與信息安全企業和專業研發機構共同承擔國家重大項目等方式開展網絡與信息安全技術自主創新,提升創新能力。積極探索擬態防禦、可信計算、零信任安全等網絡安全新理念、新架構,推動具有內生安全特性的網絡安全理論、技術和產品創新。支持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量子計算等技術在網絡安全領域的應用,發展大數據威脅情報分析、人工智能監測預警、量子加密通信等網絡安全防禦產品。

專欄18:網絡安全技術研發工程

  推進網絡安全核心技術攻關。推動鼎甲科技、高新興等網絡安全龍頭企業聯合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主體共同建設網絡安全實驗室,開展網絡安全防護體係基礎理論、基礎技術和關鍵共性技術研究,強化網絡安全防護、高級威脅防護、態勢感知、監測預警和應急響應等技術攻關。支持建設網絡安全仿真實驗平台,開放提供技術試驗、安全檢測、風險評估等環境。

  搶先布局高端工業安全軟件。麵向汽車製造、電子信息、能源、食品飲料、高端化工、電器機械等重點行業,重發展研發設計類軟件,訂單排產、工藝工裝、設備維護、遠程監控、倉儲管理等生產控製類軟件,需求管理、決策支持、供應鏈優化等管理類軟件。鼓勵鼎甲科技、高新興等龍頭企業開發高支撐價值的研發設計類、生產控製類、經營管理類工業APP。重點發展高端裝備嵌入式操作係統、嵌入式支撐軟件、嵌入式應用軟件,以及係統集成關鍵技術和解決方案。

  打造黃埔區密碼應用和創新示範基地。聯合暨南大學等研究院、南方電網、中國平安、廣汽集團、美的、中電科、中安網脈等共同開展國產密碼應用推廣工作,紮實推進國家密碼應用和創新示範基地建設,推動密碼研究院等項目落地,構建商用密碼應用與創新生態。謀劃共建廣東省粵港澳大灣區密碼研究院,引入暨南大學密碼研究團隊,在基地園區創建廣東省密碼研究院,為密碼創新人才培養、產學研等提供重要支撐。

  (二)打造網絡安全創新平台

  推動網絡安全創新平台建設,加強政企合作,以關鍵信息基礎設施為重點,探索網絡安全治理共建共治共享新模式,建立監測感知、預警防範、應急響應、調查處置、查處打擊的全鏈條閉環機製,構建網絡安全打防管控綜合體係。依托數據安全學院及數據安全科技孵化基地、行業龍頭企業等資源,通過政府引導、社會投資方式,建設網絡信息安全公共服務集聚中心,重點培育檢測認證、仿真測試、技術展示、教育培訓、創業孵化等公共服務,麵向華南地區乃至全國提供服務,形成國內一流的服務能力。

專欄19:網絡安全創新平台建設工程

  建設廣東省網絡安全數據中心。落地建設廣東省網絡安全應急響應中心(網絡安全110),建立“1+1+N”調度體係,即1個“網絡安全110指揮調度中心”,1個網絡安全數據中心,N支應急響應服務隊伍,實現網絡安全保障“實戰化、體係化、常態化”。建設網絡威脅情報平台、大灣區城市智慧網絡靶場平台、指揮調度平台三大技術支撐平台,完善網絡安全聯防聯控機製,全力保障“網絡安全110”落地取得成效。依托網絡威脅數據聯盟、城市智慧網絡靶場、“紅帽”工程、網絡安全體驗館四項工程,推動形成集產品、服務、技術、人才為一體的網絡安全產業生態鏈,孵化網絡安全新產品、新服務、新企業,為全省網絡安全工作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建立網絡安全態勢感知平台。向上與廣州市平台對接,對關鍵信息基礎設施、重要信息係統和重要網站實現實時監控,采用機器學習、深度學習等算法提升網絡信息安全風險監測、研判、預警、處置和溯源能力。健全網絡安全應急處置機製,建立健全高效統一的網絡安全風險通報機製、安全測評機製和應急處置機製,規範軟件漏洞收集驗證、預警發布及應急處理行為。完善網絡安全事件應急預案,實行應急響應分級,組建網絡安全專家庫和應急處置技術支撐隊伍,建設重大網絡安全事件應急指揮平台,強化突發網絡安全事件的應對處置能力。

