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光影沉浸式舞台劇《黃埔!黃埔!》在黃埔軍校劇場上演。李劍鋒 攝
黃埔軍校主題文旅街區特別打造了深井燒鵝博物館。李劍鋒 攝
磅礴恢宏的氣勢、出神入化的光影、感人肺腑的情節……1月28日,位於黃埔區黃埔軍校舊址紀念館旁的黃埔軍校主題文旅街區全新開業,曆時300多天打造的大型光影沉浸式舞台劇《黃埔!黃埔!》也在該街區劇場首次試演。黃埔區領導肖春輝、梅聲洪、牛穗生出席試演活動。
該劇沉浸式地重現了黃埔軍校的百年風雲和曠世豪情,講述了熊雄、蔡光舉、曹淵、蔣先雲、謝晉元、戴安瀾、左權七位先烈英勇頑強、可歌可泣的熱血故事,帶領觀眾穿越軍校百年時空,重溫那段激情燃燒的崢嶸歲月。
黃埔百年,薪火永續。作為一所享譽世界的軍事學校,被譽為“將帥搖籃”的黃埔軍校,在中國近現代史上留有凝重輝煌的一頁。黃埔區以黃埔軍校建校百年為契機,全新打造黃埔軍校主題文旅街區,深入闡釋其豐富內涵,挖掘其時代價值,再現百年風雲傳奇,弘揚百年黃埔精神,激活文旅融合新活力,既可觀賞沉浸式舞台大劇,又可體驗軍事文化之旅,還可品嚐正宗深井燒鵝,為廣州文旅再添一個“打卡”新地標。
看大劇:
一句“到黃埔去”瞬間點燃現場
1月28日上午,曆時300多個晝夜,由黃埔文化集團出品的大型光影沉浸式舞台劇《黃埔!黃埔!》在黃埔軍校劇場完成了首場試演。
該劇以黃埔軍校曆史文化為脈絡,分為五幕,運用全息投影、虛擬互動等多媒體技術,結合景觀複原、虛擬現實、舞美燈光等現代聲光電技術,回溯與凝望黃埔軍校百年風雨,將一個個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搬上舞台,將他們的艱苦奮鬥、深情厚愛、輝煌濃烈的人生“歌之、詠之、舞之、蹈之”。
整個舞台劇,以高科技聲光電技術與沉浸式的劇場體驗,再現了“東征”之困苦、“北伐”之艱辛、“抗戰”之慘烈,呈現黃埔人奮鬥、拚搏之曲折,挺立、抗爭之不屈,信仰、追求之崇高,奉獻、犧牲之動人。通過藝術化的舞台語言,深入探尋中國“這棵參天巨樹”之所以挺立世界、不可或缺的那支根脈——黃埔——所提供的養分;同時也深入探尋五千年華夏燦爛文明之根源,為黃埔軍校和黃埔人之偉大所提供的養分。
尤其那句當年曾響徹神州大地的口號“到黃埔去!”,瞬間點燃了現場氣氛,讓現場觀眾頓時血脈噴張、熱血沸騰,仿佛隨之穿越時空,回到那個激情澎湃的時代,深切感受到了博大的家國情懷、革命情懷。
“這是我第一次創作此類題材的舞台劇,我第一次到黃埔軍校采風時就深受震動。”該劇總製作人、總導演佟顏說,戰爭是宏大的主題,但是創作團隊在劇中融入了很多感性的東西,從英雄的生活出發,表現他們對家人和孩子的愛,使他們的形象更具感染力。同時在光影技術上也不斷打磨,力求帶給觀眾280度全息環繞的立體效果。“我們懷著崇敬和熱愛完成了這部作品,希望觀眾能夠感受到我們的真心和用心,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這部舞台劇。”
“作為前期顧問,我認為這不僅是第一部黃埔題材、文旅性質的舞台劇,也是一次很好的關於中國革命道路的教育。”廣州文學藝術創作研究院副院長羅麗說,“我今天看了演出,在這個寒冷的冬季,感到非常熱血和溫暖。”
“這台戲的創作,是在正確的曆史觀指引下進行的,”該劇的另一位學術顧問,廣東省委黨校原常務委員副校長、文史專家曾慶榴評價,主創團隊對黃埔軍校的曆史做了認真研究,然後在此基礎上進行藝術提煉,進而呈現出了一個感人的故事,各個英雄事跡彼此獨立又互相串聯,整體的舞台場麵氣勢磅礴。
