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市2024年一季度重大項目開工活動在中新廣州知識城舉行。 李劍鋒 攝
12個顛覆性技術創新項目與顛覆性技術創新基金簽約。 李劍鋒 攝
廣州顛覆性技術創新產業園項目效果圖。
動工!簽約!授牌!頒新政!2月20日,廣州市召開“新春第一會”——高質量發展大會的第二天,廣州開發區、黃埔區便開始擂鼓催征,起而行之,打響龍年“第一炮”,掀起廣州快馬加鞭、起跑衝刺、奮躍而上的新高潮。
當天,在中新廣州知識城舉行的廣州市2024年一季度重大項目開工活動中,廣州開發區、黃埔區共有112個項目參加集中動工,總投資約839億元,預計達產產值、營業收入約1005億元。同時,廣州顛覆性技術創新園破土動工;一批顛覆性技術創新項目獲得授牌;12個顛覆性技術創新項目與顛覆性技術創新基金簽約;全國首個全麵支持顛覆性技術創新項目的政策措施正式發布……在這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中,廣州開發區、黃埔區緊盯顛覆性、前沿性技術,抓牢戰略性、先導性產業,發展新質生產力,靠創新進、靠創新強、靠創新勝,以時不我待的豪情擁抱新的“科學的春天”,催生更多新模式、新動能、新產業。
打造新模式:
大學院所+創新基金+創新園區=顛覆性技術創新體係
顯然,顛覆性技術創新,已成為廣州開發區、黃埔區的開年關鍵詞。
何為顛覆性技術?顛覆性技術通常是指對傳統產業具有顛覆性影響的技術。顛覆性技術具有前沿性、超前性,創新成功不僅能帶動國內產業轉型升級,而且能提升國家核心競爭力。
在當天的活動中,廣州顛覆性技術創新中心與廣州開發區合作建設的廣州顛覆性技術創新園在中新廣州知識城動工,意味著廣州開發區已構建成一種全新的顛覆性技術創新體係。
該園區選址知識城逕下村,占地約12萬平方米,規劃建設麵積約40萬平方米,計劃總投資30億元,預計達產年產值17.8億元,集研發、試製、培訓、交流、展示等功能為一體,對完善創新創業生態,為科研和中小企業提供係統性支撐,打造顛覆性技術創新的策源地具有重要意義。
廣州顛覆性技術創新中心主任、京津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主任王茤祥介紹,廣州顛覆性技術創新中心由廣州市政府、廣州開發區管委會與京津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共建,將通過合作組建黃埔創新學院、顛覆性技術創新基金、建設顛覆性技術創新園等,構建“大學院所+創新基金+創新園區”的顛覆性技術創新體係,“管育接轉教”五位一體打造國家顛覆性技術創新核心平台。
“廣州顛覆性技術創新中心發揮‘中樞’作用,統籌管理。”王茤祥說,黃埔創新學院發揮“引擎”作用,聯合國內外一流大學、新型研發機構,打造“學院+”的國際化技術創新、人才培養係統;廣州顛覆性技術創新基金發揮“賦能”作用,聯合優質風投基金、龍頭企業,打造“顛覆性技術創新基金+”的市場化投資係統;廣州顛覆性技術創新園則發揮“聚變”作用,聯合其他專業園區,打造“顛覆性技術創新園+”的分布式園區係統,完善創新創業生態。
創新基金如何為顛覆性技術創新項目“賦能”?廣州顛覆性技術創新中心與廣州產投集團、知識城集團等共同組建的廣州顛覆性技術創新基金(以下統稱“基金”),其“賦能”方式是,對中央、地方支持的顛覆性技術創新項目進行接力投資,形成有為政府與有效市場的有機結合。該基金規模達15億元,首期3.5億元“同新科創”基金已於2023年8月注冊成立,11月完成基金備案。
活動當天,該基金跟析芒醫療、載誠科技、艾賽吉、智地感知、超維景、奇點醫療、與光科技、精智未來、超視計科技、微納動力、金竟科技、十灃科技12個首批顛覆性技術創新基金投資項目進行了集中簽約。
“這個基金專注於顛覆性技術創新、原始創新科技成果投資,”廣州顛覆性技術創新中心副主任袁瑩介紹,“主要聚焦國家顛覆性技術創新的重點領域,比如集成電路與芯片、算法與智能技術、BT-IT融合、科學儀器、先進製造、生命健康、能源與雙碳等。”
至於廣州顛覆性技術創新園如何發揮“聚變”作用,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山大學校長高鬆院士在致辭中介紹,廣州顛覆性技術創新園是“大學院所+顛覆性技術創新基金+顛覆性技術創新園區”創新體係中的一環,將為顛覆性技術創新項目與產業界的深度合作搭建更廣闊的平台。“我們期盼在這片沃土上,湧現出一批顛覆性技術的創新項目,培育一批富有競爭力的高科技企業,吸引全國乃至全球的創新力量彙聚廣州,為廣州的科技創新注入新活力。”
培育新動能:
