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廣州開發區內一角。李劍鋒攝
◎本報記者 葉 青
1月17日,《廣州開發區 黃埔區新一代信息技術創新園規劃環評、項目環評及排汙許可三聯動審批試點實施辦法》和《廣州開發區行政審批局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打捆審批工作實施方案》發布,分別推出環保“三聯動審批”和環評“打捆審批”新模式。
這兩項舉措發揮了縱向整合和橫向合並相配合的製度優勢,通過簡化環評內容、優化環評程序、共享環境質量現狀數據等方式,再次實現審批時限壓減。審批全流程可為企業節省至少兩個月的申報時間,減少10個工作日公示及審批時間,讓項目提前2—3個月投試產。
園區規劃環評是在規劃階段提前明確區域環境管控要求,項目環評是項目落地建設的“準生證”,排汙許可是企業生產運營合法排汙的“身份證”,三者緊密相連。但在以往實踐中,三者依次逐步開展,導致項目無法快速落地建設。
廣州開發區行政審批局會同廣州市生態環境局黃埔分局、中新廣州知識城開發建設辦推出環保“三聯動審批”模式,串聯起規劃環評、項目環評和排汙許可三個流程,為項目審批、籌建提質增效。
廣州開發區行政審批局副局長王楚龍介紹,環保“三聯動審批”模式可從7個方麵精簡項目環評文件的內容。如對於建設項目政策規劃符合性分析、選址區域環境合理性論證等與規劃環評結論一致的,可直接說明與規劃結論的相符性。
在優化流程方麵,環保“三聯動審批”模式結合廣州開發區、黃埔區作為國家首批排汙許可改革試點的經驗,實現項目環評和排汙許可融合審批,統一項目環評與排汙許可管理要求,以審查人員合二為一的新模式,推動受理、公示和許可無縫銜接。有效解決因審查人員不同、兩事項審核製度差異等可能導致的多次審查問題,做到項目環評和排汙許可“一套材料、同步受理、一次辦結”。
項目環評是建設項目籌建流程中的重要一環。按照以前的審批流程,每個建設項目都需要單獨申辦環評。新試點的環評“打捆審批”模式則探索出了新路子。針對位於同一產業園區、屬於同一建設主體或屬於同一類型等3類情形的建設項目,可以申請開展“打捆審批”,從而實現環評文件“瘦身減負”,多個建設項目“一份報告、一並公示、一同批複”。
“打捆並非是簡單的合並同類項,而是在改革思維下對環評製度的一次優化。”王楚龍表示,環評“打捆審批”模式不僅統一了同類型項目的標準,還降低了同類型項目環評文件編製差異性所帶來的審批和監管難度,以創新環評管理方式有效促進審批監管協同,實現企業成本和行政成本“雙減”。
“本來我們企業兩個項目要編製兩份環評文件,現在隻需一份就可以了。這壓縮了至少一半的時間成本,減輕了我們的負擔,給我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便利。”廣東電網有限責任公司廣州黃埔供電局工程部專責廖文浩說。
(科技日報 2024年01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