“蔣先雲的角色令人敬佩,劇中的革命前輩是我們當代青年的學習榜樣。”蔣先雲的扮演者楊仁濱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出演這部舞台劇,他更深刻地感受到了生在和平盛世是多麼幸運。“感恩革命先烈們的付出與奉獻,也希望這部劇能讓更多人了解黃埔精神。”
演出結束後,現場觀眾紛紛讚歎該劇劇場效果和劇情都非常震撼人心,更有不少觀眾表示觀劇期間數次感動落淚。
賞文化:
可隨時來一場軍事文化體驗之旅
《黃埔!黃埔!》的演出劇場——軍校劇場,是黃埔軍校主題文旅街區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劇場總麵積為3304平方米,擁有616個座位,座位數量正好對應了1924年6月16日軍校創辦的日期。劇場配備了先進的舞台設備和音響燈光設備,舞台能滿足舞蹈、歌劇、戲曲、話劇、交響音樂會及綜藝彙演等各類型演出,為遊客提供極佳的視覺、聲場特效體驗。
黃埔軍校主題文旅街區坐落於黃埔軍校舊址紀念館旁,沿襲了舊有功能布局和建築風格風貌,將地域文化融入現代建築設計,既保持著傳統品格,同時又在引進業態和“微改造、精提升”中不斷提檔升級,深挖軍校文化內涵,營造文旅消費新場景。
在這裏,遊客隨時可以來一場軍事文化體驗之旅。
黃埔軍校主題文旅街區的建築大多有著濃濃的“黃埔軍校風”。位於黃埔軍校主題文旅街區廣場的鍾樓建築百勝樓,有著別具一格的設計理念和深厚的曆史意義。該樓整體樓高10米,象征著軍校百年曆史;上半部鍾樓高6.16米,寓意軍校6月16日創辦的日期;下半部四麵鏤空的拱門設計和百勝碑,則宛如一隻手握住一張勝券,寓意“勝券在握”。同時,巨大的“勝”字每一筆畫都藏著許多小“勝”,暗含著“積小勝為大勝”的兵家心法。
位於軍校劇場側樓的咖啡館空間,則以傳統紅磚元素做為基底,搭配暖光照明,同時結合黃埔軍校的文化元素,打造出一個獨具特色的創意咖啡空間。遊客們在這裏既可以品嚐來自世界各地的優質咖啡,又可以體驗濃厚的軍校主題文化氛圍。
在文旅街區,還有一個專門為“軍迷”打造的射擊主題互動體驗項目——神機營。在這裏,遊客不僅能夠體驗傳統的射擊打靶,還能參與個人或團隊的區域射擊對戰。
品美食:
深井燒鵝博物品嚐正宗深井燒鵝
除了觀賞沉浸式舞台大劇、體驗軍事文化之旅,在黃埔軍校主題文旅街區,還可以品嚐到具有黃埔當地傳統特色的美食。
位於黃埔軍校主題文旅街區A2棟2樓整層的得勝樓,也是以中國千年軍事文化為基底,提煉出以“勝”字為主題的核心元素,將曆朝曆代兵法、常勝將軍等書籍、詩詞和人物的相關典故在空間中巧妙呈現,為來自國內外遊客帶來“中國風”的文旅用餐體驗。這裏以廣府傳統粵菜佳肴為核心,有經典的廣式燒臘,還有以黃埔軍校曆史文化為主題的“得勝麵”“得勝糕”“得勝糖”等小吃,感受旗開得勝、決勝千裏的奮勇豪情。
在黃埔軍校主題文旅街區,最讓人食指大動的,莫過於位於A2棟1樓的深井燒鵝博物館了。
據介紹,為深入挖掘長洲島地方曆史文化資源,傳承弘揚優秀傳統文化,黃埔軍校主題文旅街區特別打造了深井燒鵝博物館,向遊客展示深井燒鵝傳承700餘年的燒鵝技藝與發展變革。在這裏,遊客不僅能購買和品嚐到正宗的深井燒鵝,還能一覽深井燒鵝的曆史沿革和製作過程。深井燒鵝中的“深井”二字,既來源於其發源地長洲島深井古村,也是指以井中烤製燒鵝的獨特製作工藝。深井村製作的燒鵝,皮脆肉美,不僅是當今粵菜體係中一道不可或缺的著名菜品,更是許多海外華僑念念不忘的經典美味。
文/楊晨、黃蓉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