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湖派出所民警在黃埔區迎春花市知識城會場值守。(受訪單位供圖)
龍湖派出所工作人員在花市開展反詐宣傳。(受訪單位供圖)
“一直想帶家裏老人孩子來這邊逛花市,又擔心人太多不安全,看見有警察和巡邏車在這裏我就安心了。”家住黃埔區龍湖街道的廖小姐開心地說,“生活在這裏,感覺很安全,這裏的警察同誌很給力。”
據悉,2024黃埔區迎春花市知識城會場位於黃埔區龍湖街轄內,花市期間,龍湖派出所(以下簡稱“龍湖所”)每日出動25名警力,以“定點值守+動態巡邏”“見警察、見警車、見警燈”等方式,針對花市活動現場及周邊治安環境開展全天候巡邏,並設置專門攤位開展反詐宣傳,提高市民的防騙意識,為人間“煙火氣”裝上“安全閥”。
事實上,這隻是龍湖所推進“兩隊一室”改革,將“主動警務、預防警務、精準警務”延伸基層社會治理,打造社區警務品牌工作的細節之一。2023年以來,龍湖所榮立集體三等功;龍湖所九龍湖社區中心警務室被評為2022年度廣東省“標杆警務室”。
深化“兩隊一室”改革,處警時間“再快一秒”
“非常感謝兩位民警盡心盡責地幫我找到手機,有這樣熱心為人民服務的好民警,是我們老百姓的福氣和底氣。”日前,市民郭女士在廣州市公安局局長信箱裏投來感謝信,今年 1月 21 日,她的手機在龍湖街某小區丟失,龍湖所兩位民警接警後,第一時間趕到現場排查監控,多方查找,終於找回手機。“在此,向所有奮戰在一線的人民公仆致敬,你們辛苦了!”她說。
如此高效的處警離不開龍湖所“兩隊一室”的改革。“即用一室牽引兩隊,一室支撐兩隊,兩隊互為協作的警務運行機製。”據龍湖所相關負責人介紹,這是該所打造綜合指揮室“最強大腦”,發揮案件辦理隊“執法尖刀”、社區警務隊“神經末梢”作用,利用多種科技手段強化精細研判,由事後打擊向事前防範轉變,創新打擊違法犯罪的新模式。主要措施包括:“任務一張表”,根據轄區警情熱點及分析報告製定巡邏打卡點,形成動態巡防路線。“指揮一張圖”,一鍵式精準派警,多警聯動。“管控一張網”,開展數據彙聚、模型構建、監測預警、大數據分析等工作。“勤務一套機製”,各崗位權責清晰高效運轉,民警處置警情速度和效能大幅提升。
通過“專業+機製+大數據”的新型警務運行模式,2023年,龍湖所可防性案件類警情同比下降9.7%,立刑事案件同比下降10.7%,其中立盜竊類案件同比下降32%。更值一提的是,龍湖所平均警情簽收時間由14.34秒提升至8.83秒,處警民警平均到場時間由13.37分鍾縮減到8.48分鍾,充分實現“再快一秒”工作目標。
“小網格”織就“平安網”,“鄰家警務室”就在家門口
筆者看到,2月5日的龍湖街派出所社區工作簡訊排得滿滿當當,包括持續推進“百萬警進千萬家”活動、與群眾麵對麵交流宣傳預防電詐信息、深入社區檢查消除安全隱患等。
據龍湖所相關負責人介紹,該所通過打造“421警務室建設工作法”、“春雨服務站”、“龍湖兒女”群防共治隊伍等亮點品牌,將各類矛盾風險解決在基層、解決在當地、解決在萌芽狀態和初始階段。
其中,“421警務室建設工作法”的核心是貼近實際、靠近群眾,目前龍湖所已建成九龍湖社區中心警務室、龍湖社區中心警務室、廣商學院警務室三個標準化警務室,還有四個警務室正在加速推進中。警務室的建立,讓社區民警“7×24小時”、“全天候”駐紮在社區,充分發揮警務室警力前移的優勢,在警務室內設立谘詢服務窗口,將戶政業務、矛盾糾紛調解、公民求助等業務前置到警務室,為群眾提供“一站式、便攜式”服務,讓群眾少跑路,打造人民群眾家門口的“鄰家警務室”,提升人民群眾對公安工作的滿意度。
同時,“春雨服務站”品牌實現警務網格與基礎網格相融合,建立“龍湖所黨支部—警務網格黨小組—最小應急單元黨員先鋒隊—黨員責任田”四層組織架構,打造“多元化矛盾化解、全時空守護平安、零距離服務群眾、警校企深度融合”警務服務體係。龍湖所還與街道共同打造“龍湖兒女”隊伍,由民警和輔警組成專職巡防隊伍,發動轄區護企隊、誌願者等群防群治力量,對小區、工地、企業等存在的風險隱患點開展無死角排查,“龍湖兒女”誌願者定期到警務室駐點辦公,配合社區民警開展分級化解矛盾糾紛警務工作。
2023年以來,龍湖所社區民警共走訪企業1284家次,對企業員工開展法製宣傳15330人次,檢查易製爆企業242家次。“龍湖兒女”隊伍先後發現並整改安全隱患158處,已化解婚姻家庭類矛盾糾紛172起、鄰裏矛盾246起。(焦嬋娟、劉慧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