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埔區啟動建設廣州市首個配售型保障性住房項目。李劍鋒 攝
黃埔區配售型保障性住房項目效果圖。
黃埔區新型建築工業化示範項目效果圖。
組合模塊建築(CMC)樣板間。李劍鋒 攝
黃埔區政府合作項目集中簽約。李劍鋒 攝
黃埔區全域土地綜合整治重點項目簽約。李劍鋒 攝
黃埔區逕下村。
探索住房保障新路徑,啟動全市首個配售型保障性住房項目建設;應用建築建造新技術,將生產場景從建築工地轉移到自動化工廠,“像造汽車一樣造房子”;聚焦土地整治新目標,率先開展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規劃建設10平方公裏黃埔創新穀……廣州高質量發展實踐中的“黃埔經驗”再次“上新”!1月13日上午,廣州市黃埔區配售型保障性住房、新型建築工業化示範項目動工暨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啟動活動在中新廣州知識城舉行,拉開全市配售型保障性住房建設的帷幕,掀起全域土地綜合整治、新型建築工業化等創新實踐熱潮。活動中,還有19個項目現場簽約,涵蓋農業、科研、環保材料等領域。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強調,要加快推進保障性住房建設、“平急兩用”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城中村改造等“三大工程”。廣州市黃埔區全麵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市決策部署,將規劃建設保障性住房作為增進民生福祉、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打造多層次的住房供應保障體係,滿足群眾基本住房需求,加快建設科技創新引領、產業發展支撐、綠色幸福宜居的未來鄉村、未來城市,為全省全國宜居韌性智慧城市建設貢獻“廣州實踐、黃埔經驗”。
住房保障新路徑:
率先全市開建配售型保障性住房
13日上午10時,在中新廣州知識城的何棠下動工活動現場,幾十台挖掘機和工程車同時開動,進行土地平整和基坑土方開挖施工。廣州市首個配售型保障性住房項目正式動工開建。
該項目位於中新廣州知識城何棠下舊村改造範圍內,占地麵積約4000㎡,地處黃埔區中新廣州知識城九龍湖核心地段,周邊教育、交通、醫療等配套較為完善,預計2026年5月完成建設,建成後可供應房源超200套。
配售型保障性住房是國家新一輪保障性住房建設重點拓展的新路子,按保本微利原則配售,一個家庭隻能購買一套,實施嚴格的封閉管理,不得上市交易,與商品房市場隔離。最終實現政府保障基本需求、市場滿足多層次住房需求,建立租購並舉的住房製度。
配售型保障性住房究竟是保障誰?如何保?怎麼管?
“黃埔區規劃建設配售型保障性住房,重點是保障好住房困難未得到解決、收入不高的工薪收入群體。”廣州市黃埔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局長陳偉介紹,黃埔區將以實現“樂居黃埔”為目標,將城鎮戶籍家庭、產業發展人才以及各類長期穩定就業的外來務工群體均逐步納入保障範圍。
陳偉說,加快推進保障性住房建設、“平急兩用”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城中村改造“三大工程”建設,是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黃埔區將重點從統籌“保障性住房建設”和“城中村改造”兩大工程,堅持房住不炒的定位和民生為本的導向,構建“保障+市場”模式,發揮配售型保障性住房在穩增長、調結構、促轉型三個方麵的重要作用,打造配售型保障性住房建設“黃埔樣本”,探索房地產發展新模式,進而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住房的多樣化、多元化需求。
“黃埔安居集團始終堅持‘住有所居、住有惠居、住有宜居、住有安居’的服務宗旨,通過多層次、多品類、多渠道拓展保障性住房租賃服務,助力提升“到黃埔去”營商環境,持續推進人才友好型城市建設。”項目的建設方、廣州市黃埔區區屬國企人才教育工作集團董事長王叢立介紹,按照政策規定,享受配售型保障房的家庭,將按照政府確定的銷售價格購買,退出時由政府組織回購的住房。
據悉,黃埔區將於今年開工建設包括何棠下配售型保障性住房項目在內的兩個配售型保障性住房項目,計劃於2026年建成,建成後將供應1200套住房,並逐步解決好工薪收入群體,尤其是新市民、青年人的住房難題,讓人才願意來、留下來,讓黃埔成為各類人才離成功最近的地方。
建築建造新技術:
蓋房子就像搭積木、造汽車
蓋房子就像搭積木,造房子就像造汽車?在當天同時動工的未來鄉村新型建築工業化示範項目——龍湖街道逕下村2.64公頃宅基建麵農房項目中,全新的建築建造新技術讓人大開眼界。
該項目帶來的新型建築工業化概念,顛覆了人們對傳統觀念建築生產方法的印象。這種新型的建築生產方法,以構件預製化生產、裝配式施工為主要特征。用預製建築構件代替了現澆施工,將生產場景從建築工地轉移到了標準車間。