  (三)網絡安全新興領域創新應用

  抓住數字經濟發展機遇,重點發展麵向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工業互聯網等新興應用領域的安全技術和產品,開展技術產品研發和行業應用示範。加強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興技術領域風險應對能力和安全保障能力建設,提升在新興領域的健壯性和穩定性,共建數字安全生態。

  大數據和雲計算安全。大數據安全領域,提升大數據平台的身份認證、訪問控製、數據防泄漏、隱私保護、威脅情報分析等關鍵能力,建立覆蓋大數據生命周期的安全防護產品和服務體係。雲計算安全領域,依托鼎甲科技、南網數研院等安全和雲服務綜合提供商,構建貫穿基礎軟硬件、雲服務、雲存儲、雲災備、雲終端、雲解決方案的融合安全雲服務模式。

  區塊鏈安全。依托安居寶、中設智控、首旅如家等企業,針對區塊鏈技術性能瓶頸與係統安全性的平衡、隱私保護及數據檢索安全等方麵,加強技術研究和難點攻關投入。大力培育區塊鏈獨角獸企業,鼓勵傳統網絡安全企業進入區塊鏈安全領域,推動智能合約審計、安全評測、區塊鏈係統安全監測等安全解決方案和服務落地。

  人工智能安全。重點圍繞人工智能體係架構中的網絡安全、數據安全、算法安全和應用安全,研發安全測試數據集與工具集產品,推出人工智能安全檢測驗證服務。加強對人工智能係統及產品的學習框架組件、決策係統、數據隱私等人工智能算法設計、產品開發和成果應用的全流程監管。

  工業互聯網安全。依托廣東省通信管理局工業互聯網安全監測與態勢感知平台,加強工控係統身份識別、數據與采集監控係統、工業操作係統、工業物聯網及信息物理係統、嵌入式安全組件等軟件和通用芯片及板卡、自主可控可編程邏輯控製器、安全數據采集終端等硬件產品研發。推動工業領域自主可控軟硬件產品的研發和應用,推進麵向工業互聯網、工業物聯網和工業信息物理係統的數據信息完整性、身份認證、訪問控製、自適應和隱私保護等技術研發與產業化。開展工業互聯網安全領域的防火牆、漏洞掃描及配置核查工具、異常流量分析係統、入侵檢測係統、行為監管及APT(高級持續性威脅)防護、威脅態勢感知係統等產品研發與應用。

  九、構建數據資源流通體係,探索數據資源融合應用

  (一)推動政務大數據互通共享

  按照“全區全覆蓋、數據全口徑、標準全統一”要求,推進各係統和平台有效接入,實現跨區域、跨層級、跨係統、跨部門、跨業務數據聯通。加強與企業合作,促進政府、社會數據有效融合,建立統一的數據彙聚、加工平台,打造黃埔集中共享的一體化數據中心,確保“區級”與“社區級”信息資源對接、整合共享。重點推進經濟、環境、文化、衛生、城建城管等領域的公共數據資源開放,鼓勵區內企業共同開發數據訪問工具,對公共數據資源進行深度加工和增值利用,有序持續增加特色開放數據。

專欄20:政府大數據共享建設工程

  政務數據資源共享管理平台。統籌協調各部門數據彙聚,完善支撐各類政務應用的基礎庫和數據庫,不斷擴展政務大數據資源庫,加強政務數據關聯性,提升數據質量,推動政務數據依職能按需共享,逐漸實現數據資產可視化的全過程管理,定期對獲取的政務數據進行清洗、歸集和質量評估,生成數據報告。以數據安全為核心,圍繞數據產生、存儲、交換、使用等重要環節,建立一套完整、有效的數據安全防護體係。

  政務信息係統改造對接工程。做好對我區實施的行政權力事項涉及省、市相關部門及國家部委開發的多套軟件平台係統、信息係統的清單管理並進行改造升級,導入統一的政務服務數據渠道,實現多個平台數據信息共享,提升行政效率。合理規劃政務服務係統體係架構,將新建立的政務服務係統和業務信息係統與舊係統緊密耦合。

