簽約現場。李劍鋒 攝
無人機搭載貨品從廣州開發區紅酒文化街起飛。
在廣州開發區海淘,可以解鎖“無人機閃送”新模式:隻需在新開業的國內首家跨境電商快速配送保稅直購店手機小程序上下單,清關後的商品就可以用無人機通過定點航線運送,約半小時內在航線終點實現定點收貨。
2月7日,廣州開發區紅酒文化街低空物流首飛驗證成功,並正式推出首批計劃開通的高效物流低空航線,於同日與多個入駐紅酒文化街商戶完成簽約。據了解,廣州開發區首批計劃開通的10條高效物流低空航線範圍涵蓋紅酒文化街、蘿崗萬達廣場、摩天工坊、黃埔君瀾酒店、官洲香嵐酒店、至泰廣場等區內人群密集商圈,最遠可達廣州國際生物島,“打飛的”收快遞的場景有望成為現實。
拓寬配送半徑
商品35公裏30分鍾“立等可取”
廣州開發區西區紅酒文化街,小雨淅瀝,工作人員把保稅下單的貨品放置到無人機起飛點位,10點32分,無人機搭載貨品從廣州開發區紅酒文化街啟動,經過1分鍾左右的空中飛旋,10點36分到達尚城萬科裏,首飛驗證活動圓滿成功。主會場中觀看首飛驗證活動的嘉賓在無人機落下一刻掌聲雷動,共同慶賀這一時刻。
據了解,通過即將啟動的低空物流配送航線,將令消費者在紅酒文化街下單方便度大大提升。消費者隻需要通過手指輕點,在手機APP下單紅酒、美妝護膚、醫療健康、母嬰用品等進口商品,完成商品清關後可通過計劃推出的定點航線,通過無人機運送,在航線範圍內可實現約30分鍾內到達消費者手中。也就是說,航線的開通將跨境電商門店“立等可取”的消費半徑擴大35公裏。此舉進一步打破時間和空間雙重限製,將為紅酒文化街增加“低空+”消費新體驗。
廣州跨境通電子商務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翁鍵苗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無人機送貨解決了一個行業痛點,以往我們通過保稅下單的貨物等待時間是比較長的,大多數情況下需要3-7天。而通過這種無人機送貨模式,就把這塊的時間大幅的縮短了,到消費者可以承受的範圍內。”
形成低空物流網絡
觸及範圍最遠可達生物島
針對首批即將開通的10條高效物流低空航線,由廣州開發區交投集團與億航智能公司合資成立的億通智航技術有限公司在活動現場與廣州保稅區進口葡萄酒商會、跨境通、君瀾酒店、萬達廣場、至泰廣場等區內多家酒店、商圈簽署了低空物流配送合作協議。
推出的10條高效物流低空航線中,6條航線起飛點為紅酒文化街,通過航線連接尚城萬科裏、蘿崗萬達廣場、摩天工坊、黃埔君瀾酒店、官洲香嵐酒店、至泰廣場7個降落點;另有3條航線從大型商圈至泰廣場飛行至周邊社區、科技園區;1條航線從鄉村振興示範點逕下村納米小鎮飛行至九龍湖廣場,助力“百千萬工程”高質量發展。
廣東省無人機行業協會秘書長羅亮生表示:“首飛的驗證成功將進一步促進行業和無人駕駛航空器的融合,形成規模,讓低空經濟煥發生命力。”
據此前報道,廣州開發區億航智能獲頒全球首張無人駕駛航空器適航證,2023年12月28日成功完成了商業首飛演示。廣州開發區立足自身優勢,搶先布局低空經濟,出台“低空10條”產業支持政策,不斷圍繞高端商務、高品生活、高效物流探索低空飛行應用新場景。
據了解,低空物流航線是廣州開發區為低空經濟提供的可行性應用場景,助力低空經濟在黃埔、在廣州得到迅速發展。廣州開發區交投集團總經理周成就表示,本次活動組織開展全區首條無人機物流航線商業化驗證飛行,並發布10條即將開通的航線,將促進無人機物流與消費需求的高效便捷對接,開拓低空經濟產業發展與低空飛行應用的新模式新場景。
跨境電商稅費可打7折
低空經濟+“前店後倉”商業模式煥發新活力
當天活動現場簽約了數家紅酒文化街入駐企業。包括廣州開發區投資集團與知識城(廣州)現代農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國潮葡萄酒(廣東)有限公司、廣州天禧文化傳媒投資有限公司、廣州跨境通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廣州君緣薈餐飲有限公司。
西區紅酒街位於原廣州保稅區內。近日,海關部門批複了廣州保稅區拆網,廣州開發區以此為契機,充分打造前店後倉的商業模式,讓西區不僅有工業貢獻,還能充滿更多的人間煙火氣,在建設國家進口創新示範區中出新出彩。
據悉,紅酒文化街打造“前店後倉、線下體驗,線上下單”商業模式,在采購成本、運營成本和引進貨物速度上比離島免稅、實體店有明顯優勢,價格可以做到與離島免稅持平,明顯低於實體店。對通過跨境電商保稅模式進口的紅酒,還可享受跨境電商進口增值稅和消費稅按七成繳納的政策優惠。
廣州開發區投資集團總經理李雄暉表示,廣州開發區紅酒文化街作為麵向世界的酒類交易中心,必然扛起“網紅打卡”的顏值擔當和“吃喝玩樂”的實力擔當。廣州開發區投資集團大招商、抓改造、強設施,推動紅酒文化街實現華麗蛻變,廣受街坊鄰居的好評。“有了低空物流航線的加持,讓我們對西區振興更加充滿信心!”
下一步,廣州開發區將加快低空經濟產業園建設,不斷壯大低空產業規模,持續推動上下遊企業集聚,通過完善低空飛行航線規劃和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把廣州開發區打造成為/未來的“天空之城”,為經濟高質量發展增添新活力、注入新動能。
(林文慧、範敏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