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埔區“百千萬工程”鄉村文化禮堂示範建設啟動。張成 攝
廣州幸福裏。受訪單位供圖
3月1日,廣州市黃埔區“百千萬工程”鄉村文化禮堂示範建設啟動活動在廣州幸福裏曆史文化街區舉行,活動以“活力幸福裏·文化進基層”為主題,正式揭開黃埔區有序打造一批鄉村文化禮堂序幕。據悉,黃埔區鄉村文化禮堂定位為綜合性文化服務平台,將為弘揚鄉村文化、提升民眾精神生活品質打造新空間。當天,文藝演出、文創產品展示、知識問答等環節吸引眾多居民踴躍參與,居民在家門口即可沉浸式體驗“文化大餐”。
承載鄉愁記憶
文衝街道鄉村文化禮堂坐落於廣州幸福裏廷亨陸公祠,祠堂古樸有致。春節過去不久,祠堂還張燈結彩地懸掛著紅燈籠,蘊含滿滿年味,周邊回遷房錯落,居民也經常來這裏遛彎、參觀等,很是熱鬧。
廣州幸福裏是文衝村在原有的古祠堂群基礎上打造的曆史文化街區,經過原址修繕以及遷移重建等改造方式,村民記憶中的風水塘、大榕樹,陸氏大宗祠、文衝碉樓、文鳳陸公祠等都被完整保留下來。如今的幸福裏已成為集廣繡、醒獅、曲藝、龍舟、武術等於一體的文化街區,昔日文衝廻龍市舊街繁華得以再現。
啟動“百千萬工程”鄉村文化禮堂示範建設,是黃埔區學習運用好“千萬工程”經驗,推動“百千萬工程”落地落實的一項重要舉措,通過打造一批文化禮堂,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高人民群眾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構建具有“農村的文化地標、村民的精神家園、共富的價值載體、鄉村的治理基石”等內涵的綜合性文化服務平台。
為了建好鄉村文化禮堂,文衝街道打造“一線六景多點”特色景觀,全麵展示文衝曆史文化、家風家訓、城市更新、產業體係、黨建引領社區治理、共同富裕探索實踐等內容,傳承鄉愁文脈,打造文化新地標;同時充分發揮村史館、六德台廣場等陣地功能,組織開展各類小而活、泥土氣息濃鬱的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化活動,推廣使用“1+1+5”係列社區教育教材,推動社區教育與文化禮堂“牽手”進駐“幸福裏”鄉村文化禮堂,打造精神新家園。
“通過建設鄉村文化禮堂,進一步延續鄉村文脈、留住鄉愁記憶、保護文化遺產、促進文旅融合、構建文化自信。”黃埔區“百千萬工程”指揮部辦公室專職副主任莫豔華表示。
據了解,除在廣州幸福裏啟動鄉村文化禮堂示範建設,黃埔區將按照分步實施、分類推進、示範引領、逐步覆蓋的總體工作思路,初步挑選南崗街融德裏、穗東街南灣社區、九佛街蓮塘村等一批文化特色鮮明、人口相對集中、經濟社會發展基礎較好的村居,啟動首批建設試點,逐步在全區推廣鋪開。
打響文化名片
早上10點,現場以一首《潮龍賀新春》舞龍活動拉開了文藝活動的序幕,呈現了一場充滿鄉土味、文化味的文化盛宴。活動現場,老年文藝愛好者、街道青年職工、學校師生驚豔亮相,舞蹈、歌唱、啦啦操、器樂聯奏、詩朗誦等多樣節目輪番上演。現場氛圍濃烈,台下座無虛席,吸引了近300位市民駐足觀看,現場掌聲連連,不少人拿起手機拍照。
“我是文衝街道老年大學舞蹈班成員,今天我們的節目第一個登台,之前還拿獎了。”黃埔區文衝街道居民陸煒荷向記者表示,近年來街道組織的文化活動越來越豐富,她和朋友經常在幸福裏排練節目、演出,下個樓就到了,非常方便。
本次活動不僅將精彩演出送到居民家門口,更把活動辦到群眾心坎裏。現場除了文藝活動,還有反詐宣傳、“百千萬工程”知識問答、兌獎等環節,現場群眾紛紛積極參與,文化惠民成色十足。
在籌備鄉村文化禮堂建設過程中,文衝街道升級改造了廣州幸福裏,打造了文化大師工作區、商業活化經營區和村民文體活動區,盤活資源、傳承技藝,入駐的文衝善群堂龍獅協會被授予“廣州市醒獅非遺傳承基地”稱號,舉辦醒獅培訓、送戲下鄉等民藝活動200餘場次,帶動群眾3萬餘人次近距離接受文化熏陶,並在2023年獲評國家3A級旅遊景區。文衝街道相關負責人表示:“可以說,過去幾乎每周就有一次文化活動展演。”
黃埔區文衝街道文衝社區宣傳辦副主任陳靜雯表示,將以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為引領,按照“文化地標,精神家園”定位,落實有場所、有活動、有隊伍、有項目、有機製“五有”標準,以合作運營、聯合打造、結對共建等方式,注重文明傳承、文脈延續,把“廣州幸福裏”建成為集學教型、自治型、共富型於一體的具有示範意義的鄉村文化禮堂,真正成為老百姓茶餘飯後“放下筷子就想去的地方”。
(林文慧 陳豔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