  (二)實施工業數據分類分級管理

  推動工業數據開放共享,建設麵向工業領域的數據服務平台,在生物醫藥、電子信息等行業先行先試,分級分領域推進工業數據脫敏開放,構建數據采集、彙聚、處理、共享、開放、應用及授權運營規則,製定數據禁止公開負麵清單。推動大數據與製造業融合應用試點,開展黃埔區工業數據分級分類試點工作,製定係統規範性的工業數據分級分類評估工作方案,開展工業大數據分級分類優秀案例遴選,形成典型示範。麵向安全可信環境建設,優先選擇製造業基礎好的區域,在製造企業和平台企業開展試點,選擇重點試點應用行業與場景。開展工業大數據分級分類和應用評估,製定工業大數據項目子庫,完善重點企業庫。開展工業大數據應用成熟度評估工作,摸清全區工業企業在大數據方麵的應用現狀,挖掘企業痛點和升級需求,製定應用成熟度標準,指導企業應用。

  (三)打造數據資源流通交易標杆

  打造數據要素流通試驗田,推動廣東省大數據流通與交易基地建設,加快打造廣東省大數據流通與交易服務高地,在安全可控的前提下探索數據資源跨境、跨域、跨級融合互通和協同應用。建立健全數據生成采集、整合彙聚、確權定價、流通交易和開發利用等方麵的基礎性規則,探索開展數據確權流通沙盒試驗,探索建立數據交易服務市場和配套評估、質押、融資等金融集成服務體係,探索推進數據資源證券化,提升數據資產資本運營水平。加強數據資源安全保護,製定數據隱私保護製度和安全審查製度,打造黃埔網絡信息安全產業主體聚集區與核心發展區。

專欄21:大數據流通與交易綜合服務平台工程

  搭建大數據綜合交易中心。打造一批大數據交易中心,搭建大數據流通、交易綜合服務平台,提供公共數據資源開放、數據資產管理增值、互聯網金融數據服務、數據聚集運用等,促進大數據產業與實體經濟和公共服務的深度融合,助推全省構建數字化產業生態、完善大數據產業鏈,加快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大數據流通與綜合服務高地。

  打造環境與資源要素配置交易和服務平台。充分發揮廣東省環境權益交易所作用,支持廣東省環境權益交易所推進生態補償平台、排汙權交易平台、自然資源交易平台、資源金融服務中心建設,探索開展生態補償型水權交易、用能權交易,完善資源定價機製和交易規則,打造“互聯網+環境與資源要素配置+環保產業服務”綜合型交易與服務平台。

  探索構建跨境知識產權交易機製。鼓勵廣東股權交易中心、廣州金融資產交易中心、廣州知識產權交易中心等交易市場運營機構充分運用分布式賬戶、區塊鏈等技術開展交易撮合、登記結算和信息披露等業務創新,提高交易安全性、透明度和效率。探索構建跨境知識產權交易機製,加強香港、澳門、新加坡知識產權交易機構合作共建國際知識產權交易平台。推動國家級電力新能源產業知識產權運營中心建設,支持更多企事業單位建設知識產權運營中心,聚焦重點產業開展知識產權運營轉移轉化服務。

  十、構築區域協同發展體係,塑造高質量產業新空間

  (一)推動區內各片區的協同發展

  全方位推動知識城、科學城、黃埔港、生物島四大片區協調發展,依托各自產業基礎、區域定位和資源優勢,充分利用大數據、區塊鏈、工業互聯網、5G等數字技術,著力推進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形成定位清晰、各具特色、競相發展的黃埔區信息化發展新格局。

專欄22:片區協同發展工程

  在知識城創新布局國際數字樞紐。圍繞數據中心、工業互聯網、5G、人工智能四大領域,加快布局一批國際新基建,推動國際互聯網出口通道、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頂級節點、國家級區塊鏈頂級節點、國家新型互聯網交換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聚焦優勢產業,實施數字化賦能,推動技術密集型、知識密集型產業集聚發展。

  在科學城創建工業互聯網融合發展示範區。聚焦工業互聯網,加快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電路板/新材料/醫療醫藥二級行業節點建設,重點打造一批跨行業、跨領域的國家級工業互聯網平台。圍繞5G、區塊鏈、工業互聯網等數字經濟領域,推動製造業裝備智能化、生產數字化。依托廣州區塊鏈國際創新中心,推動數字企業聚集及國家重點科技創新平台建設。

  在魚珠片區重點發展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加快推進以區塊鏈為特色的中國軟件名城示範區建設。依托統信軟件、麒麟軟件、飛騰信息、南方電網數字電網研究院、百度阿波羅等龍頭企業,通用軟硬件(廣州)適配測試中心、廣東省機械研究所智能裝備產業園、廣東粵港澳大灣區國家納米科技創新研究院、大灣區航運研究院、南方智媒大廈、廣州日報科技文化中心等平台及項目,打造區塊鏈、人工智能等關鍵技術融合發展的數字經濟新高地。