當天簽約的新型建築工業化戰略合作項目——中建科技,就帶來了他們的組合模塊建築(CMC)樣板間。這是一種模塊化建築新體係,可以先在自動化工廠通過智能製造形成鋼結構模塊,然後結合建築項目的特點,在工廠裏完成圍護、機電、內裝三大係統的製造,最後在工地進行組合拚裝,並通過現場現澆混凝土形成鋼﹣混凝土組合結構,實現了“像造汽車一樣造房子”。這種建築新體係,具有工業化程度高、係統集成度高、便於數字定義和智能建築等特點。
“我們將建築科技從1.0版本升級到了4.0版本,大大節省了建設周期和成本。”中建科技董事長孫士東介紹,相較於傳統的裝配式建築,CMC體係實現將80%工作量放在智能工廠,20%工作量放在施工現場,施工效率提升的同時,還降低施工對環境的影響,具有良好的社會和經濟效益。“比如本次在逕下村的項目,266棟拆舊建新房屋都采用了這種技術,能滿足空間的靈活需求和全生命周期的便捷維護和免維護。最早一批建築將於2024年5月1日前交付使用。”
目前,黃埔區正通過未來鄉村新型工業化示範項目進行示範引領,探索“1+2+2+N”(1個示範標杆、2個研發機構、2個智能智造基地、N個代表性企業)新型建築工業化路徑。全麵做優龍湖街道逕下村的宅基建麵農房,采用新型工業化技術建造新農房,嵌入智能家居、光伏發電,打造綠色低碳、舒適安全的智慧民房;發揮黃埔區灣區智造基地、開發區廣德園智造基地2大智造基地作用;成立大灣區(黃埔)建築科學研究院與孟建民院士工作站2大研發機構作為智力支撐,推動新型建築工業化研發、生產、施工、運維全鏈條協同發展,最終實現全麵優化區域空間布局,建設智能綠色新農房,打造宜業宜居和美鄉村。
土地整治新目標:
逕下村3年內達到4A景區標準
在當天的活動中,除了首批配售型保障性住房和新型建築工業化示範項目的動工,黃埔區全域土地綜合整治活動也率先全市啟動。黃埔區本次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將以“良田成片、產業集聚、村莊集中、生態優美”為目標,全麵提升逕下片區空間規劃,打造未來鄉村示範項目,推動城鄉融合高質量發展,建設科創引領、產業集聚、良田成片、生態綠美的10平方公裏黃埔創新穀。
據介紹,此次全域土地綜合整治,黃埔區將以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引領全域整治體係,構建一個土地整治專項資金超過1110億元的資金蓄水池,並建立一批實施項目庫,以農用地整理打造一批集中連片的高標準農田,以建設用地整理打造一批集約節約的高價值園區,以鄉村風貌提升打造一批宜業宜居的高品質社區,以生態修複保護打造一批配套完善的高顏值公園。
說到土地綜合整治,中建科技項目所在的黃埔區逕下村的整治過程是一個很好的案例。在黃埔區國企知識城集團接手之前,逕下村是一個耕地荒蕪、青壯年勞動力流失的空心村。2021年~2023年,知識城集團通過土地周邊2500畝農用地進行集中流轉,形成連片種植,提高耕地肥力,不僅種植優質稻米、大豆、草莓等優質品種,綜合平均畝產產值達到5000元,實現了村民收入提高,還推動村居由散到聚,村容由亂到美。如今,逕下村已成為網紅旅遊目的地,並於2023年獲評國家級3A旅遊景區。
“如果逕下村不開展全域土地綜合整治,村民經營不僅分散而且無規模,無法形成穩定的品牌。”知識城(廣州)投資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彭月梅介紹說,現在的逕下村,串聯周邊一河兩渠三湖三水庫水域空間的生態資源,布局打造國際級的自然親水文旅項目,預計年產值可達8000萬。“爭取3年內逕下村達到4A景區標準。”
目前,黃埔區依托長嶺、九佛、龍湖、新龍等現狀耕地集中地區,統籌騰挪全區零散耕地,未來將整合形成18000畝的耕地集中整治區,4500畝的永久基本農田儲備區,打造2100畝集中連片的的高標準農田,“讓良田回歸糧田”。
據悉,到2035年,黃埔區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將構建建設用地集約利用、產業用地集聚發展、農業用地規模經營、生態用地精細修複高質量發展空間格局,探索出可複製、可推廣的鄉村振興“黃埔經驗”,並努力打造成為美麗中國建設的“黃埔樣本”。
附:19個項目簽約
6個“百千萬工程”項目:農作物全過程精準種植創新服務平台、廣州立達爾集團種業研究院及萬壽菊現代農業示範園項目、新果現代草莓種業基地項目、廣東藍島生物技術有限公司非人靈長類實驗動物試驗基地項目、麥村田園科創文旅綜合體項目、蘑米生物真菌蛋白產業化項目
8個全域土地綜合整治項目:廣州黃埔區政府與國家開發銀行廣東省分行關於加強推進“百千萬工程”暨全域土地綜合整治項目投融資合作項目、廣州黃埔區政府與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廣東省分行關於深入推進全域土地綜合整治項目投融資合作項目、廣州黃埔區政府與廣東省旅遊控股集團有限公司關於加強全域土地綜合整治戰略合作項目、龍湖街道全域土地綜合整治項目、新龍鎮全域土地綜合整治項目、長嶺街道全域土地綜合整治項目、綠色環保新材料產業示範項目、綠美逕下全域土地綜合整治新型鄉村產業融合示範區項目
5個新型建築工業化項目:逕下未來鄉村新型建築工業化示範項目、黃埔區配售型保障性住房融資項目、孟建民院士工作站、粵港澳大灣區(黃埔)建築科學研究院、新型建築工業化戰略合作項目
(張成、黃蓉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