“顛覆性10條”發布,最高給予500萬元資金配套
活動當天,全國首個全麵支持顛覆性技術創新項目政策措施——《廣州開發區 廣州市黃埔區 廣州高新區支持顛覆性技術創新若幹措施》(“顛覆性10條”)正式發布,探索建立顛覆性技術創新成果轉化新機製,以顛覆性技術和前沿技術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發展新質生產力。
據了解,此次發布的“顛覆性10條”,創新性提出落戶配套“即立即享”前置支持,落戶廣州開發區的顛覆性技術創新項目,最高可獲500萬元配套扶持,最大力度、最強支撐讓顛覆性技術“落地、開花、結果”。同時,該政策致力於打造“熱帶雨林式”創新生態,構建“基礎研究-技術攻關-成果轉化-產業化集群化”全周期一體化支撐體係,擴大顛覆性技術創新“項目種子庫”“人才蓄水池”,做好顛覆性技術的精準“選種”、精心“播種”、悉心“育種”、用心“培苗”。
“我們將打出‘研究院+創新基金+產業園+科學家天團+專項政策’的組合拳,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四鏈’深度融合,產業與科技互促雙強。”廣州開發區科技創新局局長洪暉說,同時,依托廣州開發區“工業立區”“工業強區”的產業基礎優勢和超4萬家的中小企業規模優勢,該項政策還將發揮企業創新主體作用和中小企業的韌性與活力,育“珠”、串“鏈”、成“網”,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賦能新型工業化,擦亮廣州開發區“中小企業能辦大事”的金字招牌。
近年來,廣州開發區、黃埔區全力打造“2+3+N”的戰略科技創新平台集群,實施“揭榜掛帥”“賽馬製”,出台“高成長10條”“高質量發展30條”等係列措施,形成生物醫藥、集成電路等多領域、多層次產業培育政策體係,持續提升自主創新能力,搶占前沿科技製高點,不斷探索科技成果轉化機製,全力打造科技成果轉化示範區,推動科技與產業雙向奔赴,全力發展新質生產力。
再添新產業:
產業項目占比超六成,以科技創新催生新質生產力
發展新質生產力必然要以科技創新驅動生產力向新的質量形態躍升,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係。
當天動工的112個項目,包括鄉村振興、基礎設施等民生項目,更包括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等產業項目。其中,以新質生產力產業為主的產業項目總投資約530億元,占比超過六成。
由廣東粵港澳大灣區國家納米科技創新研究院聯合石藥集團等11家上市企業、行業龍頭企業投資的國家納米智造產業創新中心項目,將聚焦納米材料、納米電子器件和納米醫藥三大領域,建設微納傳感器功能材料創新平台等重大平台,開展納米技術攻關,推動納米材料、電子器件、醫藥等智造產業發展。
由國家製造業雙創試點企業、國家技術創新示範企業、國家知識產權示範企業視源股份投資建設的全球總部基地項目,將用於開展商用顯示及音視頻設備、計算設備、電力電子、機器人及人工智能等領域的技術預研和產品開發。
以3D打印應用和數字化智能製造技術為核心的科技創新驅動型企業黑格科技,當天在廣州開發區、黃埔區啟動了3D打印數字化智造中心項目,設立包含3D打印技術、軟件、設備的研發實驗室和硬件設備生產車間,形成數字化全產業鏈。
同時,一批生物醫藥重大項目也於活動當天集中動工。新想集團在廣州開發區、黃埔區投資建設生命科技港項目,建設集孵化、研發中試、生產以及產業服務為一體的高標準生物醫藥產業園區,為入園企業提供研發、實驗、生產、辦公一體化的專業載體;利德曼生物安全產業基地體外診斷中心項目建設利德曼廣州運營總部、POCT產品平台、液相芯片產品平台,促進IVD新興生物產業成為粵港澳大灣區現代化經濟體係的重要支撐;恒諾康新藥研發以及產業化基地項目將建設集研發、生產和銷售於一體的世界一流新藥研發、高端原料藥和高端製劑的平台基地,打造世界上極度缺乏的無菌原料藥中試和複雜無菌製劑類前沿平台。
當天動工的還有總投資21億元的黃埔新型儲能產業園項目,該項目將建設儲能研發中心及年產能8GWh的儲能產業生產基地兩大板塊,打造集生產、研發及辦公的生態型儲能總部產業園。
“這一批重大項目開工建設,將進一步提升廣州開發區、黃埔區的科技創新能力,帶動產業轉型升級,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廣州開發區民營經濟和企業服務局局長何瑩表示。
(楊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