  在生物島重點打造生物安全智慧島。著重布局生物醫藥和生物安全產業,充分利用5G、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手段,推動生物科技、交通設施等數字化智能化升級。加快生物島價值創新園建設,持續引進和落地一批國內外生物醫藥與健康企業區域總部、運營中心、研發中心,打造世界頂尖的生物醫藥和生物安全研發中心。

  (二)強化與廣州各片區協同發展

  推動廣州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各片區協同發展。在知識城打造廣州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產業創新集聚區。依托廣州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魚珠片區)建設機遇,推動魚珠片區與琶洲核心片區(含廣州大學城)、廣州國際金融城片區協同發展,構建廣州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一江兩岸”空間格局。魚珠片區重點布局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頂級節點等新型國際化信息基礎設施,強化人工智能、5G、區塊鏈等新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打造以區塊鏈為特色的中國軟件名城示範區。

  (三)深化與周邊城市多方位聯動

  依托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廣州段),聯動深圳、東莞、清遠、佛山、香港、澳門等其他城市創新資源,集聚創新型企業、創新型人才、創新型成果,推動建設“雙區”和“雙城”聯動示範區,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多中心、多層級、多節點的網絡型城市群結構,搶占大灣區關鍵核心技術製高點,打造鏈條完整、輻射帶動強、區域影響力大的數字經濟產業生態。

專欄23:周邊城市聯動發展工程

  打造廣深港澳協同創新共同體。聚焦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等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加強基礎研究與應用基礎研究合作,與深圳高新區共建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強化與華為、中興等龍頭企業合作,集中突破一批關鍵核心技術。與光明區打造生命科學成果協同轉化新高地,加強與光明科學城的合作,爭取國家實驗室、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開放共享。與寶安共建先進製造業協同發展先行先試地,圍繞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智能裝備、新材料等領域開展深度合作。

  鏈接港澳高端創新資源。加強與香港、澳門的科技合作,加強產學研合作及應用示範研究,推動變頻芯片、主控MCU、超高清視頻SoC芯片、數據傳輸芯片、高端CMOS圖像傳感器芯片等基礎材料與核心部件研究。加快穗港智造合作區、穗港科技合作園建設,構建穗港合作產業化鏈條,實現穗港協同發展;加快穗澳合作示範園建設,打造國際科技創新中心。

  深化珠三角城市協同發展。支持與東莞麻湧鎮共同打造穗莞融合大平台,重點開展5G技術、生物醫藥等領域的研發和應用展示,強化雙方產業對接,推進雙方在電子商務、現代物流、臨港產業等領域的產業合作。大力建設廣清經濟特別合作區,推動土地資源等生產要素優勢互補。充分利用清遠市在大數據、雲計算、電商物流等領域的創新資源,加強廣清在電子商務、互聯網金融、現代智能物流等領域的產業合作。積極參與廣佛全域同城戰略,加強與佛山在先進裝備製造、汽車、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等領域的協同合作。

  (四)加強對外合作促進國際大循環

  緊抓“雙循環”國策機遇,加強與新加坡、烏克蘭、以色列、歐盟等國家和地區或組織在技術研發、設備製造、應用創新等方麵的交流互鑒。培育區內企業在5G、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領域的國際合作意識,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引導企業“走出去”。

專欄24:對外合作強化工程

  加強中新合作。與新加坡聯合成立中新數據跨境流通技術工程實驗室,探索中新兩地數據流動、開放、融合的長效機製。發揮中新雙方新一代信息技術優勢,針對智慧城市、工業物聯網、智慧醫療、車聯網等重點應用場景,組織實施5G技術的融合應用試點。建立5G技術成果服務平台,麵向兩地企業提供技術成果與知識產權評估與評價服務、技術成果交易綜合服務等。

  加強中烏合作。加快中烏國際(黃埔)創新研究院建設,圍繞新一代信息技術、先進材料等領域,謀劃形成“一院多中心”格局。深化與烏克蘭國家科學院弗蘭采維奇材料問題研究所、超硬材料研究所等高水平科研院所的合作,探索共建平行實驗室、協同創新中心等。鼓勵區內科研院所和科技企業聚焦科研及產業化的聯合研究、科研基礎設施建設、科技創新項目實施等方麵,與研究院展開多層次、跨領域合作。

