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將至,氣溫回暖,掃墓祭祖、踏青郊遊等戶外活動和集體聚餐增多。由於春季氣候溫濕多變,各類病原微生物生長繁殖加快,容易導致食物腐敗變質,食源性疾病進入高發期。黃埔區市場監督管理局提醒廣大消費者關注食品安全問題,避免引起食品安全事故。
一、購買食品要仔細。不購買和食用“三無”(無生產日期或保質期、廠名、廠址)食品、超過保質期的食品。選購預包裝食品時,從正規渠道采購,注意查看食品包裝上的名稱、規格、生產日期、保質期、生產加工單位及聯係方式等標簽標識信息是否齊全、清晰,注意留存消費票據,如發現漏氣、異味、外觀不完整、汙穢不潔、混有異物等情況,不宜購買。
二、祭祀食品要謹慎。燒豬、白切雞、發糕、艾糍等是清明節期間祭祀常用食品,隨著氣溫持續升高,上述食品經過長時間放置、日曬等,極易引起變質。消費者應注意食品存放的溫度和條件,食用祭祖後的食品需謹慎,仔細觀察有無變質,警惕酵米麵食物中毒,食用前應重新加熱、煮透,並盡快食用完畢。
三、食物生熟要分開。家庭製備食物時要注意生熟分開,加工和盛放生肉、水產品和蔬菜的器具要與熟食分開存放,處理生、熟食物及其包裝前後要勤洗手,避免用不清潔的手觸摸口眼鼻。烹飪食品時,應燒熟煮透,如四季豆、扁豆等豆莢類食品要徹底煮熟煮透;生熟食品要分開存放,防止交叉汙染。烹飪好的食品盡快食用,常溫下放置時間不超過2小時,不能及時吃的食物要冷藏或者冷凍存放。
四、野生作物莫食用。在戶外活動時,不自行捕撈河豚魚、不隨意采摘野菜、野果、野生蘑菇等野生作物,以免誤食中毒。食用後如出現中毒症狀,要立即催吐,並盡快到正規醫療機構就診。
消費者在節假日期間如有食品安全問題,請及時撥打“12315”市場監管投訴舉報熱線電話。
(黃埔區市場監督管理局 楊施華)