  加強中以合作。強化與以色列在智能裝備、生物技術、創業投資等領域的合作,加快廣州中以機器人產業園等創新載體建設,擴大中以智能製造創投基金和生物產業基金規模,圍繞智能裝備、機器人、生物醫藥等領域,加強產業技術轉化和應用。加快推動STI(中國)創新研發與智能製造中心等創新平台落地,吸引集聚一批創新創業成果及人才資源。

  深化中歐合作。依托中歐生命科技園、中歐國際創新合作(新材料)示範基地、中歐企業合作促進中心等合作載體和交流平台,聚焦知識經濟、生物產業、機器人與智能製造產業等領域大力推進與德國等歐洲國家地區的產業技術合作。引導歐洲高端研究機構、企業在區內設立研發中心或者分支機構。引進一批歐盟投資企業,支持已落戶的歐洲企業實施增資擴產。支持上市公司、龍頭企業“走出去”,進一步擴大對歐盟投資,建立生產基地、研發中心及分支機構。

  十一、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實施

  建立健全信息化發展統籌協調機製,對全區信息化工作進行集中統一領導,做好規劃製定、標準規範、項目組織、統計評估等工作。統籌整合各方資源,強化規劃布局,協同推進相關信息化工作落實。建立健全信息化專家谘詢委員會,建立重大事項專家谘詢製度,有關信息化規劃、項目審批、政策製定等重大事項充分征求專家意見。

  (二)完善製度機製

  完善實施機製,建立規劃重大事項協商機製,協調研究存在問題與解決對策。構建部門聯動機製,區層麵統籌協調,各級各部門各司其職,構建跨部門聯合工作機製,統籌產業、科技、金融、土地、招商、人才等資源向重點行業領域傾斜支持,形成工作合力,協調推進重點項目布局和資源支持。健全跨地區合作機製,加強橫向跨界協同合作,強化重點行業領域跨地區政產學研合作紐帶,加強粵港澳大灣區產業合作和技術交流。

  (三)強化要素保障

  加大財政投入,鼓勵各部門利用現有專項資金加大對信息化發展重點領域、重大項目和應用示範的支持力度,積極引導社會資源投向信息化建設。夯實人才支撐,做好信息化建設專項人才的引進、培育和服務,完善數字技術領軍人才醫療、住房、子女就學、稅收等相關優惠措施,在全球範圍引進高端人才,加強海外柔性引才。優化營商環境,加大金融扶持力度,創新金融支持方式。推廣“區塊鏈+AI”商事服務模式,深化涉企證照“44證合一”改革,優化“證照聯辦”“秒批”政務服務,完善“12345審批服務體係”,提升“一門式”政策兌現服務能力,持續優化“黃埔營商”。

  (四)開展監督考核

  建立信息化發展工作目標責任製,統一各級各有關部門的思想,切實增強做好信息化工作的責任意識,把信息化工作擺上重要日程。定期開展信息化工程的實施考核評估工作,定期發布統計信息。規劃編製部門要組織開展規劃實施情況動態監測、中期評估和總結評估,鼓勵開展第三方評估,強化監測評估結果應用。建立信息化工作問責製度,明確責權範圍,規範問責程序,強力推進信息化發展建設。

  附件1

  指標解釋

  1.使用5G網絡人口占比:統一使用5G套餐用戶數占全區常住人口占比。

  2.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數字經濟核心產業產值占比情況,反映地區數字產業發展情況。

  3.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產值:新一代信息技術分為六個方麵,分別是下一代通信網絡、物聯網、三網融合、新型平板顯示、高性能集成電路和以雲計算為代表的高端軟件,其產業產值為上述六個產業產值總和。

  4.上雲上平台企業:“上雲上平台”是圍繞研發設計、生產管控、經營管理、售後服務等核心業務環節,建立產業資源池,解決需求側、供給側的問題,同時培育技術、產品、模式領先的工業互聯網供應商的工業互聯網平台。企業上雲上平台可通過網絡便捷地按需使用資源(包括計算資源、存儲資源、應用軟件、服務及網絡等),且高度可擴展、靈活易管理的業務模式,具有大規模、虛擬化、高可靠及彈性配置等屬性,做好成本控製,實現降本增效,可提高資源配置效率、降低信息化建設成本、促進共享經濟發展、加快新舊動能轉換。

  5.入駐事項零跑動率:“零跑動”指全部審批事項實現“網上申報、網上受理、網上審評、網上審批、網上發證”,全部業務實現“零跑動”辦理,審批“零紙張”。入駐事項零跑動率即實現零跑動的政務服務事項數占入駐政務服務事項總數的比重。

  6.智慧校園覆蓋率:達到“智慧校園”標準的中小學校園數量占全區中小學校園總數的比重。

  7.智慧社區覆蓋率:達到“智慧社區”標準的社區數量占全區社區總數的比重。


附件2

  名詞解釋

  1.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係: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係通過條形碼、二維碼、無線射頻識別標簽等方式賦予物品唯一身份。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係是工業互聯網網絡體係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支撐工業互聯網互聯互通的神經中樞,其作用類似於互聯網領域的域名解析係統(DNS)。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係的核心包括標識編碼、標識解析係統和標識數據服務。整個標識解析體係分為根節點、國家頂級節點、二級節點,最頂層是根節點,不同節點保存不同的信息,二級節點主要麵向行業。國際根節點是標識體係的最高層級服務節點,麵向全球範圍的根區數據管理和根解析服務。國家頂級節點是連接國際根節點,麵向國家/地區提供頂級標識編碼注冊和標識解析服務,支持跨二級節點的標識解析,主要由國家層麵建設,是我國工業互聯網重要基礎服務設施,標識解析體係的核心樞紐,為國內工業互聯網發展提供標識注冊和解析服務。二級節點是麵向行業或區域提供標識編碼注冊和標識解析服務,分為行業二級節點和綜合類二級節點兩類,主要由行業龍頭企業建設,企業節點是提供企業內部的標識編碼分配、標識解析服務,與二級節點對接;遞歸節點是標識解析體係的關鍵性入口設施,能夠通過緩存等技術手段提升整體服務性能,由運營商參與建設。

  2.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規模以上工企,在統計學中一般以年主營業務收入作為企業規模的標準,達到一定規模要求的企業就稱為規模以上企業。規模以上企業也分若幹類,如特大型企業、大型企業、中型企業、小型企業等。中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是指年主營業務收入在2000萬元以上的工業企業。

  3.物聯網:物聯網是指通過各種信息傳感器、射頻識別技術、全球定位係統、紅外感應器、激光掃描器等各種裝置與技術,實時采集任何需要監控、連接、互動的物體或過程,采集其聲、光、熱、電、力學、化學、生物、位置等各種需要的信息,通過各類可能的網絡接入,實現物與物、物與人的泛在連接,實現對物品和過程的智能化感知、識別和管理。物聯網是一個基於互聯網、傳統電信網等的信息承載體,它讓所有能夠被獨立尋址的普通物理對象形成互聯互通的網絡。

  4.IC:集成電路(Integrated Circuit)是一種微型電子器件或部件,采用一定的工藝把一個電路中所需的晶體管、電阻、電容和電感等元件及布線互連一起,製作在一小塊或幾小塊半導體晶片或介質基片上,然後封裝在一個管殼內,成為具有所需電路功能的微型結構,其中所有元件在結構上已組成一個整體,使電子元件向著微小型化、低功耗、智能化和高可靠性方麵邁進了一大步。

  5.地區生產總值:地區生產總值(地區GDP)是指本地區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生產活動的最終成果。地區生產總值等於各產業增加值之和。1993年中國將GDP正式納為國民經濟核算的核心指標。

  6.城市大腦:城市大腦是城市建設伴隨著21世紀互聯網架構的類腦化過程,逐步形成自己中樞神經(雲計算)、城市感覺神經(物聯網)、城市運動神經(工業4.0,工業互聯網)、城市神經末梢發育(邊緣計算)、城市智慧的產生與應用(大數據與人工智能)、城市神經纖維(5G、光纖、衛星等通訊技術),在上述城市類腦神經的支撐下,形成城市建設兩大核心:一是城市神經元網絡(城市大社交網絡),實現城市中人與人、人與物、物與物的信息交互,二是城市大腦的雲反射弧,實現城市服務的快速智能反應。雲機器智能和雲群體智慧是城市智慧湧現的核心動力,這樣基於互聯網大腦模型的類腦城市架構稱之為城市大腦。

  7.智慧燈杆:智慧燈杆采用複合型路燈杆,除了LED照明,還集合了視頻監控、多媒體LED信息屏、公共廣播、可視化一鍵報警、PM2.5和噪音等環境監測等功能;各部分以模塊化方式集成,可根據不同需求靈活選配;各功能高度集成,支持遠程操控、多維度數據分析決策,大大減少了建設和運維成本,促進節能減排,助力智慧城市的發展。

  8.IPv6:IPv6是英文“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6”(互聯網協議第6版)的縮寫,是互聯網工程任務組(IETF)設計的用於替代IPv4的下一代IP協議,其地址數量號稱可以為全世界的每一粒沙子編上一個地址。由於IPv4最大的問題在於網絡地址資源不足,嚴重製約了互聯網的應用和發展。IPv6的使用,不僅能解決網絡地址資源數量的問題,而且也解決了多種接入設備連入互聯網的障礙。互聯網數字分配機構(IANA)在2016年已向國際互聯網工程任務組(IETF)提出建議,要求新製定的國際互聯網標準隻支持IPv6,不再兼容IPv4。

  9.新型互聯網交換中心:新型互聯網交換中心是彙集各類互聯網企業互聯互通的基礎平台,具備“一點接入、多點連通”優勢,可稱為互聯網時代信息高速公路交通樞紐,它可以實現多類互聯網絡主體的全方位接入,進一步實現更便捷的數據、信息、資源互通,降低應用企業多點部署難度,是中小企業創新創業發展的助推器。

  10.車聯網:車聯網的內涵主要指:車輛上的車載設備通過無線通信技術,對信息網絡平台中的所有車輛動態信息進行有效利用,在車輛運行中提供不同的功能服務。可以發現,車聯網表現出以下幾點特征:車聯網能夠為車與車之間的間距提供保障,降低車輛發生碰撞事故的幾率;車聯網可以幫助車主實時導航,並通過與其它車輛和網絡係統的通信,提高交通運行的效率。

  11.射頻:射頻(RF)表示可以輻射到空間的電磁頻率,頻率範圍從300kHz~300GHz之間。射頻就是射頻電流,簡稱RF,它是一種高頻交流變化電磁波的簡稱。每秒變化小於1000次的交流電稱為低頻電流,大於10000次的稱為高頻電流,而射頻就是這樣一種高頻電流。射頻(300K-300G)是高頻(大於10K)的較高頻段,微波頻段(300M-300G)又是射頻的較高頻段。

  12.太赫茲技術:太赫茲(TeraHertz,THz)是波動頻率單位之一,又稱為太赫,或太拉赫茲,通常用於表示電磁波頻率。太赫茲是一種新的、有很多獨特優點的輻射源,是0.1~10THz的電磁輻射,從頻率上看,在無線電波和光波,毫米波和紅外線之間;從能量上看,在電子和光子之間;在電磁頻譜上,太赫茲波段兩側的紅外和微波技術已經非常成熟,但是太赫茲技術基本上還是一個空白,其原因是在此頻段上,既不完全適合用光學理論來處理,也不完全適合微波的理論來研究。太赫茲技術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交叉前沿領域,給技術創新、國民經濟發展和國家安全提供了一個非常誘人的機遇,可能引發科學技術的革命性發展。太赫茲係統在半導體材料、高溫超導材料的性質研究、斷層成像技術、無標記的基因檢查、細胞水平的成像、化學和生物的檢查,以及寬帶通信、微波定向等許多領域有廣泛的應用。研究該頻段的輻射源不僅將推動理論研究工作的重大發展,而且對固態電子學和電路技術也將提出重大挑戰。

  13.第三代半導體:半導體第三代一般指禁帶寬度大於2.2eV的半導體材料,也稱為寬禁帶半導體材料。第三代半導體材料是主要以碳化矽(SiC)、氮化镓(GaN)、氧化鋅(ZnO)、金剛石、氮化鋁(AlN)為代表的寬禁帶半導體材料。在應用方麵,根據第三代半導體的發展情況,其主要應用為半導體照明、電力電子器件、激光器和探測器以及其他4個領域。半導體產業發展至今經曆了三個階段,第一代半導體材料以矽為代表;第二代半導體材料砷化镓也已經廣泛應用;而以氮化镓和碳化矽、氧化鋅、氧化鋁、金剛石等寬禁帶為代表的第三代半導體材料,相較前兩代產品性能優勢顯著。

  14.智能傳感器:智能傳感器是具有信息處理功能的傳感器。智能傳感器帶有微處理機,具有采集、處理、交換信息的能力,是傳感器集成化與微處理機相結合的產物。與一般傳感器相比,智能傳感器具有以下三個優點:通過軟件技術可實現高精度的信息采集,而且成本低;具有一定的編程自動化能力;功能多樣化。

  15.MEMS傳感器:MEMS傳感器即微機電係統,是在微電子技術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多學科交叉的前沿研究領域。EMS傳感器是采用微電子和微機械加工技術製造出來的新型傳感器。與傳統的傳感器相比,它具有體積小、重量輕、成本低、功耗低、可靠性高、適於批量化生產、易於集成和實現智能化的特點。同時,在微米量級的特征尺寸使得它可以完成某些傳統機械傳感器所不能實現的功能。

  16.OLED:又稱為有機電激光顯示、有機發光半導體。OLED屬於一種電流型的有機發光器件,是通過載流子的注入和複合而致發光的現象,發光強度與注入的電流成正比。OLED在電場的作用下,陽極產生的空穴和陰極產生的電子就會發生移動,分別向空穴傳輸層和電子傳輸層注入,遷移到發光層。當二者在發光層相遇時,產生能量激子,從而激發發光分子最終產生可見光。

  17.Micro-LED:MicroLED是新一代顯示技術,比現有的OLED技術亮度更高、發光效率更好、功耗更低。2017年5月,蘋果已經開始新一代顯示技術的開發。2018年2月,三星在CES2018上推出了MicroLED電視。

  18.有機柔性顯示:柔性有機屏相較於LCD屏幕,柔性OLED屏幕明顯較好,不僅在體積上更加輕薄,功耗上也更低,有助於提升設備的續航能力,同時因為OLED有可彎曲、柔韌性佳的特性,其耐用程度也大於以往屏幕,降低設備意外損傷的概率。

  19.IAB產業: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生物醫藥產業。

  20.企業上雲:是指企業通過高速互聯網絡,便捷地獲取雲服務商提供的計算、存儲、軟件、數據等服務,對企業提高信息化建設與應用水平,提升生產、經營、管理效益,帶動企業轉型升級和商業模式創新等方麵具有明顯促進作用,應用的雲計算產品和服務或解決方案具有先進性、實用性和可推廣性。

  21.氮化镓:氮化镓是一種無機物,化學式GaN,是氮和镓的化合物,是一種直接能隙的半導體,自1990年起常用在發光二極管中。此化合物結構類似纖鋅礦,硬度很高。氮化镓的能隙很寬,為3.4電子伏特,可以用在高功率、高速的光電元件中,例如氮化镓可以用在紫光的激光二極管,可以在不使用非線性半導體泵浦固體激光器的條件下,產生紫光(405nm)激光。

  22.粵商通:粵商通是廣東省政府、省政數局為全省1300萬商事主體打造的涉企移動政務服務平台,旨在提升數字政府的服務能力和企業的市場運作效率,助力廣東省營商環境的持續優化。

  23.CIM:城市信息模型是以建築信息模型(BIM)、地理信息係統(GIS)、物聯網(IoT)等技術為基礎,整合城市地上地下、室內室外、曆史現狀未來多維多尺度信息模型數據和城市感知數據,構建起三維數字空間的城市信息有機綜合體。

  24.嵌入式軟件:嵌入式軟件就是嵌入在硬件中的操作係統和開發工具軟件,它在產業中的關聯關係體現為:芯片設計製造→嵌入式係統軟件→嵌入式電子設備開發、製造。

  25.分布式:分布式計算是計算機科學中一個研究方向,它研究如何把一個需要非常巨大的計算能力才能解決的問題分成許多小的部分,然後把這些部分分配給多個計算機進行處理,最後把這些計算結果綜合起來得到最終的結果。分布式網絡存儲技術是將數據分散地存儲於多台獨立的機器設備上。分布式網絡存儲係統采用可擴展的係統結構,利用多台存儲服務器分擔存儲負荷,利用位置服務器定位存儲信息,不但解決了傳統集中式存儲係統中單存儲服務器的瓶頸問題,還提高了係統的可靠性、可用性和擴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